APP下载

通州区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9-10-29■张

上海农村经济 2019年10期
关键词:通州区南通市农业

■张 梅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休闲农业就高度体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理念,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有效载体之一。近几年,南通市通州区坚持“政府推动、政策驱动、市场带动、产业联动”的发展策略,推动了休闲农业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三大产业相融合。当前,在前期发展基础之上,通州区要趁势而为走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通州区发展休闲农业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2016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鼓励发展多种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的体现,农业提供资源,以旅游服务为表现,通过农业产业链中的与旅游产业链的价值模块相契约的部分以新的商业价值向市场全方面的渗透,而旅游产业因农业价值的融入,大大增加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使得新的产业链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简单来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业更加具有市场价值,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加速乡村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14年至2018年,南通市通州区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逐年提升,这也得益于通州区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当前,农民就业增收总体形势不错,但是政策、科技、投入的边际效益都在递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寻找新的渠道和来源成为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发展休闲农业不仅可以让农民分享种养业的收益,还能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最关键的是这部分收益留在农村,实际上也意味着将资源要素和人气留在了农村,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为农民持续增收探索了一条好路子。据了解,通州区大多数休闲农业发展好的乡镇,周边老百姓的就业机会更多,愿意留在家乡发展的年轻人也会增多,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也普遍较高。

(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初步形成了先锋“梦幻生态小镇”、进鲜港“湿地鲜花小镇”、开沙岛“运动休闲小镇”、石港“渔湾水乡小镇”四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板块。全区现已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4A级景区1家、国家3A级景区2家、国家2A级景区2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工业旅游区(点)3家。全区共有7家乡村旅游景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4家,南通金土地生态农业园和十总白鹭湖农庄分别为五星级和四星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东社镇建成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开沙岛开沙村晋升为“中国最美乡镇60强”。南通市通州区在休闲农业发展的同时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二、通州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优势

1.自然环境优越。南通市通州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东临黄海,南依长江,与苏州隔江相望,与上海灯火相邀,素有金三角上的“小上海”之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通州区处于亚热带与南温带的过渡性气候带中,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步,雨量集中,光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通州区是南通市拥有耕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土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通州区专门把以东社、二甲为主体的中部片区规划为城郊生态片区和现代农业基地。近几年,南通市通州区围绕“人文、生态、宜居”,积极打造人水共生、景城交融的空间格局,实现人居环境、功能品质、特色景观和人文生态全面提升,这些都为通州区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基础雄厚。南通市通州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8年,通州区GDP达到1269亿元,同比增长7.8%,蝉联江苏长江以北市辖区榜首,是名副其实的“江北第一区”。在GDP领跑苏中苏北的同时,通州市民的“钱袋子”也是鼓鼓的。2018年,通州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138元,同比增长8.5%。全区人均储蓄存款达到77113元,高于南通与苏州的平均水平。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都市圈经济的外溢效应将会逐步体现,上海产业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必然要向苏中、苏北辐射。通江达海的通州,将能够很好地集聚起人流、客流、商流、物流,这势必为通州区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3.政策支撑有力。2016年南通市通州区政府出台了《区政府关于2016年加快南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通州核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2017年通州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创建通州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2018年南通市通州区政府出台了《通州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按照“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总体要求,通州区推进了6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建设。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通州区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发展障碍

1.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近几年来,南通市通州区政府虽然不断增加扶持休闲农业发展的资金,但是远远不能满足休闲农业发展的需求。目前,南通市通州区实行的奖励政策是对获得部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村奖励8万元,对获得省级创意农业示范镇奖励15万元。但是,能获得此类奖励的只是极少数,总体而言通州区休闲农业所获得的政府扶持资金非常有限。

2.规划引领略显不足。目前南通市通州区休闲农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现有的休闲农业项目大多处于点状发展状态。很多休闲农业项目缺乏市场调研,导致项目盲目跟风,重复建设问题严重。由于缺少政府的宏观布局规划和科学管理,产业深度开发也相对欠缺,不少休闲农业项目局限在采摘、农家宴、一般农村景观观赏等初级水平,造成资源浪费和产业低水平发展。有的项目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贪大求全,大兴土木,缺乏对通州传统农耕文化的充分挖掘,难以体现通州本土特色。

3.人才技术资源缺乏。当前南通市通州区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参与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实用人才比较缺乏,主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的制约,休闲农业项目经营管理水平有限,难以适应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此外,部分经营者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技术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还是利用传统的农业技术发展休闲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影响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通州区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发展休闲农业,不管是硬件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软件方面的专业服务人才的引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通过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休闲农业奖励扶持力度和广度。用足用好上级强农惠农政策,将涉农资金适当向休闲农业集聚区倾斜,加大对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扶持本地休闲农业做大做强。二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经营主体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休闲农业项目,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鼓励担保机构逐步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服务力度,搭建起银企对接平台,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对于信用状态好、资源优势比较明显的休闲农业项目适当地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三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经营主体积极参加各种推荐活动,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宣传推介通州精品线路和精品景点,通过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开展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活动,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和经营,逐步构建起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休闲农业投融资体制。

