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019-10-23黄浩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统计图教师应小学生

黄浩

新时代视野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执著追求的目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能有效地激发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让小学生在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数学学习效益,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情境,美化课堂

新课程视野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纷呈,更加活泼鲜活、有趣、灵动。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理应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理应以数学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理应以数学教材(文本)为根本,灵魂地驾驶数学教材,引领、点拨、指导小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1.构建教学情境。数学课堂上教师为小学生构建恰当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引导小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数学。比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复习课上,教师通过构建西游记中师徒的故事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问题情境,唐僧西天取经回来后,想将一块地奖励给3个徒弟,唐僧取出三条一样长的绳子,让三位徒弟各围一块地。要求猪八戒、沙僧、孙悟空三人可以围长方形,可以围正方形,可以围圆形,请说出三个徒弟谁围的地面积最大?理由是什么?如何要想求出它们各占地多少,需要运用到哪些知识,面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探究兴趣高昂,学习积极性高。

2.构建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的数学才具有生命的活力。现代数学教学强调要生活化。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去构建数学教学情境,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爱好,教育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比如,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低年级学生联系在游乐场所玩跷跷板的生活情境,理解教材上的“比轻重”、“比高矮”、“比胖瘦”等,低年级学生联系这样的生活情境去学习数学,显然,教学效率会大大提升。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更能激发起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让小学生明白学习的就是我们身边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教师应引导小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运用所学知识与方式、方法、策略去解决有关问题,数学课堂上理应从小学生生活出发,从小学生平时能看得见,能摸得着,能感受到的事物出发,化抽象为具体,让小学生在具体,在丰富,在真实的问题背景之下,认识并学习数学知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数学课堂上应让小学生在体验感悟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二、大胆质疑,重视提问

“学贵有疑,小疑小则进,大疑则大进。”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必须将质疑引入数学课堂,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数学教育教学新观念,让质疑成为小学生内在发展的需求,应力求让小学生因疑而生趣,因疑而生奇,因疑而生智。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构建质疑的氛围,可以利用“旧知”引发“新知”,让小学生产生疑问;可以让小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疑问,可以通过开放性数学问题的去设计去引发小学生的疑问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与认知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故数学课堂上教师尤其应重视对低年级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1.让低年级学生学会看图质疑。教师可以引导低年级学生合理地利用好数学教材上的插图去进行质疑,去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信息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上花果山的图画,让低年级学生观察图片,图上都画的是什么地方?都在干什么?教师鼓励学生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明白到该如何去提出问题,即使低年级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是稚嫩的,是肤浅的,但令人欣喜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毫无疑问会凝结着学生智慧的汗水,闪烁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聆听提问。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应培养小学生耐心倾听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学生听取别人的意见,以抒发小学生自己个性化的独特的见解。数学课堂上学生常常会发出一些激烈的质疑与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间进行争论与思考。比如,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后,有学生质疑,“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此时,教师就应抓住课堂上这一生成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究热情。学生可参与讨论,学生可认真倾听他人的交流见解,教师作必要的评价,最终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合作,探究发现出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将问题化解。

三、实践探究,促进开放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目标之一,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创新的实践能力。

1.教育学生开始调查,拓展视野。数学课堂上应紧密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小学生学会调查,丰富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比如,让小学生调查我国陆地各种地形分布情况后学习绘制与此相关的扇形统计图,让小学生调查自己学校自己班级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如喜欢科普读物、童话、小说等情况,再制作成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选择用扇形统计图绘制,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折线统计图绘制,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条形统计图绘制才更科学、更合理等。

2.教育学生动手操作,深化学生体验。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构建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并鼓励学生在操作中实现创新。比如,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就应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用萝卜或蕃薯切成圆形体,并将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或32份或64份等,再切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当然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来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新的质疑,如,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圆柱的表面积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从而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入,将课堂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总之,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应努力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努力构建情境,美化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重视提问对课堂提升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实践探究,促进课堂的开放等策略,着力使数学课堂效率实现“最大化”,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猜你喜欢

统计图教师应小学生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让“统计图图表”背后的数学文化熠熠生辉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我是小学生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学会选择统计图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