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究

2019-10-23吴桂琴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物理初中

吴桂琴

【摘   要】  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究实施的方法就是教师要应用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做物理实验、让学生整合知识、让学生验证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学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问题导向;初中;物理;教学

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究实施的方法就是教师要应用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做物理实验、让学生整合知识、让学生验证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学习。教师要通过提问,让学生明晰学习目标、把握每个实验要点、能够由浅入深地形成知识体系及全面验证自己知识探究的情况。只要教师应用这样的方法开展教学,就能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物理知识。

一、应用抽象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来整合知识

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物理实验以后,学生能在实验中获得一些知识。此时学生得到的知识可能是碎片化的知识,这些知识未形成体系。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以概念的形式来描述知识。

1.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在学生完成了探究实验以后,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整合刚才获得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因素的关联。当学生能够分析出具象的问题以后,教师要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把具象化的问题抽象化,然后获得抽象化的理论。

比如当学生完成了水的三种形态变化的实验以后。教师引导学生以水为案例,向学生提问:“水有哪几种形态,影响形态的因素是什么?”学生结合刚才实验的结果回答问题:“水有固态、液态、汽态三种形态,影响形态的因素是温度。当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成冰;当温度为0℃时,会出现冰水混合物;当温度高于0℃且小于100℃时,水呈现液态;当温度高于100℃时,水会成为汽态。”此时教师再度提问:“那么物质可能有什么形态呢?影响它们形态的因素是什么呢?”学生结合刚才的具象案例,理解了物质有三态,让物质形态发生变化的因素是温度。当物质低于凝点时为固态、高于沸点时为汽态。不同的物质,沸点和凝点不同。

2.引导学生形成物理知识的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把具象化的物理知识变成抽象化的物理概念,还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把知识与知识关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很难一次性地探索出知识的体系。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浅至深地探索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比如当学生完成了物质三种形态、汽化和液化、升华与凝华的知识点学习以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水的三种形态是什么?水的三种形态之间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吗?”学生在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发现水的状态并不是只能是固化→液化→汽化及汽化→液化→固化。实际上,在特殊的环境下,固化可以直接与汽化转化,物质的升华和凝华可以让物质形态的转化变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当学生理解了水的形态变化的系統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抽象的思维来分析问题,把水这一具象的案例变成物质形态变化的抽象化的案例。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时,要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把知识点与知识结合起来,形成具象的知识体系;然后应用抽象思维提炼具象知识体系中的规律,形成抽象化的知识体系。

二、应用综合物理习题引导学生来验证知识

当学生完成了知识探索以后,教师要以习题的形式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验证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是否需要继续探索物理知识。

1.为学生设计经典的习题来探索概念知识

当学生通过探究,觉得自己理解了一个概念以后,教师要向学生提一个与概念有关的经典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掌握了概念:

以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以后,教师提问:“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用100N的水平推力使一个重为500N的物体前进了10m,在此过程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推力做了5000J的功;B.推力做了1000J的功;C.重力做了5000J的功;D.重力做了1000J的功。”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做功和什么有关系?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做功与力的大小和距离有关,就能正确地回答出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不正确地回答出答案,教师就要让学生重新探究知识,然后把具象的学习体验和抽象的概念结合起来,直到真正理解抽象概念的意思。

2.为学生设计开放的习题来发散物理知识

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越强,就越能把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就越能把知识点与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找到更多物理探索的方案。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以探索知识为起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果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尽情的探索,充分的思考。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惯性以后,教师可以提问:“能不能应用思维导图来发散思维,思考生活实践中利用惯性的例子?”学生可以发散出:手上有水,将水甩掉;衣服有灰尘,拍打衣服上的灰尘;将锤柄在石头上碰几下,锤头就套紧在锤柄上等一系列的例子。在发散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惯性这一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学生会意识到,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知识,他们必须成为学习的有心人,以后要在生活中探索各种物理知识。

3.为学生设计易错的习题来消除思维盲点

学生在探索知识时,有时会出现思维盲点,这些思维盲点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判断。教师在提问时,要针对学生的思维盲点提问,帮助学生校正思维盲点,理解已经探索到的知识。

以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的问题为例:“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很多学生立即回答:“是0!”教师引导学生用做实验的方法来证明。通过做实验来探索,学生发现测力计只计力的大小。学生在拉测力计时,力的大小是200就是200,测力计不计相反方向的力。通过这次的探究学习,学生意识到了在探索问题时,学生必须充分地理解物理问题要探究的目标,然后分析与目标一致的概念,而不能在不明概念的前提下盲目探究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光荣.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科普童话,2018年47期

[2]曾杉.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学探析[J].科普童话,2018年47期

[3]金赛辉.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科普童话,2019年04期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物理初中
留言板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