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香袅袅

2019-10-28朱向前

书屋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书香读书

朱向前

周作人《看云集》“自序”说:“我知道序是怎样的不好做,而且也总不能说的对或不错,即使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写一篇小小的小序。”对周先生的这个意见,我持“同情之理解”。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教书那几年,我为军旅文学和军旅作家鼓与呼,写作了相当数量的序、跋,仅《黑白斋序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就收入了我为四十多部文学作品写的序、跋三十余万字。而且,常常是写一篇一两千字的,都要读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书稿,耗时费力,乃至于“表扬不到位”,“吃力不讨好”,今天想来常“悔其少作”。那种行为有一个好听的说法是“红烛精神”,中性的表述是“为人作嫁”,而再说得直白点,就是“不划算”!谁说的——反正是一句名言:读书只读半个世纪以前的——经过几十年时光淘洗而被证明是好书的这才值得一读嘛!特別是近些年来,我退休告老还乡回到江西宜春当起了“袁州员外郎”,整天介斗鸡走狗、乒乓围棋、品茗饮酒、古玩收藏,玩了个不亦乐乎,玩里偷闲,也是少做文章,多练书法,已经从写文章渐渐转化成一个写字的人了……序、跋不作久矣。

但是,何况为他的书话集《在书香中呼吸》向我索序,我却不便拒绝。皆因我和何况有比较特殊的“三友”关系:一、何况是地道的徽州婺源人,我家萍乡朱氏族谱记载亦发源于婺源紫阳朱熹一脉,我还到过婺源文公山朱子手植古杉群的祖墓上香拜祖,这是乡友;二、我们曾同在原福州军区炮兵部队服役,我的部队在泉州,何况的部队在厦门,两地相距不远,这是战友;三、我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第一届学员,何况是第五届学员,本是师兄师弟,而他就读文学系期间,我又是他的老师兼系主任,亦师亦友,不免常常小聚,品茗饮酒、谈诗论文,这是校友。集“三友”于一身,实属难得,缘分不浅,一篇序都不肯做也有点说不过去吧?

其实,何况的创作起点并不低,他在军艺文学系读书期间与人合著的长篇纪实文学《开埠》广受好评,后来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但何况给我印象最深的作品却是发表在《昆仑》上的两篇大散文:一是《隐痛》,怀念农民父亲的;二是记叙一次《昆仑》笔会的《神秘的日子无法拒绝》,二者均结构独特,灵动隽永,颇有些江南才子气旁逸斜出,我因此对他的文学前景寄予厚望,曾多次在文章中将其列入纪实文学实力派。然而,何况毕业后的发展轨迹却让我有些看不懂。他们那一届学员中迄今仍坚持小说创作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倒是在校期间不声不响的川妮和卢一萍,而“才子实力派”何况却迟迟“按兵不动”,似乎放弃了文学创作。这些年我与何况也见过几面,但除了钩沉一些他们在校期间的八卦花边聊以佐酒,几乎不谈文学。偶尔也有他出书、到北京签售的消息传来,但我始终没收到过他的书,也就没当回事。直到这次他发来书稿索序,陆续浏览之后印象不错,才发现这十多年他走上了书话写作的路子,并已有多部书话问世,成绩斐然,以研究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名世的谢泳教授甚至给出“在当代掌故笔记写作中,何况算把好手”的赞词。我当然相信谢泳教授的判断,这才舒了口气,对何况由看不懂到慢慢有些看懂了。

何况在校期间就给我留下了爱读书的印象,那两年他除了写作《开埠》就是买书、读书,据说毕业时运回厦门的书就有十大箱。这些年他一边工作,一边继续买书、藏书、读书,还通过各种途径挖空心思收集了王蒙、莫言、余光中、汪荣祖、流沙河、钟叔河、姜德明、陳鼓应、贾平凹、张炜、阿来、阎连科等众多作家学者近千部签名本。读书人爱书是中国文人的优良传统,也符合当下建设书香中国、传承被破坏的传统文脉的大趋势。我也投身其中,前后几年受邀参加江西省政府组织的“世界读书日”演讲活动。我猜测,何况写作转向的原因,除了爱读书的天性,恐怕还有理性选择的因素:与其写不出超越自己或同行的作品,不如收藏、阅读、研究、推介好书,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为中华文化传承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未尝不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何况这么多年乐在其中,陶醉于披沙拣金,不仅藏书、读书,还把读书心得写出来,很辛苦,不容易。近年来,我常常下乡淘宝,搞一点草根收藏,实际上也是在拾掇或抢救传统的非典籍文化,而何况则是直接选萃、收藏自己心仪的典籍,再加上作者题签,再加上著文荐介,再或者引来一些共鸣或讨论,其乐可知也。据此,我有一个判断:何况或许不是军艺文学系第五届创作成就最高的学员,却是第五届乃至文学系创办以来一枚最丰硕博杂的读书种子。

何况的书话写作,得益于他长期创作纪实文学的经验,文字简洁、生动、传神,像收入本书中写的王蒙、余光中、阎连科诸篇,善于抓住细节,注意书人合一,非常吸引读者。这里运用的就是纪实文学手法,是文学功底在起作用。没有长期文学创作实践的书话作者,难以达到这样的火候。同时,何况的书话还往往能见幽发微,触类旁通,在最后一段略略提炼归纳,便举重若轻地将全书的主旨或特色结合自己的心得合二为一地传递给读者,使人掩卷之余,如闻书香袅袅,更欲一探究竟。这更是他写作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长期历练的功力,也体现了他苦读书、勤思考积累起来的比较扎实的学养。

当然,以何况的实力与修为论,其书话写作还大有提升空间。我希望他在现有基础上,博然后专,广然后深,收缩一下战线,下功夫做点专题研究。何况是徽州人,又是苏州女婿,且长居厦门,此三地都是历史渊源悠长、人文繁荣昌盛之邦,何况就不妨围绕徽州、苏州、厦门三地的某支文脉、某个流派或干脆就是某个文人、作家做一些深入研究,把文章做大,以书话为根,以作家为干,以文化为冠,植根书话又超越书话,提出一家之言,辩证自我之论,或许还真能在书话写作中独树一帜,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亦未可知。

(何况:《在书香中呼吸》,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猜你喜欢

书香读书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读书使人进步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书香之旅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我们一起读书吧
爱阅读,书香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