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人口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研究

2019-10-24向婧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旅游扶贫感知贫困人口

向婧

摘 要:在分析湘西州地区贫困与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方法,探析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正面效应感知明显,负面效应不敏感,旅游扶贫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收入和当地知名度,加强了历史古迹保护和交通治安水平。湘西州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的热情高,对旅游发展持明显的支持态度,但是当地的开发状况还不能令他们十分满意。

关键词:贫困人口;旅游扶贫;效应;感知

中图分类号:F323.8;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3-0097-03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旅游业作为扶贫的一种方式,经济、环保,极大地发挥了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贫困地区开发旅游后所带来的各种效应,当地贫困人口感受最深。学者们主要从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和环境效应三个方面对旅游扶贫效应进行探讨。而旅游扶贫的经济效应最早被学者们关注,乘数效应成为其研究的主要方法[1,2]。事实上,由于漏损效应、居民参与机制等问题,贫困地区获得的经济利益十分有限[3]。如李刚(2006)指出当地居民受益不均、旅游漏损严重等问题会弱化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效应,影响扶贫效果[4]。粟娟(2009)指出,旅游扶貧的社会文化风险也不容忽视,如民族文化面临消失或同化的危险、居民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蜕变、居民丧失原有的淳朴美德等[5]。陈巧(2006)指出,过度的旅游开发容易导致对旅游资源、景区风格的破坏,也可能带来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生活垃圾污染、视觉污染、风景灾害等一系列环境问题[6]。李会琴(2012)认为,随着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扶贫是否具有综合的扶贫效应及效应如何,成为当地旅游开发的核心[7]。常慧丽(2007)认为,在旅游资源丰富的生态经济脆弱区,通过旅游开发来缓解或消除当地的贫困危机具有其他扶贫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减轻为消除贫困而进行的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有效克服区域性生态脆弱劣势而导致的贫困问题[8-10]。李佳(2009)指出,近年来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呈现出从区域经济效应为主向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并重发展的态势,研究视角也开始从贫困地区向贫困人口转换[11]。

基于此,本文以贫困人口为研究对象,选取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为研究区域,以湘西州地区实地调研的数据为基础,从微观视角分析贫困人口对旅游扶贫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正负效应的感知,从贫困人口的感知客观评价湘西州的旅游扶贫效应,并明确湘西州地区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让更多的贫困人口有能力深入参与到旅游的经营活动当中,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争取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

一、案例区概况

(一)贫困现状

湘西州地处偏远山区地带,是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除了州府吉首市之外,古丈县、泸溪县、保靖县、永顺县、凤凰县、花垣县、龙山县7个县均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州总人口270万之多,主要的少数民族为土家族和苗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低收入贫困人口60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3万人[12,13]。

(二)旅游发展现状

湘西州的旅游业发展较晚,但旅游资源丰富,全州共创有旅游等级景区(点)26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点)10个。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到2017年末,湘西州的旅游业增加值达到79.8亿元,占GDP比重为15.5%;全州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达4 450万人次、325亿元,比十年前分别增长了4.2倍和7.4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假设

贫困人口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旅游扶贫效应分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而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与旅游业的关系、学历、月收入、在本地居住时间、家中到景区距离等因素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有一定影响。

综合相关专业学者的研究观点,并结合在调研地实地考察的情况,分析贫困人口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

依据设定的研究思路,该项研究设计的“贫困人口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调查问卷”包含了三个重要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第二部分为贫困人口对旅游扶贫正面效应的感知;第三部分为贫困人口对旅游扶贫负面效应的感知。该研究团队在湘西州进行实地调研,共计发放调研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问卷回收率为82.6%。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在调研收集的基础上,运用了SPSS 软件和Excel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采用定量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湘西州贫困人口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分析

