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书名的选择说起

2019-10-28刘道玉

书屋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书名出版社教育

刘道玉

一本书自然必须有一个书名,就像人必须有一个名字一样,它们既是一个代名词,又形象地反映出这个人或书的特征。可是,当今无论是给人起名字或是给著作选定名字,要么雷同,要么泛化或冷僻化,这些都是缺乏新意和创意的表现,是我国学术界创造性思维缺失造成的弊病。

我一生读书、教书和写书,始终离不开一个“书”字,是一个典型的书生。迄今为止,我总共写出了二十八本书著,其中化学方面三本,而教育方面总共写出了二十五本(尚有两本暂时没有出版)。坦率地说,在我的这些著作中,大多数书的书名也是一般化,但也有几本是有创意的。我的体会是,给书著起名字就是点睛之笔,但这又是非常不容易的,有时候挠破头皮无所得,而有时觅来全不费功夫。那么,它们的差别在哪里呢?它们的差别就在于灵感,它就是一位傲慢的客人,有时候姗姗来迟,而有时又不请自来。因此,营造滋生灵感的环境,寻找接通产生灵感的媒介,就是给书著起名字的关键。

《大学的名片》是我的一本纪事体的著作,主要反映的是我的人才理念与实践。这本书写作背景是,当我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时,曾经记录下了我与大学生们的故事,总共有大约有一百多人。我认为一所大学应该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它们是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产生的,是由校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假若一所大学没有故事,不仅令人乏味,而且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办得成功的。这些故事就是校史的组成部分,对于积累办学经验,以及教育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本书是写作于2005年,开始的书名是准备用“我与大学生们的故事”,其中包括杨小凯、王小凡、易中天、邹恒甫、赵林、彭富春、李百炼、艾路明、傅红春、徐鸿等。为了集思广益,我分别写信给部分书中涉及的校友,但大多数没有给出具体的建议。然而,易中天明确表示这个书名太一般化,认为不可采用,他还表示将帮助我想一个简洁且有创意的名字。打这以后,我就不停地在脑海中盘桓着这本书的书名,可以说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日思夜想,无论是吃饭还是散步,都在思考这部书的名字,希望觅得一个有创意的书名。大约2005年3月的一个清晨,我到菜场买菜,出来后从学校南三门进来。就在这当儿,一个灵感“大学的名片”突然冒了出来,接通灵感的是书中的人物,他们都是学校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他们岂不就是学校的名片吗?我们不是常说,学生以母校为骄傲,而学校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自豪吗?

迄今为止,《大学的名片》已经出版过三个版本,首版是于2006年1月由美国溪流(Fellows Press of America)出版的中文版,第二版是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的。该书出版后,在国内教育界反映良好,于是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动联系我,希望再版这本书,当时我以为湖南教育出版社的版权期已到,于是就同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要求,并着手增补和修订工作。可是,当我再认真查看版权合同时,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合同期不是五年而是十年。但是,北京师范大学仍然希望再版这本书,他们主动联系湖南教育出版社,可是湖南方面坚决不肯转让版权。在这样的情况下,湖南教育出版社表示愿意再出修订版。该社社长黄步高先生极为重视,指示要把这本书作为精品来做,以进一步扩大其影响。有鉴于此,我也认真地进行了增补和修订,总共增加了十多万字的内容,从标题到内容也提炼得更精致了。值得指出的是,该社美术编辑阙铭女士,她虽然很年轻,但极富有美感和想象力。她以武汉大学全景作为精装版的内封,而运用古代建筑镂空技巧,将武大全景的色彩衬托出镂空的六个汉语拼音书名,真是美不胜收,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同。

我有写札记的习惯,准备以《微霞碎思录》将我晚年写的札记辑录成一本书。显而易见,“微霞”一词取之于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在这里,微霞和桑榆,都是比喻一个人到了黄昏暮年时期。“碎思”是形容思想碎片,这也是札记所表现出的特点。照例,我又就书名征求几位作家的意见,而著名作家胡发云从奥地利发来邮件,他建议用“珞珈残火集”。他的用意很明显,意指是一位被边缘化的垂暮老人的文集,蕴含着薪火相传的意思。但是,就在看到“残”字的那一刻,从我的脑海突然冒出了一个“野”字。我立刻喊道:“有了,就用‘珞珈野火集岂不妙哉!”我又将这个名字反馈给胡发云,他也称赞道:“以‘野代替‘残,立意又拔高了许多。”

