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探讨

2019-10-26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473000王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体重儿败血症肠壁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473000)王波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新生儿特有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为腹胀、腹泻、便血等,甚至可导致腹膜炎、败血症、肠穿孔和肠瘘等,死亡率高,存活者常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NEC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临床可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修订的NEC bell评分标准[1]诊断,并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2012年1月~2016年12月共确诊50例NEC患儿(因NECⅠ期的诊断特异性不高,故仅纳入Ⅱ期以上病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早产儿32例,足月儿17例,过期产儿1例;低出生体重儿27例,正常出生体重儿22例,巨大儿1例;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围产期资料相匹配的非NEC患儿72例,其中男34例,女38例;早产儿43例,足月儿27例,过期产儿2例;低出生体重儿40例,正常出生体重儿30例,巨大儿2例。两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选择认真、严谨的医务人员调查两组患儿的病历资料,包括五方面情况:①新生儿一般情况: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入院时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②发病前有无喂养,有无补充益生菌;③基础疾病情况:有无窒息、是否合并肺炎、呼吸衰竭,有无呼吸窘迫综合征、吸氧史,有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住院期间是否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贫血、电解质紊乱等;④产前因素:有无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妊娠合并症及孕母使用糖皮质激素等;⑤分娩方式的选择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采用卡方检验,通过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再将选出的变量,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出生时窒息、有吸氧史、合并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肺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娩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期间是否有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前补充肠道益生菌、喂养史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前喂养率低考虑受患儿原发病影响开奶迟有关。见附表1。

附表1 NEC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例,%)

2.2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败血症和肺炎为NEC的危险因素,生后补充肠道益生菌和高胆红素血症是保护因素,见附表2。

附表2 NEC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NEC是尚不成熟的胃肠道对多种有害因素所产生的最终反应,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2]。目前临床上缺乏敏感度高的生化指标和特异的影像学检查对NEC进行诊断,因此常导致早期延误诊断和治疗。窒息后肠壁缺氧缺血是NE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新生儿窒息时,引起机体的保护性反射,重新分布体内血液以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而胃肠道供血急剧减少,处于低灌注状态,加之酸中毒导致肠壁细胞代谢发生障碍,导致肠黏膜损伤。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缺氧缺血后再灌注阶段,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也可导致肠黏膜损伤。故凡是能引起肠壁缺氧缺血的疾病均可能导致NEC的发生。

当新生儿发生败血症或肠道感染时,体内的细菌及其分泌的毒素可直接损伤肠道黏膜,同时,细菌的过度繁殖引起肠管胀气也损伤肠黏膜。研究显示细菌定植、感染和肠壁炎症损伤是NEC的主要病因[3]。而感染参与NEC发病可能是肠壁屏障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和致病菌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新生儿败血症肺炎和是NEC发生的危险因素,肺炎时肠管蠕动减弱,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受不良影响,对有感染因素的新生儿要警惕NEC的发生。益生菌可促进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和优势化,增强局部杀菌力,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以及调节肠道黏膜炎症反应等以预防新生儿NEC的发生[4]。程国强等进行的关于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NEC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预防性口服益生菌可显著降低早产儿严重NEC的发生率和总病死率,对低出生体重儿可给予口服益生菌预防NEC的发生[5]。本研究证实益生菌为NEC发病的保护因素,提示对高危儿早期补充益生菌可预防NEC的发生。

目前认为胆红素具有抗氧化活性,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是防御各种氧化物损害的血浆自由基清除剂之一[6]。而NEC时肠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大量氧自由基,高胆红素血症能加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NEC发生。本研究也显示高胆红素血症是NEC的保护因素。

综上所述,NEC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任何一个高危因素不能单方面造成NEC,只有当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不平衡时可导致肠壁的损伤、坏死、穿孔和全身炎症反应,甚至休克和多器官衰竭。因此,NEC的防治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有注重围产期保健,避免早产和难产,合理母乳喂养,补充益生菌,防治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以减少NEC的发病。

猜你喜欢

体重儿败血症肠壁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