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问卷设计了访谈对象的性别、年龄、与旅游业的关系、学历、月收入、在本地居住时间、家中到景区距离。从统计结果可知,从性别来看,被调查者的性别相对均衡,但以女性为主,在调查过程中女性较男性更倾向于表达,更乐意参与调研;从年龄来看,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为24—44岁之间,达到了56.3%,说明当地中青年村民外出务工的较少;从与旅游业的关系来看,被调查者与旅游业的关系大多数为本人直接从事旅游业,更了解旅游开发的情况,比例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从学历来看,初中及初中以下受教育者所占比例较大,为54.9%,在高学历的被调查者中,大部分属于景区的管理者或行政人员;从月收入来看,月收入2 300元以上的居民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近四成,而较高收入的人群主要集中于景区内部核心位置,较低收入的人群分布在景区周边,主要靠农业生产;从居住时间来看,居民在本地居住时间主要为30年以上的居多,了解旅游开发的经过;从与景区的距离来看,被调查的大部分居民主要集中于离景区较近的位置,多数位于景区内部。

(二)贫困人口对旅游扶贫各个效应的感知分析

感知效应是旅游扶贫效应的直接体现。问卷设计包含了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与环境效应,以及旅游扶贫的正面与负面效应。问卷采用的是李克特的5分制量表法进行度量,测量居民关于旅游开发带来的实际感受与生活变化。用1—5分分别表示很不赞同、不赞同、一般、赞同、很赞同。

1.经济效应

经济效应是旅游扶贫效应的重要成分,旅游扶贫的经济效应也是最早被学者们关注的。本次调研是以湘西州为例。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效应的正面感知要强于负面感知。其中,关于旅游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赞成率达到72.3%;其次就是旅游增加了本地居民的的工作机会,赞成率达到65.8%;旅游增加了本地居民的收入,赞成率达到65.7%。说明旅游的开发在经济上给贫困人口带来的好处已经让大家感受到。然而,居民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减少当地居民外出打工的机会”这一选题的打分均值为3.050 0,态度中立,赞成率仅37.8%;“旅游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给了外地人”这一选题的打分均值为3.082 9,态度中立,赞成率仅43.8%。说明旅游的开发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多。通过访谈得知,在旅游就业中当地政府首先考虑的是本地居民,只是客流量并不是很多,政府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自然就不多了,本地人该外出打工的还是外出打工,那些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的人就留在本地做些小生意。同时,由于当地居民缺少资金,在当地自主经营餐馆、旅馆的大多数是外地人,本地人更多的是在景区内做讲解员或在旅馆做服务员。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成本比别处的增加的更多,赞成率达63.4%。说明虽然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但对于当地没有从旅游开发中得到收入的贫困居民来说,旅游的开发反而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

2.社会文化效应

旅游扶贫的社会文化效应主要体现在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习俗民风和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居民对旅游扶贫社会文化效应的正面感知要强于负面感知居民。其中,对旅游提高了本地知名度这一项赞成率最高,赞成率达到83.4%;普遍认为旅游发展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赞成率70.6%;促进了居民对传统文化风俗的了解,赞成率66.3%;改善了基础设施、增长了居民的见识,赞成率67.5%,提高了居民素质。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湘西州作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他们具有代表性的摆手舞、茅古斯、苗歌、苗鼓、竹竿舞、傩堂戏等特色民俗文化得到了开发与保护,更是有力的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深受游客的喜爱。湘西州民风淳朴,旅游的发展带来大量的游客,由于政府管理好,防范措施比较到位,犯罪、抢劫等活动并没有增加。