(二)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休闲农业要发展好的前提条件是做好科学规划,只有合理规划才能做到战无不胜。当前通州区应该结合现有资源,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坚持高标准要求、高起点策划、高质量建设。一要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江苏沿江旅游发展规划》《南通旅游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引领江浙沪游客为目标进行规划。二要按照市场的经济运行规律,学会借鉴其他城市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通州区特色自然生态资源。三要将农业资源和人文艺术结合起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合理的优化发展布局。四要科学布局、协同发展,增强互补性的同时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避免盲目性。五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引导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在规划的指导下,注重把控市场需求,科学设计休闲农业项目,避免盲目投资,实现精准发展,最终使通州区休闲农业在规划的引领下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充分挖掘农耕文化

只有真正将传统文化与休闲农业相结合才能获得市场的最终认同,才能使农业项目得以长久生存。紧张、忙碌的都市生活,让人们对于返璞归真的农村生活会心生向往,通州区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文化”这个关键词。一要充分挖掘通州传统的农耕文化,突破采摘、观光等固有模式,引导现有的低水平的休闲农业园转型升级,注重设计带有通州地方特色的农耕体验、非遗项目及乡土文化艺术展示等具有文化内涵的项目。二要注重保护性开发特色名居、历史村落等文化资源,充分展现历史文脉,整合文化要素。乡间那些古老的村庄、那些破旧的祠堂,凝聚着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力求修旧如旧,避免大拆大建,还原通州独特的农耕文化,促进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三要变“俗”为“宝”。乡村的“俗味”和风情,是值得眷恋的乡愁。乡村特有的“土气”是一份纯真,光着膀子上山采野果,光着脚丫下河去摸鱼。这种劳动景象,是城里人回归自然的心结,是乡村旅游的独特卖点。乡间“俗物”数不胜数,无处不在,这和城市里司空见惯的现代建筑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景致,无疑是最大的竞争力。只有把这些“土”与“俗”转化为旅游资源、发展资本和竞争优势,才能给游客创造惊喜,最终提高休闲农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通州区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一要大力引进专业人才。要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建立合理、科学、人性化的薪酬及激励制度,多方式多渠道引进休闲农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生力量,从而提高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二要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要让现有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学习对提升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电商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等教育培训项目,对现有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配套的、定期的职业培训。培训要因材施教,找准重点,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统一,既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又组织本土人才外出学习,从而加快培养休闲农业本土人才。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最终建设一支专业化、现代化、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休闲农业人才队伍。

(五)创立品牌提档升级

通州区休闲农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就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良好品牌的塑造、内涵的提档升级才能使通州区休闲农业做大、做强。就目前而言,一要通过资本重组、要素流动、品牌整合,培育一批叫得响、传得开、影响大、留得住的特色品牌。比如说一提到“美丽乡村”就知道浙江安吉,一提到“健康产业”就知道四川攀枝花,一提到“国际慢城”就知道江苏高淳,要有这样的品牌知名度。二要合理利用各种传媒来加强对通州区现有休闲农业项目的宣传,不断扩大通州区休闲农业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通过定期组织宣传展览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给通州区休闲农业经营者搭建交流的平台,推动通州区休闲农业走品牌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三要结合上海、苏南等城市的客源情况,找准目标定位,发挥品牌优势,创新营销模式,精心设计休闲农业项目,充分利用乡村民间传统节庆活动,重点进行媒体推荐,提高通州区休闲农业的美誉度。

(六)加大与科技相融合

加大休闲农业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一要大力发展科技休闲农业。通过采用丰产、高产、抗病性强、高营养的农业品种及科学的种植方案、先进的种植技术、有效的运营管理、实现“从种子到餐桌”的品质全程控制,成为吸引都市居民的重要农业休闲观光平台。二要大力培育智慧休闲农业。通过休闲农业装备设施的信息化实现通州区休闲农业的养殖、种植、仓储管理、病虫害预防等环节的精准控制。通过休闲农业管理信息化及时掌握与休闲农业经营相关的信息,为通州区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休闲农业对客服务信息化让游客及时了解通州区休闲农业动态发展消息,为游客提供精准服务。

猜你喜欢

通州区南通市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不速之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狐狸的把戏(续编三)
狐狸的把戏(续编二)
通州区政协网络征集提案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