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菜园子”生产保障“菜篮子”供应

2019-10-29陈德明

上海农村经济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绿叶菜菜园子菜农

■ 陈德明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把抓好“菜园子”生产和保障“菜篮子”供应,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高度重视。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上海的“菜篮子”工程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就。目前上海的蔬菜生产和供应正呈现出种植面积稳定,供应品种丰富,生产能力提高,市场波动趋缓,质量安全放心,产销更加顺畅,风险保障增强的可喜局面。“菜篮子”里看形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享受到了获得感。

一、加强蔬菜产销设施建设抗灾“保淡”能力不断提高

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海市郊实有常年计划菜田面积18万亩左右,季节性菜田10万亩左右,承担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730余万居民85%左右蔬菜市场供应任务。当时由于生产能力有限,抗灾条件较差,所以供应数量偏紧,市场经常出现供应量和市场价格比较剧烈的波动。1988年10月,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建设菜篮子工程”要求,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蔬菜产销设施建设。

菜田保护地设施、喷灌、农机具和菜田通电线路等建设逐步展开。对蔬菜生产育苗、栽培、排灌、耕作、包装运输等五个系列化的技术改造工程取得了重大突破。1993年至1996年间,市郊新增菜田10万余亩。到1998年,市郊建成设施较为完善的蔬菜园艺场200多个。建成设施菜田近10万亩。这些基地基本上实现育苗工厂化、栽培设施化、排灌和施肥沟渠化、耕翻和植保机械化、运输车辆化,从而大大增强了蔬菜抗灾保淡能力。2005年开始,上海郊区开展了新一轮大规模的设施菜田建设。到2015年,市和区两级财政投入资金超过40亿元,建成设施菜田30余万亩(保护地超过了10万亩)。其中“十一五”期间,由市和区两级财政共投入建设资金达30.3亿元,新建设施菜田近21万亩。“菜园子”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蔬菜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也加大了力度。建立了一批产地和销地相配套的批发市场,一级中心批发市场、二级批和三级批市场相衔接,各种业态的零售市场遍布市民居住区,市场网络日趋完善。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促进上海蔬菜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外地输入上海的客菜比例逐渐提高。近几年,上海蔬菜集团在全国各地布局了一大批蔬菜“外延”基地,扩大了优质时令蔬菜周年供应的菜源。这些基地对稳定上海蔬菜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上海每年蔬菜的供应量在600万吨左右,其中50%左右来自兄弟省市。地产蔬菜和“客菜”发挥各自优势,互为补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使市场供应不足,供应不匀矛盾有效缓解,呈现出“淡季”不淡、四季常旺的可喜局面。

二、加强蔬菜质量监管食用安全放心程度大幅度提高

随着蔬菜供应数量矛盾的解决,蔬菜质量安全的问题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委农办、市农委紧紧围绕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的工作目标,从加强农药经营使用管理着手,提升地产蔬菜生产安全监管工作水平。1997年,上海在全国率先禁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后,开始实行农药补贴政策,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大力倡导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落实工作责任。从2009年开始在市郊菜区建立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制度,明确蔬菜安全监管工作的目标任务,并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监管责任书,把各项任务逐级逐项落实到人。市、区县、镇都成立了蔬菜安全监管工作班子,全市1478个蔬菜村村级协管员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区县、乡镇、村通过与农户层层签订蔬菜安全用药责任书,确保了蔬菜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宣传告知。市、区县、乡镇各级蔬菜管理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画、宣传册、宣传条幅等方式,有效地开展蔬菜质量安全的宣传活动。结合“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上海市农药经营使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开展一系列专题性、针对性的教育活动。2010年开始每年发放宣传资料数10万份,安全使用农药告知书发放率和种植专业户蔬菜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达到100%。菜农安全使用农药的意识有了很大程度提高。

强化技术指导。充分发挥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的作用,及时正确发布病虫害信息,提高蔬菜病虫害测报的准确性和防治策略的正确性,指导科学防治;市农委成立了上海市农药新品种推荐委员会,指导农作物尤其是蔬菜生产上选用和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大力推行以杀虫灯、防虫网、性诱剂、色板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大力开展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2010年以来,每年市、区两级培训菜农10万余人次,镇级培训菜农30余万人次,基本达到菜农全覆盖;各级技术部门还通过科技入户等方式广泛开展使用安全农药和农药安全使用的技术指导。