3.环境效应

旅游扶贫的环境效应主要是指旅游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利害影响。据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旅游改善了本地生活垃圾的处理、旅游提高了本地治安水平、旅游保护了本地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使本地自然资源得到了保护,持非常赞同的态度。当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更是有力的促进了居民的保护意识,才有好山好水好人家。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各个地区加强了街道整治、生活垃圾处理、景区规范建设。居民对旅游发展导致了垃圾的污染、噪音的增加、交通的拥挤的赞同率为52.5%,随着客流量的增多,汽车尾气和垃圾还是会给当地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总体而言,居民对于旅游扶贫环境效应的正面感知还是要明显强于负面感知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湘西州旅游扶贫取得了非常好的效应,居民对于旅游扶贫正面效应的感知明显强于负面效应的感知。反映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本地知名度、历史古迹保护、交通治安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旅游创造的就业机会、导致的生活成本等还不敏感,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但是当地的开发状况还不能令他们十分满意。湘西州旅游开发处于初期阶段,旅游负面效应总体仍不明显。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为保证旅游扶贫效应的可持续性,湘西州的旅游扶贫开发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二)建议

1.制定完善政府旅游扶贫的制度

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模式的成功运行离不开有效的保障措施。在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旅游发展规划时,必须明确消除贫困的目标。旅游扶贫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与各部门共同合作,推动旅游扶贫事业。如改善基础设施;建立扶贫小分队,提高居民参与旅游知识与能力。

2.借助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通过对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发展本土生态农业旅游,不同地区居民可根据风俗推出特色的农产品、体验制作等,比如,湘西特有糍粑,可推行体验糍粑制作,腊肉、腊肠制作,茶园体验区等。吸引游客参与农作品制作体验,结合不同特征居民参与旅游的机会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和引导。比如,对于距离景区较远的居民,可以建土家族服饰、土家披肩等旅游商品加工厂房;对于能歌善舞的年轻人可以组建民族文化歌舞队。同时给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加强人力培训,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强对参与旅游的居民教育培训,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涉及的岗位进行专业的培训,让每个参与旅游的居民都能胜任一个具体的岗位。对教育程度层次不同的居民进行不同区分,比如,文化程度较高的可作為管理人选,文化相对较差的可经过简单培训后能在景区从事保洁、保安、检票等工作。通过阶段的培训,让居民成长成熟,充实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充分利用扶贫资金聘请专业的师资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让贫困人口有能力参与到旅游业的经营当中来,争取早日脱贫。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硬件水平

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保护尚好,具有很好的吸引力,但是交通条件太差,游客进去出来都比较麻烦,在一定程度上会阻止游客前往。除了让游客进得去出得来,还要让游客住得下,那就是要提高住宿的接待能力。所以,当地政府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外资,加强道路和住宿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硬件水平。

参考文献:

[1]  Fabinenne Fortanier,Jeroen Van Wijk.Sustainabl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Consequences of Foreign Hotles for Local Employment[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0,(19):191-205.

[2]  Marius Mayer,Martin Muller,Manuel Woltering et al.The 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in Six German National Parik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0,(97):73-82.

[3]  Mattew J Walpole,Harold J Goodwin.Local Economic Impacts of Dragon Tourism in Indonesia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3):559-576.

[4]  李剛,徐虹.影响我国可持续旅游扶贫效益的因子分析[J].旅游学刊,2006,(9):64-69.

[5]  粟娟.武陵源旅游扶贫效益测评及其优化[J].商业研究,2009,(9):205-208.

[6]  陈巧,周燕芳,张传统.对西部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7):10-12.

[7]  李会琴,李晓琴,侯林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区旅游扶贫效应感知研究——以陕西省洛川县谷咀村为例[J].旅游研究,2012,3(4):1-6.

[8]  常慧丽.生态经济脆弱区旅游开发扶贫效应感知分析——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0):125-130.

[9]  胡静.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3):426-429.

[10]  张伟,张建春.国外旅游与消除贫困问题研究评述[J].旅游学刊,2005,20(1):90-96.

[11]  李佳,钟林生,成升魁.民族贫困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研究——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8):71-76.

[12]  曾勇,杨燕曦.武陵片区旅游扶贫与经济发展——以湘西、怀化、张家界三地市州为例.[J].旅游研究,2015,(9).

[13]  黎克双.湘西自治州旅游扶贫开发探讨[J].社会学科,2008,26(6).

猜你喜欢

旅游扶贫感知贫困人口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