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农民增收看新中国70年成就

2019-10-29顾吾浩

上海农村经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农民收入支配

■ 顾吾浩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平均每月收入超过1218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49年实际增长40倍,年均实际增长5.5%。我国用70年时间实现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这项壮举在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罕见的伟大成就。2018年,上海郊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37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4:1,按照194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元同口径计算,上海农民收入70年增长70多倍。

农民增收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回顾历史,农民收入增长大致经历了一个马蹄形的发展历程:

解放后的第一个10年,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主要是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农民生产生活稳定,加上合作社的互助互利机制,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的收入增长比较快。1949—1957年,年均递增6.6%,农民收入从43.8元上升到72.9元,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1958—1978年的20年间,由于三年经济困难和受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体制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破坏,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年均增长2.4%。其中,1966年到1978年,农民收入每年增加仅2元钱。

1978—2018年的改革开放40年间,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时期。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村城镇化、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及取消农业税和实施农业综合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精准扶贫,农民收入从单纯的家庭生产经营向多元化收入转变,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大幅提高。

1980-1990年期间,全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2.7%,1984年从人均191.33元增加到1990年的355.33元。上海郊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0年的401元增加到1990年的1665元,年均增加120元左右。其中,198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突破了1000元,达到1059元。

1992—2002年期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783.99元增加到2476元,年均增长169.2元。上海郊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226元增加到2002年的6212元,年均增加400元左右。

2008-2018年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城镇化建设,实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增收驶上了快车道,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4761元增加到14617元,年均增加1000元左右。上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年的11385元增加到2018年的30375元,年均增加1900元左右。而且,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超过了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时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这同经济和收入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城镇化建设等关系密切。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集体化组织形式、工农业价格剪刀差、户籍管制人口流动等,都使农村居民为国富民强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此而做出了巨大牺牲。可以说,农民增收是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交相叠加的结果,人口流动、取消农业税、新农村建设等都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

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来源看,进城务工对收入增长的贡献最为突出。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各类城市吸引了大量农村居民,全国有2.6亿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市民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变革、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就体现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所发生的具体变化,而每一个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则是其真实写照。一是收入的稳定增长让农民有了财力去进行消费和改善生活。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12124元。扣除物价因素,2018年我国农民人均消费支出比1949年实际增长32.7倍,平均每年实际增长5.2%。今年上半年,农村消费指数8.7%,城镇为6.4%,农村消费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二是收入增长让农村居民家家户户都一应俱全,用上了各类现代化家居用品,生活质量也大为改善。过去农村居民的奋斗目标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农村青年谈婚论嫁的前提是“大三件”和“小三件”。现在的农村生活早已今非昔比,农民普遍盖上了新楼房,购买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瓶车,不少还买上了小汽车,农村居民的消费力越来越强劲。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020年农民收入翻一番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我国农民收入虽然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当前城乡居民的收入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城乡收入差距无法得到实质性缩小,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就会根基不牢,全面小康的成色就要打折扣,必须多措并举加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也要看到,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农民社会保障、巩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还需要加大投入和下大力气。因此,要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心、支持和帮助农业、农村和农民,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共享我国改革开放的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农民收入支配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收入结构更加优化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云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