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丙醚对黄瓜B型烟粉虱卵的生物活性

2019-10-25黄柯程程功李欧燕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生物活性

黄柯程 程功 李欧燕

摘要:室内评价吡丙醚(pyriproxyfen)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iotype B)卵的室内生物活性。采用叶片喷雾法,研究吡丙醚对黄瓜B型烟粉虱初产卵孵化的直接抑制活性与持效性、向上移动传导及薄层转移活性。吡丙醚对烟粉虱卵直接抑制效果好且持效期长达15 d以上,另外吡丙醚还具备一定的向上传导以及薄层转移活性。本试验结果为吡丙醚合理应用及烟粉虱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吡丙醚;B型烟粉虱;卵;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 S436.421.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3-0119-02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经济害虫,该虫通过聚集植物汁液、分泌蜜露造成煤污病、传播植物病毒等方式危害农作物,对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危害严重[1-2]。烟粉虱是一个快速进化的复合种,其中B型与Q型入侵性最强、危害最大,我国以前主要以B型危害为主[3]。近10年来,Q型在云南、浙江、江苏等区域迅速暴发,在部分区域、部分作物上,Q型替代B型成为优势种群,危害越发严重[4-5]。

目前,我国有关烟粉虱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生物特性、危害特点等方面,化学防治现阶段主要涉及成虫、若虫防治,而对烟粉虱卵研究不多,尤其是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及其对烟粉虱卵影响的研究更少[6]。因此,本研究以具有双向传导的螺虫乙酯为对照藥剂,室内研究保幼激素类似物吡丙醚对B型烟粉虱卵的生物活性,旨在为生产中烟粉虱防治以及药剂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烟粉虱于2013年采自深圳蔬菜基地种植的黄瓜上,经镜检和西葫芦银叶反应法鉴定为B型烟粉虱[7-8]。在室内[温度为(27±1) ℃,湿度为(70±5)%,光-暗周期为16 h-8 h]养虫笼中不接触药剂的条件下,用盆栽黄瓜苗进行继代饲养。

供试药剂:95.0%吡丙醚原药(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96.0%螺虫乙酯原药(美国拜耳股份公司)、原药按赵德等的方法[9]配制成1%乳油母液,放置于4 ℃冰箱备用。

黄瓜品种为强雌抗热油亮先锋。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盆栽黄瓜叶喷雾法(2叶期)。结合田间应用剂量以及室内预试验,本试验中吡丙醚的试验浓度为 100 mg/L,螺虫乙酯为200 mg/L。

1.2.1 对黄瓜烟粉虱卵孵化直接抑制活性及持效性 参考谢文等的方法[10-11]并加以改进,用市购小喷壶(200 mL)将已配置好的药液(用清水将1%母液稀释至相应试验浓度)均匀喷于黄瓜叶片上,直到黄瓜叶上有水滴落下,用纸巾吸干剩余药液;在处理后第1、3、7、15、24天,分别剪下6张黄瓜上部新叶(第2张叶),在每片叶中间叶脉处用打孔器打直径为 2 cm 的圆形叶片,移入含有12 g/L琼脂培养基的指形管中(叶片正面朝下);用吸虫器移取20~30头成虫入内产卵 24 h 后,移走成虫,将带有卵粒叶片转到含有12 g/L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叶片正面朝下),在显微镜下统计卵粒数,然后置于光照培养箱中观察[温度为(27±1) ℃,湿度为(70±5)%,光—暗周期为16 h—8 h];8 d后在显微镜下记录未孵出的卵粒数,计算卵孵化抑制率;每个处理共4次重复,每重复1盆黄瓜苗,每盆剪取1张黄瓜叶。

1.2.2 在叶片间(黄瓜)向上移动内吸活性 先用封口胶袋封住黄瓜上部新叶(第2张叶),然后将药液均匀喷于黄瓜下部老叶(第1张叶)正反面,分别于处理后第1、3、6、7、15天采集未接触药剂的第2张叶;接虫产卵于叶片背面用于试验,试验方法具体参考“1.2.1”节。

