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衡:“道德”“文章”兼优,“数术”“制作”齐飞

2019-10-28天一

月读 2019年10期
关键词:张衡道德

天一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石桥镇)人,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发明家、文学家,有“科圣”之誉,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为“汉赋四大家”。《后汉书》卷五九有专传。在文学方面,张衡所作的《二京赋》《南都赋》堪称经典,为人称道;在科学技术方面,他创制了浑天仪、地动仪、候风仪,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可以说,张衡是“道德”与“文章”兼优,“数术”与“制作”齐飞,特别是他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至今仍散发着不朽的光辉。

他博学多才,在科学和文学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他是“南阳五圣之一”,有着“科圣”之誉(其他四位是“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他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为“汉赋四大家”;他因发明地动仪而成为“地震学的鼻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以及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

此人就是东汉时期的张衡。

一、博闻多识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石桥镇)人,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78)。张衡的祖父张堪,从小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光武帝刘秀登基后任命张堪为蜀郡太守,他随大司马吴汉讨伐割据益州的公孙述,立有大功。其后又领兵抗击匈奴有功,拜为渔阳太守。在任期间,他教民耕种,开稻田八千顷,百姓由此安居乐业。有民谣歌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为官清廉,蜀郡号称天府,但张堪在从蜀郡太守任上离开时只乘坐一辆破车,携带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受祖父風范的影响,张衡虽出生在官宦家庭,却懂得洁身自好,没有沾染上恶习。他从小刻苦向学,熟读了《诗经》《尚书》《周易》《礼记》等儒家经典。不仅如此,他还对文学很感兴趣,像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作品,他都下了一番功夫去鉴赏和研究,因此,他很早就能写一手好的辞赋,文学才华颇得他人称羡。

青年时代的张衡还懂得读书固然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途径,但除了书本外,还必须有实际的生活经验。这样,他就不满足于“闭门坐家中,苦读圣贤书”的生活了,他渴望外出游学,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开阔眼界,寻求书本中得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公元94年,十七岁的张衡离开家乡,外出游历,访师求学。他的第一站不是都城洛阳,而是有着历史文化底蕴的长安。张衡在这里游览名山大川,考察了历史古迹,访问了民情风俗。第二年,他从长安来到洛阳,在这里住了五六年。其间,他没有结交官宦权贵,也没有到当时专门培养官员的学校——太学读书,而是四处寻师,虚心请教,阅历和知识不断增长。他曾对人说:做不做官不要紧,重要的是修养德行,研究学问。当时许多学者都各有主张,张衡并不盲从任何一家的学说,他独立思考,采取批判地吸收的方式,这是他日后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在洛阳,张衡结识了不少有作为的朋友,比如马融,是当时著名的辞赋家,又擅长音乐,后来成为了儒学大家。又如窦章,既有学问,为人又谦虚谨慎。再如崔瑗,对天文、数学、历法有着精深的研究。这些朋友中,崔瑗对张衡的影响最大,他们常常探讨问题,张衡后来研究天文历法并有所成就,崔瑗功不可没。

二、崭露头角

张衡喜爱文学,他在长安游历的时候就写了著名的《温泉赋》。在这篇文章里,他歌颂了“汤谷”的优美、春水的清新以及祖国山河的壮丽,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在洛阳期间,他也写了不少辞赋,比如《定情赋》《同声歌》《扇赋》《七辩》,只可惜这些文章有的已经亡佚,有的只残存下只言片语。但从留存下来的片段中,我们依旧可以领略张衡的文采。

凭借着这些作品,张衡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当时,做官的方式主要是察举和征辟。所谓察举,就是地方官每年向朝廷保举“茂才”或“孝廉”,送到京城洛阳,由皇帝考核,先做小官,然后慢慢升迁。南阳太守曾多次保荐张衡为“孝廉”,张衡都拒绝了。

公元100年,曾任黄门侍郎的鲍德调任南阳太守。他仰慕张衡的才华,又因张衡是南阳人,便想方设法邀请他回到南阳帮助自己处理政务。鲍德是一位有品德有学问的人,加之此时张衡已经在洛阳住了些时日,想回到家乡看看,因此他答应了鲍德的要求,做了鲍德的主簿。此时,张衡二十三岁。

主簿的主要职务是办理往来的文件,不直接处理政务。张衡兢兢业业,辅佐鲍德治理南阳郡,除暴安良,提倡农桑,兴办学校,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推广铁制农具,发展商品经济,使得南阳大治。这从_个侧面体现了张衡的从政才能。

担任主簿期间,张衡对自己游历长安和洛阳时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写成了《西京赋》和《东京赋》,合称《二京赋》。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都城长安,东京指的是东汉的都城洛阳。张衡写这两篇赋,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写了改,改了写,史书用了“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八个字来形容,可见其写作态度是十分认真的。

