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细节”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2019-10-25江苏省金湖县教师发展中心黄广华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教学细节预设细节

江苏省金湖县教师发展中心 黄广华

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细节形成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情境中,是外显的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它可以是教师对学生在困难时的帮助、迷茫时的指点、失败时的鼓励、成功时的共享,也可能是老师自己一时的疏忽,教学机智的缺失……对于课堂教学,我们虽然不能说一两个细节的失误会决定课堂教学的失败,但如果细节的失误太多,也注定了课堂教学的遗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关注了教学细节,才能成就精彩纷呈的课堂。

一、关注教学细节,捕捉课堂失误

经常深入课堂听一些课,发现本来是一节预设比较完美的课,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未处理好,让精彩的课堂出现了一些瑕疵,有的细节处理不当,还给学生留下了错误的认识,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下面例举课堂教学中的几种细节失误。

1.迁就结论

教学四年级下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时,横式是:900÷40=22(个)……20(个)。

有的学生竖式计算时是这样的(如右图)。

教师为了更方便地说明横式上结论的正确性,认为竖式余数是20 也是正确的。其实竖式如果余数为20,就违背了用竖式计算时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规则。教学细节上的错误,教师未及时发现反而给予肯定,使学生认为余数可以比除数大,产生知识迷茫。

2.环节颠倒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先直观认识后,抽象思考。教学中一般把直观的教学内容放在前面,然后再进行抽象的提炼和概括。教学三年级的统计知识《平均数》时,教师把“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两个环节颠倒了教学,个人觉得,“先合后分”是“移多补少”的高级数学运用,学生掌握了“先合后分”,再探究“移多补少”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3.选题不当

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出示了下面的题目: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表示?

⒋疏于分析

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问题:小华有30 张画片,小丽有8 张画片,小丽比小华少多少张画片?学生列式是8-30,老师立即帮助纠正道:8 和30 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小数能够减大数吗?于是学生把算式改成30-8,老师评价:这样列式就对了。其实学生对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分析并没有掌握,所以列式出现了错误,教师未从实质上引导学生分析,只进行了表面上的引导,属于疏于分析。

⒌拘于教材

在教学《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时,学生在试做例题:小芳做了10 朵绸花,是绿花,绿花有多少朵?有一个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10÷5×2=4(朵)。教师对这种解法不但不给予鼓励,还批评说:今天这节课你白学了。其实这样解答的理由是“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 朵花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 份就是绿花的朵数”。这正是他对分数这一概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应肯定并赞扬他的创新精神。

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由于受课时内容、教学时间与教师的授课习惯等原因的限制,课中出现的诸多细小教学情节往往不被我们老师所关注与重视,失去了自然流露、自主生成的最佳时机。结合所从事数学研训工作而言,平时的课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在眼里的一带而过,记在心里的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呈现,是我们老师对学生学习行为预设的关注,更是对自我教学过程中教学细节的设计与把握,如此这般,课就会演绎得很精彩。

二、巧用教学失误,成就精彩课堂

精彩的课堂是由无数个成功的教学细节组成。精彩的教学细节会给我们惊喜,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魅力无限。我们广大的教师只有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力求教学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使自己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品位和追求,才能成就精彩智慧的课堂。

1.细心预设,引导掌握知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将其内容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通过对教学细节的妥善处理,让学生在预设生成中体验、感悟。当然,每一个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与精彩呈现都离不开教师对教材与学情的精准把握和深度研究,让教学细节流露于笔下,尽显于课中,成就于课堂。

“教学预设”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体现在对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预设的并存。早在我县对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具体规范中就有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的具体需求而围绕展开实施,从而预测到学生面对预设细节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反应与我们老师面对课内突然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处理和应用的具体反应。

例如,我在教学“秒的认识”这一节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在家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上课时再带来作为学具用。这样做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充分认识了时针、分针、秒针三者的关系,认识了钟面上有多少大格,每大格有几小格……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哪些知识不理解,每位学生已经知道,课堂效果一定非常好。

在教学中因为有了课前的充分预设和精心准备,才有了老师课堂中的临“变”不乱,才使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由“教数学”变成 “学数学”,由“学数学”变成“玩数学”,在这似放非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展示。

