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特色农业强优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9-10-25林树恒许忠裕黎丽菊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3期

林树恒 许忠裕 黎丽菊

摘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广西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区,特色农业在全国的地位突出;推进特色农业走向强优,实现产业兴旺,是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利用SWOT分析法,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具备的优势条件、存在的劣势制约、迎来的多期叠加机遇和面临的3个并存挑战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得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优势与机遇同样突出、劣势与挑战仍然存在的发展态势,并提出走准确把握农业产业特色和优势,更加注重突出优质化、绿色化、融合化、开放化、品牌化的广西特色农业强优之路。

关键词:广西;特色农业;SWOT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3-0032-03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的首位[1]。广西作为西部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和农业大省区,近年来以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农业成为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压舱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任务中,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兴旺的要求,推进特色农业走向强优是广西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走向强优进行综合分析,希望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兴旺提供借鉴以及科学支撑。

1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

1.1 气候土壤禀赋

广西位于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加之四周多山、濒临热带海洋,年平均气温21.1 ℃,年平均日照1 433 h,年平均降水量1 810 mm,人均水资源量4 912.1 m3/人,日照适中,热量丰富,降水丰沛,兼具热带和温带的资源优势,温、光、热、水资源配合配比好,土壤富硒连片集中、面积大且易开发,是全国少有的宜农、宜林、宜牧、宜渔综合发展地区和四季宜耕地区,十分利于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开发。

1.2 农业多样性

广西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尤其适合特色作物生长,蕴藏着种类众多、组成复杂的物种资源,其中植物资源位居全国第二,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动植物达1 000多种,不仅是粮食、蔗糖、桑蚕、秋冬菜大省区,还是亚热带水果(柑橘、葡萄、桃、李、柿、猕猴桃等)、热带水果(香蕉、荔枝、龙眼、芒果、菠萝、杨桃、莲雾、火龙果等)、名贵中草药(罗汉果、铁皮石斛等)、山区高寒作物等多种特色作物的重要产区。

1.3 特色农业产业规模

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稳居全国前十,多种农产品在全国地位十分突出,产业规模全国第一或排在前列;其中,甘蔗产量占全国的近70%,桑蚕茧产量占全国的1/2,木材产量占全国的近40%,果园面积居全国第一,油茶籽产量居全国第三,水果产量居全国第四,蔬菜种植面积居全国第四,是全国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还是全国双季水稻、茶叶、食用菌、油茶、速丰林、松脂、水产品、生猪、家禽、奶水牛等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基地(表1)。

2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劣势

2.1 制约问题突出

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现象突出,海拔500 m以上的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3.45%,2017年人均耕地面积 900.45 m2[2],仅为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92.58%、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7%左右[3],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且地块细碎、分散,在最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单个农户家庭的承包地往往由十几块地块组成,每块土地平均面积仅200.1 m2左右,不利于机械化,也不利于规模化经营。

2.2 产业链增值不高

广西特色农业产业虽有量的基础,但农业产业发展程度还不够高,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度不够深,产业链更多的是集中在种养、粗加工环节,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程度低、链条短,2017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约为40%,低于全国65%的平均水平[4],特色农产品普遍处于附加值低的采后初加工阶段,加之保鲜外运等环节薄弱,产后利益流失严重,难以获得高端市场效益,产业链增值增收十分有限。

2.3 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广西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在“十三五”精准脱贫攻坚中有538万农村贫困人口和54个贫困县、5 000个贫困村需要脱贫摘帽。贫困地区致贫的主因大都是缺乏产业支撑,是农业产业发展的贫瘠地区,虽然近年来持续的产业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地区的现代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仍是特色农业强优的短板所在。

3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机遇

3.1 现代农业发展进入提速期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发展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特别是把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作为“第一个扎实”,将广西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使之成为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的重要内容。在中央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下,特色农业强优工程、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行动、现代特色农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等一系列加快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强区建设的重大工程行动部署实施、深入推进(表2),广西现代特色农业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黄金期。

3.2 农村综合改革进入攻坚期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依托工业化和城镇化来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力度总体偏弱,农业得到的反哺支持总量趋紧,倒逼现代特色农业升级发展必须“向内看”,更加需要依靠改革增强新活力和培育新动能。广西农村综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攻坚,随着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城乡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向面上推广、向制度成果轉化,将为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强优提供重要的制度基础和持续的动能释放。

3.3 农业开放合作进入升级期

广西特色农业伴随“一带一路”从西南边陲逐步辐射全国全球,与东盟、我国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国际省际农业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种子、水果、甘蔗、桑蚕、农机等跨境合作交流不断加大,2017年水果进口量居全国首位、出口量居全国第3位。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广西作为自贸区桥头堡和新通道最前沿门户的战略地位、区位优势将日益凸显,在加快东融、西合、南向、北联全方位开放发展中,广西特色农业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放合作、升级发展的新格局必将加快形成。