《珞珈野火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自序中写道:“野与家是对应的,人类社会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现今绝大多数的动植物物种都是从野生到家养的。显而易见,野生的动植物一旦被驯化,它们就失去了野性,随之也就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成为嗟来之食的物种,而且抗病和耐气候的能力也大大地降低了。因此,人是需要一点野性的,他们是不可以驯化的,如果谁要把人驯化为驯服的工具,那他就亵渎了人性。”该书2016年4月第一次印刷,6月10日在武汉汉街图书城曾经举行过新书发布会,签售场面十分火爆,该社黄立新社长亲自参加发布会,并说:“今后,我们就是要出版这样的好书。”2017年9月第二次印刷。由于该书的书名颇具吸引力,内容也颇具可读性,所以一直仍在网上热销之中。

我从事教育学研究年深月久,到了老年以后,逐渐步入到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试图从源头上回答教育中若干问题,希冀帮助青年学习者解惑。起初,我拟定了十个教育问题,打算写一本《教育十问》。北京出版集团的王远哲得知我的想法后,非常感兴趣,意欲约我为他们的系列《大家小书》写一本教育专论,我欣然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但是,一旦思想的闸门打开指后,那就不是十个问题,而是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思考和回答。这样,再以《教育十问》作为书名,就显得文不对题了。于是,我又反复思考,希望寻觅一个好的书名,曾经考虑采用《珞珞如石——教育若干问题探讨》,它是出自于老子《道德经》中“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其意思是不要追求高贵的美玉,而宁愿做一块卑下的坚石。这符合我的性格,我学习、工作和生活在珞珈山六十多年了,对“珞”字情有独钟。从蕴意上来说,我是对教育问题本源追求,一旦获得答案,就犹如“水落石出”。但是,这个书名虽然很文雅,但不能破题,必须加上一个副标题,拖着一条尾巴不免又显得累赘。

在苦思冥索之时,我忽然想出“教育问题探津”这个名称,既简洁又破题,真是恰到好处。所谓“津”意指渡口,而有渡口的地方必定有渡船,那么过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于是,我把书名正式选定为《教育问题探津》,北京出版集团也欣然同意这个书名,该书果然在正式发行后,立即受到读者们的欢迎。西南大学一位教授读后来信说,他读了这本书受益匪浅。但是,教师阅读、讨论、议论作用有限,希望教育部的领导也读读這本书。于是,他们又买了两本,直接邮寄给国家教育部的有关领导,希望他们也来读一读这本回答教育本源问题的著作。

那么,给书著选择名字的灵感是怎么获得的呢?所谓的灵感,是指从事文学、艺术和科技研究活动中,在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的意念、观点,也称为灵感思维或直觉。它是人们高级思维活动的表现,是从事发明创造必要的前提。从属性来看,灵感具有突发性、新颖性、非逻辑性和稍纵即逝等特点。灵感不是由单一感官观察而获得的,它是各种感官综合作用的结果。灵感是通过顿悟而获得,在无忧无虑的心境下,通过安贫乐道的、心无旁骛的反复思索而获得的。灵感既稀缺又浪费极大,问题在于,我们要成为一个捕捉灵感的有心人,否则灵感就会随时从我们身边溜走。为此,我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一旦灵感闪现时,立刻把有创意的书名、文章标题、佳句、核心观点等都记录下来,以备写作时采用。

我今年已经八十六岁,虽然老迈,但我思维清晰,记忆力尤佳,这是我得以继续思考与写作的重要前提。我常常勉励自己,年老未敢忘国忧。我忧什么,依然忧虑我国的教育改革,希望能够为解决哪怕是一个细小的问题,也算是我对教育改革贡献的一点绵薄之力。南宋诗人陆游诗曰“壮心未与年俱老”,也就是说人的壮心和创造力并不会随着年龄老化而丧失。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反思和推敲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是可以继续保持创造的活力。我现在仍然秉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笔耕不辍的信条,希望今后能够再写出富有创意的教育著作来。

猜你喜欢

书名出版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我等待……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译书名《为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书
完整的书名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