2.巧设情境,激励探索新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关键处巧设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新课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我在教学《3 的倍数的特征》时,这样去创设情境:先板书数“ 3”,让学生判断是不是3 的倍数。接着在它的末尾分别添上数字,出现30、301、3012、30123 等数,让学生很快判断它们是不是3 的倍数,这时学生都感到很困难。我抓住时机说:“现在请同学们任意报一个多位数,我都能很快地判断出它是不是3 的倍数。不信?哪位同学先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报数,我一一作出判断。经过验证,结果完全正确。学生疑惑地望着我,急切地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快、这么准。我及时引导:其实,并不是老师有特异功能,而是因为我掌握了它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3 的倍数有固定特征”。你们想掌握3 的倍数的特征吗?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它。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强烈的好奇、探究的欲望使他们认真地积极学习。

3.抓住亮点,突破教学难点

我们课前设计的细节只有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才能彰显其灵动的价值。有时候课堂中一个细小环节的处理,会使一节平常的课变得异常精彩。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实施中动静结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勤于观察、善于发现,从而有效捕捉课堂教学细节,及时抓住生成的亮点,辨析中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互动中生成不一样的精彩。

教学四年级下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 的除法的简便计算》时,“想想做做”有一组口算题:

有一位学生在口算时,把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划去一个0,口算起来就方便得多了。

这虽然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反映出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和正确掌握,成了这节课的亮点。课堂中教师用他激励的眼神呵护学生别样的思维,用真切的态度去鼓励学生的创新,让一节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亲自体验,深刻感知概念

对于一些概念的教学,学生难以理解,有时让学生亲自体验感知第一手资料,效果会更好。例如教学《千克和吨》时,让学生:(1)掂一掂1 枚硬币和1 千克的物体,比较它们的重量,说说感觉有什么不同。(2)出示一袋所标重量25 千克的大米,师生分别搬运这袋大米,说说感觉有什么不同。(3)出示4 袋大米,将这4 袋大米装进一个大袋子里,算一算一共有多重。邀请多名同学上来试一试,看看能否搬得动。分别说说搬运的感觉。(4)指明:10 大袋这样的大米的重量是1 吨。想象一下1 吨的重量怎样。这样,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充分感知,理解了具体概念的内涵。

5.观察比较,提高辨析能力

观察是学生获得空间与图形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对现实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其所处方位的感知,对物体三视图的初步认识,以及对平面图形的研究,都需要观察,教学中要组织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例如认识圆柱和圆锥,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后,出示下表,要求学生自学探究:

学生联系圆柱的特征填表,认识了圆锥,再比较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增强了学生辨析、比较和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对“圆锥”有了充分的认识。

6.科学命题,掌握本质特征

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下面的图形被遮住了一部分,你知道,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分别说出第一个是长方形,第二个是圆形,第三个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呈现出这三个图形,证明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这道题第一个和第三个图形的答案是开放的,或者说不能完全确定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是把第一个和第三个改成下面的方法呈现出来,就更科学了。

7.赏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注重从细节入手,多采用激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

(1)对于学生的作业,我灵活运用“集中批改”“教师面批”“师生共改”“同桌互改”“自批自改”等多种方法进行批阅和评价。

(2)对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除给予等级外,有的还写上适当的激励语言。如对完成质量比较高的作业评以“好棒!”对中等的作业,评以“好,希望更上一层楼!”对完成质量不是很好的作业,评以“还要加油哦”。

(3)经常进行作业展览。平时课堂作业,书写整洁,正确率高的,教师及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学习;每月举行一次班级学习展览,展出全班同学的优秀作业,并且评比出最优秀的同学,把他的作业在班级或学校的橱窗里展出,以激励优等生进步,给全班同学提供学习的榜样。

(4)积极开展各种小型比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每学期积极开展口算竞赛、智力竞赛、读报用报竞赛等,借助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8.“延展”空间,提升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主渠道,但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需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从书本走向社会,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室内走向室外,从校内走向校外,通过延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充分体现数学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后,提出:如果把学校的实验室贴上地砖,需要多少块地砖,需要多少钱?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先对实验室进行实地测量,再到市场上了解地砖的尺寸规格和价格,最后通过计算和讨论,拿出认为最佳的方案在全班交流。通过这种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后实践,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回归到生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细节彰显精彩,细节成就未来。教学细节的把握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我们老师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抓住课堂中转瞬即逝的教学细节。我们如果能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关注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那么这个细节就会在我们的课堂中起到画龙点睛、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学细节”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学细节”引导课中师生互动对话,让思维走向深入,“教学细节”让“适合”的教与“自发”的学完美融合,让我们的课堂永生精彩。

猜你喜欢

教学细节预设细节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细节取胜
关注细节研究 成就精彩课堂
聚智慧于细节,展精彩于课堂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