1.2.3 在叶片内(黄瓜)薄层转移活性 药液仅均匀喷于黄瓜上部新叶的叶片正面,分别于处理后第1、3 d采集喷施药液的叶片;接虫产卵于叶片背面用于试验,试验方法具体参考“1.2.1”节。

1.2.4 数据统计方法 对卵孵化抑制率进行反正弦处理,试验数据的重复性分析和Tukeys HSD检验均采用SPSS 13.0(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直接抑制活性及持效性

室内采用喷雾法测定吡丙醚与螺虫乙酯对黄瓜烟粉虱卵孵化的直接抑制活性及持效性(图1)。结果表明,吡丙醚在100 mg/L浓度下对烟粉虱卵孵化直接抑制效果较好,处理后第1、3、7天对烟粉虱卵孵化直接抑制率均达到96%以上,其中第3天抑制率达到100%,显著好于200 mg/L螺虫乙酯处理后第1、3、7天的抑制效果(89.2%、72.7%、33.9%)以及CK处理(15.1%、9.9%、6.9%);7 d后,吡丙醚对烟粉虱卵抑制作用表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处理后第15天吡丙醚对烟粉虱卵抑制率下降至67.2%,但仍具有较高的抑制效果,处理后第24天无抑制作用。由此可见,100 mg/L吡丙醚对黄瓜烟粉虱卵孵化的直接抑制作用较好,处理后第1、3、7天均维持较高的抑制效果,持效期长达15 d以上。

2.2 叶片间向上移动内吸活性

室内测定吡丙醚与螺虫乙酯在黄瓜体内向上移动传导内吸活性及对烟粉虱卵孵化的抑制作用。由图2可知,100 mg/L 吡丙醚浓度下喷施黄瓜老叶(第1叶),处理后第1、3、7天对黄瓜新叶(第2叶)上烟粉虱卵孵化抑制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处理后第1、3天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46.2%、63.4%,第6、7天达到峰值,分别为97.0%、96.6%,然后呈一定的下降趋势,直至第15天无效。因此,100 mg/L吡丙醚在黄瓜植叶片间具有一定的移动传导内吸作用,但需要6~7 d 才能达到最佳抑制效果。对照药剂200 mg/L螺虫乙酯对卵抑制效果一般,可能是由于试验方法、作物品种等因素影响其向上转移能力。

2.3 叶片内薄层转移活性

室内研究吡丙醚与螺虫乙酯在黄瓜叶片内的薄层转移活性及对烟粉虱卵孵化抑制作用(图3)。由图3可知,100 mg/L 吡丙醚浓度下喷施叶片正面,处理后第1、3天对叶片背面的烟粉虱卵孵化抑制作用强,分别达到94.1%、97.5%,显著好于螺虫乙酯(66.6%、37.2%)与CK处理(15.1%、20.6%)。由此可知,100 mg/L 吡丙醚在黄瓜叶片

上具有很好的薄层转移作用,即喷施吡丙醚后可一定程度上实现“正打反死”。

3 结论与讨论

烟粉虱属渐变态昆虫,个体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在26~28 ℃最佳发育温度下,成虫寿命一般为10~22 d,每雌虫平均产卵200粒以上,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田间存在明显世代重叠[12-13],田间防治难度大。通过化学药剂抑制烟粉虱卵孵化以控制烟粉虱种群快速增长,是比较有效的防治途径。

吡丙醚属于保幼激素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通过直接抑制卵胚胎发生,或通过成虫间接抑制卵胚胎发生[11]。通过本试验研究,100 mg/L吡丙醚浓度处理后对烟粉虱卵抑制作用很好,持效期长达15 d以上,与Ascher等的研究结果[14]基本一致。因此,在农业实际生产中,可利用吡丙醚对烟粉虱卵的高效与长效,快速且持续地控制烟粉虱卵孵化,实现对烟粉虱种群的长久控制。