《二京赋》奠定了张衡的文学地位。赋中,张衡以“古”讽“今”,表面是描绘西汉时期商贾奢侈,豪侠跋扈,世风日下,不以“清廉俭朴”自守,实则讽喻东汉的社会现实。《后汉书·张衡传》云:“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王符在《潜夫论·浮移》中也指出,当时王公贵族竞相追求衣食住行的奢靡,就连奴仆都穿着华贵的衣服,富贵人家婚嫁,铺排讲究,这让富贵者竞相攀比,贫穷者耻于俭朴,唯恐不能富贵。“今京师贵戚,衣服、饮食、车舆、文饰、庐舍,皆过王制,僭上甚矣。”基于现实,张衡托古讽谏,认为过度奢靡,一味追求奇珍异宝和物质利益有损德行,希望改变这种社会现状。其中的《东京赋》,卒章显志,铺写天子盛德,明亮光辉,教化百姓,人民安乐,弃末返本,怀柔远方,进而议论褒贬:“若乃流遁忘反,放心不觉,乐而无节,后离其戚。”如果随波逐流,纵隋享乐,行事无度,却不能自悟,则有灾祸之忧。其立意无疑是“惩奢劝俭”,目的是使国家实现生活丰裕、上下和乐、物产丰盛、民心团结的景象。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像一个大酒樽,圆径八尺。仪器的顶上有凸起的蓋子,仪器的表面刻有篆文、山、龟和鸟兽等花纹。仪器的周围镶着八条龙,龙头是朝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排列的,每条龙嘴里含有一颗铜球。每条龙头下方铸了一只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巴,像等候食物一样。当地震发生时,哪个方向发生了震动,哪个方向的龙头就会张开嘴巴,把铜球吐出,落到蛤蟆的嘴里。铜球落到蛤蟆嘴中的时候,会发出响亮的声音,人们听到声音就可以检查地动仪,于是便得知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这样,既可以记录正确的地震资料,也能明确地震方向,确定灾区,及时采取救灾措施。

据记载,这个地动仪非常灵敏。“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张衡创制地动仪的一千七百年后,欧洲人才发明了地震仪,所根据的原理和张衡基本上是相同的。

除了地动仪外,张衡还创制了候风仪。此前,人们误认为候风地动仪就是地动仪,其实候风仪和地动仪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仪器,这显然是史学家的误记。东汉时,古汉语书写不太规范,又无标点符号,加之范晔不太熟悉科技发明,因而忽略了候风仪的存在。据魏晋人著《三辅黄图》载:“长安宫灵台有浑天仪,张衡所制。又有相风铜鸟,遇风乃动。”文中的相风铜鸟应该就是候风仪,属于气象学仪器。目前,关于候风仪的记载不多,据推测,候风仪应该是在开阔之地上,竖起五丈高的杆子,上有能旋转的托盘,托盘上立一铜铸的独足鸟商羊(商羊是水祥鸟,有报风雨信息的作用,也有减灾的作用),伸头张口向前,身如圆锥体。风从口人,吹动商羊肚内类似风车的东西。风车带动一个曲柄,牵动着鸟的双翅飞翔。风车发出的声音,提示人们大风大雨将至,该到田间疏通沟渠了,以免淹坏庄稼。1971年,河北安平逯家庄发掘出土的一幅东汉建筑群鸟瞰图中,有一座钟楼上就立有相风铜鸟,从而说明相风铜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计。欧洲人屋顶上的候风鸡,到十二世纪始见记载,要比相风铜鸟的记载晚一千多年。

五、在政治上小试身手

除了在文学和科学上有较高的造诣,张衡在政治上也很有热情。他曾做侍中这个官职,属于皇帝的随从,有机会向皇帝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上书陈述政见,对当时社会的弊病特别是官场腐败的风气做了揭露,并进行了深刻剖析。他还力主废弃颇有迷信色彩的谶纬之学。

据记载,有一次皇帝问张衡最可恨的是什么人,张衡还没有答复,站在旁边的宦官知道张衡最憎恨他们胡作非为,害怕张衡向皇帝直言不讳地说出他们的罪恶,于是瞪着张衡。张衡见状,没有直言。后来,宦官对张衡多有提防,常常在皇帝面前对其加以诋毁。

公元136年,张衡因被排挤而做了河间相。当时,河间王刘政骄奢淫逸,专横暴虐,当地又有很多豪强地主,横行不法。张衡先是详细调查为奸作恶者的姓名,然后雷厉风行,捉拿违法者,严惩不贷。同时,他还清理冤狱,因而受到当地百姓的称颂。

应该说,张衡实际参与政事的机会并不多,只能说是小试身手而已,但从中能看出他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士人,对国家前途和百姓命运的关心和为之付出的努力。

在做人方面,张衡也是颇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才高学深,却无骄傲自满之情,处世从容淡定。他谦和有礼,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着自己的原则,那就是不结交势利小人,对丑恶势力如宦官等,更是耻于与之为伍。

六、结语

公元138年,已经六十一岁的张衡上书皇帝,请求去官还乡。然而,他的归田愿望没能实现,就在这一年,他被调回京城担任尚书的职务。在东汉,尚书是朝廷中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高官,这时候,张衡接触的国家实际问题更多了,他对当时的现状深表痛心。次年,张衡病逝。

崔瑗在《河间相张平子碑》中这样评价自己的好友张衡:“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与神合契。”这段话既称赞张衡道德高尚,人格魅力如洪水般所向披靡;又说他的作品如云彩一样众多美丽,令人景仰;还说他对天体结构、日月运行、历法推算等古代科技有着深入的研究,且多有创见。继而又说张衡的品行:“体性温良,声气芬芳,仁爱笃密,与世无伤,可谓淑人君子者矣。”

从实际情况看,崔瑗对张衡的评价并不过分,可谓中肯之论。张衡确实是“道德”与“文章”兼优,“数术”与“制作”齐飞,特别是他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至今仍散发着不朽的光辉,值得我们学习。

猜你喜欢

张衡道德
跟踪导练(五)(2)
为何不吃梨
勤于笔耕的科学家张衡
道德
道德一论
张衡与地动仪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做人当如张平子
道德
膘肥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