完善监测制度。市、区定量检测机构和人员队伍逐年完善,市、区县、乡镇、村、基地的快速检测网络基本建成,形成了蔬菜政府监测和企业自律性检测相结合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实现了快速检测范围全覆盖,有效阻截农药残留超标蔬菜进入市场,连续10多年杜绝了农药中毒事件发生,蔬菜检测合格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推进档案农业建设,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市郊蔬菜生产档案建设全面推进,市统一印发田间档案记录本,要求蔬菜园艺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对蔬菜生产过程中各项农事操作内容进行档案记载,做到生产过程可追踪。在建立档案农业制度的基础上,对规模化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等200多家单位建立了质量可追溯制度,通过改善设施条件、建立标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促进品牌建设、推行档案上网等措施,实现了重点蔬菜生产基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强化执法管理。农业执法部门加强对农药经营市场的执法力度,对甲胺磷等高毒禁用农药、假冒伪劣农药的清查、收缴和专项整治获得成效,从源头上控制不合格农药进入蔬菜生产环节。农业执法部门与蔬菜管理、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流通等部门相互配合,对农药安全使用的监管工作形成了合力,共同为蔬菜质量安全保驾护航,使上海蔬菜安全质量水平上了新台阶。

三、落实区(县)长责任制“菜园子”“菜篮子”的基础更加巩固

从2010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上海结合城市发展和蔬菜生产供应实际情况,实施“菜园子”“菜篮子”区(县)长负责制。涉农郊区的区(县)长负责“菜园子”的生产,市中心区域区长负责“菜篮子”供应。

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韩正同志与郊区9个区(县)长签订了蔬菜种植面积、绿叶菜种植面积、绿叶菜上市量和质量安全指标,以及保证7月、8月和9月高温季节和1月、2月和3月低温季节绿叶蔬菜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的责任书。

2013年8月19日,市政府与9个涉农区县以及光明食品、上海实业两个企业集团又签订了新一轮确保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责任书(至2017年12月31日)。明确要求全市种植蔬菜面积稳定在50万亩,其中“夏淡”期间绿叶菜面积21万亩。市政府办公厅于2013年10月10日印发《本市确保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各区县工作责任的落实、管理队伍的建立、生产面积及上市量的统计及安全监管等工作进行考核和评定。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绿叶菜上市量的挂钩奖励,鼓励市郊菜区稳定绿叶菜的生产。

市郊菜区认真贯彻落实蔬菜生产责任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蔬菜种植面积、绿叶菜上市量、蔬菜质量安全等重要指标,量化分解到乡镇和各个生产基地。

随着区(县)长责任制的落实,各区聚焦支持政策,完善蔬菜生产扶持措施。一是不断推进设施菜田建设和管护。经过几轮设施菜田建设,改善了市郊蔬菜生产条件,增强了蔬菜生产能力。对形成的各类设施区县和乡镇都出台政策,加强投入,做好管护,以保护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二是完善蔬菜农资综合补贴和专项补贴。2008年,市财政开始实施蔬菜农资综合补贴,对10亩以上规模化生产面积每亩补贴60元。2011年,市财政开始设立“夏淡”期间种植绿叶菜专项补贴,重点支持淡季绿叶菜生产,每亩补贴80元。有关区县财政积极与市级财政支持政策相配套,对农资综合补贴和绿叶菜专项补贴有相应增量补充。三是支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2011年开始,各区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的50%用于扶持蔬菜产销合作社发展。特别是在贴息贷款、品牌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四是开展标准园创建。“十二五”期间,市、区两级各创建150家蔬菜标准园,市级财政对达到创建标准的市级蔬菜标准园每个奖励50万元。各区都确立蔬菜标准园创建专项,对创建标准园的基地予以支持。通过标准园创建,不断提升组织化水平,稳定生产面积,促进产销衔接。

四、创新蔬菜保险机制保护菜农生产积极性

为防止蔬菜市场价格波动,造成“菜贱伤农”现象的出现,保护菜农种植绿叶菜的积极性,市农委和安信农业保险公司经过积极探索,创新蔬菜价格保险机制,通过农业保险保障菜农的基本利益。

从2011年起,上海推出了“夏淡”和“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保险方案,开展分阶段、分品种组织投保,引导菜农均衡生产均衡供应,在赔偿金额计算公式中充分考虑前3年蔬菜价格上涨因素,使理赔标准更加科学合理。