4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挑战

4.1 品种数量多与知名品牌少并存

广西特色农产品数量众多、品种丰富,特色农业产业虽然有着量的基础,但农业品牌建设滞后,特色农产品没有形成标志性品牌,特色产业应对市场的各自为战使得广西特色农业对外知名度不高,农产品依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能力不足。如众多农产品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三品一标”产品的占比仍然较小,1 300多个“三品一标”产品在数量上仅为同是西部地区四川省的约1/4,更无法与山东、江苏等品牌农业大省相比。

4.2 资源环境约束与消费结构升级并存

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壤肥力下降等因过去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带来的问题日益显现,加之科技支撑不强,导致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约束趋紧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传统农业生产已经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多注重质量转变。

4.3 国内外市场联动趋紧与农民获利空间趋小并存

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国内农业与国际农业关联度显著提高,农业转型升级的起点更高、市场更大、资源更有利。与此同时,受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和政策“黄箱”等影响,广西特色农业的比较效益持续走低,农民进入利益链共享产业融合发展增值收益有限,农民依靠农业生产经营获利空间仍然趋小,迫切需要拓展特色农业增长空间。

5 广西推进特色农业强优的对策建议

综合SWOT来看,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优势与机遇同样十分突出,劣势与挑战也仍然存在,以特色农业强优推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需要把握好机遇、发挥好优势,在扬长补短中找准发展方向,在抢抓机遇中推进特色强优。新时代新征程中,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特色农业强优,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融合兴农、开放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方向,走出一条准确把握农业产业特色和优势,更加注重突出优质化、绿色化、融合化、开放化、品牌化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子。

5.1 坚持质量兴农

牢牢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构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新体系、新机制、新支撑,走出适应现代化要求、契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业态,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形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的新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以现代生产要素、技术装备驱动农村生产力变革性发展,形成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5.2 坚持绿色兴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5]。大力培育绿色经济观念、绿色价值取向、绿色投入导向和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种养、循环农业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构建与环境资源承载力相匹配、同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走出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业健康持续、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兴农之路。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地方性政策扶持制度、项目配套制度和惠农补贴制度,促进绿色化与标准化、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互动发展。推进“减量增效、变废为宝”,把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坚决减下来,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努力提上去,通过“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实现蔗叶、秸秆、蚕沙、畜禽粪便等资源化利用。

5.3 坚持融合兴农

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6-7],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休闲旅游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开发农业的多功能、多业态、多价值,升级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乡村产业综合效益,走出以产业融合引领农业现代化、以产业融合领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融合兴农之路。突出特色优一产,按照“一县一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优化主产区布局,打造一批在全國特色鲜明的农业大产业。精深加工强二产,把现代产业要素和工业方式引入农业,大力培育和引进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规模生产基地的产地初加工,支持发展向园区集中、集聚的精深加工,配套完善周边产业链条,形成区域“闭合”的全产业链发展。创新业态旺三产,促进农业功能由生产向生态、生活领域拓展,推动农业与大数据、休闲旅游、农耕文化、健康养生、科技教育等产业的融合互动,大力发展“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教育”等新业态。

5.4 坚持开放兴农

深化开放发展的思维和合作共赢的理念,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2种资源和2个市场,在广西东融、西合、南向、北联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更高起点、更广空间、更大市场中加快农业现代化,走出西部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农业大省区独特的开放兴农之路。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农业合作,培育引进一批农产品出口示范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上规模有档次的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一批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要素聚集的农业开放型经济,大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副产品最重要生产供应基地以及我国优质农产品进出口重要口岸。

5.5 坚持品牌强农

立足农业资源、富硒土壤和特色产业基础,推进特色农业品牌规划与区域发展战略、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等有机结合,走出彰显广西特色、突出发展质量、支撑乡村振兴的品牌强农之路。加快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产业整体品牌+产品特色品牌”的品牌体系,大力开发名特优新稀品牌农产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品品质、强化科技支撑、厚植文化底蕴和重塑市场形象,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塑造广西特色农业品牌整体形象。重点打好富硒长寿、绿色生态牌,培育壮大百色芒果、柳州螺蛳粉、梧州六堡茶、钦州大蚝、宜州桑蚕、横县茉莉花、容县沙田柚、永福罗汉果等一批产品品质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桂”字号品牌农产品,使广西农业变产品特色为品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长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位[J]. 当代县域经济,2018(2):5.

[2]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广西统计年鉴:2018[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3]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8[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4]覃伟立. 我区部署进一步壮大农产品加工业[N]. 广西日报,2018-06-28(4).

[5]何 烨. 让农业重回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成效综述[N]. 农民日报,2017-09-18(1).

[6]张 驰,沈建新.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镇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现状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4):338-340.

[7]赵春燕,王 佳. 基于“互联网+”的苏州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4):41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