有文献报道,吡丙醚在叶片内具备薄层转移能力[15-16],即药剂在叶尖至叶柄或叶面至叶背转移[17]。本试验结果表明,吡丙醚不仅具有薄层转移能力,还具备较好的向上传导内吸作用,吡丙醚这两大传导特性比较适用于控制新长叶以及背面未接触药剂的卵孵化,尤其适合隐藏危害、喜好嫩叶产卵且产卵量大的烟粉虱。

基于吡丙醚对烟粉虱卵较好的抑制效果与传导活性,在进行植保防治时,应根据烟粉虱趋嫩特点,在作物处于幼苗期且烟粉虱初发时喷施吡丙醚防治;利用吡丙醚较长的持效期,于第1次处理后7 d左右再次喷施,从而达到持续抑制卵孵化;而吡丙醚拥有的“正打反死”特质,正适合于作物生长后期叶片宽厚且浓郁时使用。但吡丙醚对烟粉虱成虫、若虫效果不佳,在田间不同虫态混发时,应与烟粉虱成虫、若虫防治药剂进行桶混配或复配以全面控制危害,如螺虫乙酯、阿维菌素等。

参考文献:

[1]胥丹丹,陈 立,王晓伟,等. 我国入侵昆虫学研究进展[J]. 应用昆虫学报,2017,54(6):885-897.

[2]褚 栋,张友军. 近10年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2018,44(5):51-55.

[3]张友军. 外来入侵烟粉虱在我国的发生、危害与防治[C]// 北京昆虫学会通讯(第23期). 北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入侵分会,2011:17.

[4]褚 栋,潘慧鹏,国 栋,等. Q型烟粉虱在中国的入侵生态过程及机制[J]. 昆虫学报,2012,55(12):1399-1405.

[5]柏 晶,杜以梅,刘晓娜,等. 不同药剂对Q型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评价[J]. 环境昆虫学报,2017,39(3):705-712.

[6]张 灿,王兴民,邱宝利,等. 烟粉虱热点问题研究进展[J]. 应用昆虫学报,2015,52(1):32-46.

[7]纠 敏,汪伦记,董钧锋. 警惕外来入侵害虫——B型烟粉虱[J]. 河南农业科学,2007(8):55-56.

[8]褚 栋,王 斌,张四海,等. 一种快速鉴别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方法——复眼镜检法[J]. 昆虫知识,2008,45(1):154-155,封2.

[9]赵 德,刘 峰,慕 卫,等. 生物测定中30种杀虫剂母液的配制方法[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27(2):23-26,30.

[10]谢 文,吴青君,徐宝云,等. 螺虫乙酯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评价[J]. 中国蔬菜,2011(14):69-73.

[11]徐建陶,孙定炜,赵勤超,等. 扑虱灵、蚊蝇醚对烟粉虱若虫和卵生物活性的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2011,27(2):125-128.

[12]陈火英,刘 杨. 烟粉虱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09(4):145-146.

[13]陶小祥,段瑞华,彭 理,等. 烟粉虱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5(22):146-147,150.

[14]Ascher K R S,Eliyahu M . The ovicidal properties of the juvenile hormone mimic sumitomo S-31183 (SK-591) to insects[J]. Phytoparasitica,1988,16(1):15-21.

[15]Ishaaya I,Horowitz A R . Novel phenoxy juvenile hormone analog (pyriproxyfen) suppresses embryogenesis and adult emergence of sweetpotato whitefly (Homoptera:Aleyrodidae)[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1992,85(6):2113-2117.

[16]Palumbo J C,Horowitz A R,Prabhaker N. Insecticidal control and resistance management for Bemisia tabaci[J]. Crop Protection,2001,20(9):739-765.

[17]姚安慶,杨 健. 农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方式和农药传导生物学[J]. 今日农药,2012,32(12):22-25.

猜你喜欢

生物活性
黄芪甲苷提取纯化研究进展
茶色素生物活性及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新型含芳醚结构的噻唑甲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北虫草的活性成分及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