蔬菜价格保险:一是突出三个重点。即突出“冬淡”和“夏淡”两个淡季,突出以青菜为主的绿叶菜,突出以规模化生产基地为重点。二是完善操作程序。“冬淡”时理赔依据为5家批发市场均价,“夏淡”时改为依据市统计局对零售市场监测的权威数据,同时考虑当月的CPI指数,保证了理赔的公正、公平和合理性。坚持“见菜承保、上市理赔”,切实做到四个“一”,即“一品、一户、一期、一单”,分开投保,清单到户。三是提供保费支持。市级财政给予50%保费的专项补贴,各区县和乡镇结合各自情况,给予相应配套补贴。投保菜农的投入不低于保费的10%。对园艺场、合作社等投保的给予一定的保费费率优惠。

2013年降低理赔门槛,增强菜农利益保障功能。2012-2013年“冬淡”承保面积7.5万亩,赔款金额491万元;2013年“夏淡”承保面积12.7万亩,赔款金额780万元。淡季绿叶菜价格保险项目为稳定绿叶菜淡季供应、保障菜农基本利益和完善价格调控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这项工作创新,被市政府授予2011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二等奖。针对夏季的连续高温天气,研究建立了“夏淡”期间菜农高温人身伤害保险,为菜农夏季高温生产提供人生安全保障。不断完善蔬菜生产保险,把高温天气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列入生产保险范围。一系列蔬菜保险机制的建立,有力地保护了菜农生产积极性,支持了市郊蔬菜生产基地稳定。

五、建立信息监测机制促进蔬菜产销对接

在传统的蔬菜信息监测工作基础上,对上海市郊蔬菜生产信息采集、预警分析和信息发布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蔬菜信息监测机制。从2012年开始开展田头价格监测调查,在全市确定了15个采集点,每周二和周五采集青菜、鸡毛菜和卷心菜的田头交易价。又从浦东、嘉定、金山、青浦、奉贤5个区中选择17个常年以种植青菜为主、能代表当地平均种植水平的合作社、园艺场和普通农户作为调查点,开展青菜成本调查。每季度调查情况形成分析报告,对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菜农收益等数据的变动进行原因分析,为领导决策和指导蔬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绿叶菜生产实际和销售流通现状,促进绿叶菜生产和流通市场体系完善。在市场引导下,调整郊区绿叶菜生产布局,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和各种形式的宣传,加强产销对接。在“农超”对接基础上,引导专业合作社和标准化菜场的“农标”对接,以及合作社与居民社区的“农社”对接。市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成立营销配送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协会的协调和服务作用,促进蔬菜产销对接。为了降低蔬菜产品的流通成本,上海从2010年12月1日起,对所有通过收费公路的、装载着鲜活蔬菜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并进一步明确免收“菜篮子”工

程车的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为方便市郊运菜车辆进城,为市郊菜区配有673辆“菜篮子”工程车

和120张“市区货运汽车通行证”,这些措施推动了上海蔬菜产销更加顺畅。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经过几代蔬菜人在“菜园子”“菜篮子”领域努力奋斗,上海超大型城市蔬菜产销服务创造了一些成功经验。一是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综合发挥市场引导和政府调控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需要,合理规划蔬菜产销区域布局,增加菜地设施和全产业链装备建设,切实优化蔬菜产品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支撑,全面提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增强蔬菜抗波动能力。二是坚持市长负责制与区县长责任制相结合,尤其是落实“菜园子”“菜篮子”区县长责任制。推进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产销对接,降低经营流通成本。加强农商协调,平衡郊菜和客菜上市总量。三是坚持保护菜农与保护市民利益相结合,努力寻求菜农和市民利益的平衡点,在市民满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菜农的实际利益。四是建立预警体系,维护蔬菜生产和供应秩序。五是把握舆论导向,稳定社会公众心理预期,把“菜篮子工程”真正做成一项民心工程。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好“稳定总量,优化品种;促进流通,均衡供应;加大投入,提升产能;强化监管,确保安全”的方针,以“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作业机械化、经营组织化、销售品牌化、产品安全化”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的形成,努力实现“四个确保”目标,即确保蔬菜增效,确保菜农增收,确保供应稳定,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不断推进“菜篮子工程”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绿叶菜菜园子菜农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多吃绿叶菜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牛奶
——叶菜
外婆的菜园子
牛奶应搭配绿叶菜吃吗?
乖乖兔的菜园子
菜农和学问家
扎西的菜园子
露水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