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弧刃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及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度、肌力的影响*

2019-10-23王会丽刘瑞芳马爱琴

陕西中医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外展肩周炎活动度

王会丽,刘瑞芳,马爱琴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针灸科(驻马店463000)

肩周炎是骨科常见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主因机体外感风寒或受到劳累后肩部出现疼痛或关节功能障碍。本病日轻夜重,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可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甚至出现肌肉萎缩退化,常影响日常工作生活,降低生活质量[1]。临床上西医主要依靠封闭疗法来暂时缓解疼痛,缺乏系统治疗方案,难以根治,患者往往承受较大痛苦;而中医认为本病属“痹症”范畴,可通过针刺及针刀治疗来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2]。本院秉承传统中医理念,并联合我院实际经验,通过应用针刺疗法与弧刃针疗法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理想。现将整体情况阐述于下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自本院所收治的肩周炎患者中选取87例纳入本次研究。入选患者条件:①符合《实用骨科学》[3]之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以中年居多,起病缓慢,发病时间长,肩关节阵发性疼痛,夜间为著,时可痛醒,不能完成诸如上举、外展等动作,不能独自完成穿衣、洗脸等基本动作,部分病史较长患者肩部肌肉可出现萎缩,甚至出现“方肩”畸形;②患者本人充分了解本实验后,自愿加入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文件;③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其监督下实施。凡符合以下任何一条的患者予以排除:①不符合纳入诊断标准,或虽符合纳入标准但因各种因素未按规定完成所有治疗,影响效果判断者;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③年龄在70岁以上者;④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⑤合并肩关节严重骨质疏松、骨结核、骨肿瘤者;⑥肩部外伤尚未痊愈者。将全部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为46~56岁,平均(49.62±2.7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为47~57岁,平均(48.91±3.0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满足平行对比要求(P>0.05)。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取针刺治疗联合弧刃针治疗。针刺治疗:患者采取侧卧位,患肩在上,使用一次性标准40 mm毫针,用75%酒精对于肩髃、肩髎、肩前穴进行常规消毒,快速进针,以平补平泻法行针,得气后留针约2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弧刃针治疗:患者采取坐位,选取定点如下:①操作者辅助将患肩向外旋、外展,然后内旋、内展,选取痛点定位;②操作者辅助将患肩做最大限度反手挠背位,并做最大限度上举,选取痛点定位;③肩周炎患者通常选用盂下结节、喙突、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嵴等处联合治疗。定位后,于选取定点处以2%碘伏消毒,铺洞巾,选取0.7 mm×38 mm规格标准弧刃针,针体与皮肤垂直,快速进弧刃针刀,直达皮下。进针后,观察患者反应,若无出现过激反应即可逐渐对痛点进行松解,当闻及“咔嚓”声响或手下有落空感时即止,快速出针。待所选取定点均施术完成后,撤去洞巾,再次消毒,并于伤口表面以输液贴覆盖,避免伤口感染,1周治疗1次。对照组仅接受针刺治疗,治法及选穴同前。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测定治疗效果。

3 疗效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疗效采用UCLA法[4]测评,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评价,测评内容包括疼痛感、日常生活能力等,总分35分,分数越高,肩关节恢复疗效越好。疗效判定标准积分为[(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 %,其中标准积分≥85%为治愈,85%<标准积分≤70%为有效,70%<标准积分≤60%为显效,标准积分<60%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有效+显效。

4 观察指标 肩关节功能测定:采用NEER量表[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测评,满分100分;肩关节活动度测定: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肩关节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伸展角度并记录,其中肩关节活动正常为内收、外展170°~180°,内外旋均>90°,伸展45°~50°,肩关节轻度受限为内收、外展130°~169°,内外旋60°~89°,伸展25°~44°,肩关节中度受限为内收、外展90°~129°,内外旋30°~59°,伸展10°~24°,肩关节重度受限为内收、外展≤89°,内外旋均≤29°,伸展≤9°;肌力测定: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肩关节肌力正常标准为有力,工作时无疲劳感;轻度受限:工作30 min后感到疲劳;中度受限:工作10~15 min感到疲劳;重度受限:工作数分钟即感疲劳。病情程度以计分法评估,计分范围为0~5分,正常记5分,重度受损记0分。

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均以α=0.05为检验水准。

结 果

1 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比较 观察组治愈23例,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治愈18例,总有效率为74.4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疗效更为优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评估对比[例(%)]

2 肩关节功能与肌力测试 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功能与肌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有所改善,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与肌力测试

3 肩关节活动度测试 治疗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动度均有所改善,同时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资料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测试(°)

讨 论

肩周炎是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简称,其发病机制为肩关节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慢性损伤,致使组织产生废用性粘连,机体炎性应激反应激活,组胺等疼痛介质被释放,最终导致肩部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7]。因患者多于45~55岁发病,故称“五十肩”,又因罹患此病后,患肩活动不便,触之有如冷冻般僵硬,故又称冻凝肩[8]。临床需注意本病发病当区别于肩袖损伤、冈上肌钙化、喙突炎等,这些疾病因症状表现与肩周炎有相似之处,故需予以区分。据国外的统计资料表明,肩周炎的发病率占人口总数的2%~5%,其虽具自愈性,但有60%的患者会遗留有中度疼痛,甚至肩关节部分功能无法恢复,因此,治愈肩周炎意义重大[9]。西医治疗大多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虽可暂时缓解局部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但随着玻璃酸钠被吸收后,关节囊内极易再次出现炎症,患者需多次就诊,极大影响生活质量。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临床研究发现中医治疗对肩周炎治疗效果显著,极大改善了肩周炎患者的疗效[10]。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肩周炎属“痹症”范畴,本病主因素体亏虚,精气不充,进而气血不足、肝肾精亏、筋脉失养,加之久居湿地、夜露当风、劳损等因素,以致风寒湿三邪客于筋脉肌骨[11]。其病机为经筋病变,邪在筋脉则血凝而不流,脉络拘急而疼痛,邪在筋骨则关节屈而不伸,痿而不用,正气不足,复感外邪,机体易出现瘀血内阻,筋脉不通,久之筋脉失养,甚至废用,筋脉也就失去“主束骨而利机关”之功能[12]。

针刀是传统医学特色疗法,而弧刃针是在经验的总结上大胆创新,进一步改良了传统针刀之不足,其优势在于:①弧刃针刀其设计刀刃为V形,且带有弧度,这在使用过程中加长了刀刃长度,治疗范围更大;②进针面积小,直径0.7 mm的弧刃针刀口只有0.2 mm,能够以相对较小的组织创伤直达病所,达到最大的松解效果[13]。且无需麻醉即可操作,避免临床风险,易于被患者接受,而在松解力度上与传统针刀并无区别,故收到临床工作者青睐。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局部刺激,使针刀对肩部粘连组织进行松解,达到局部减张、减压作用,恢复局部血液循环[14]。中医认为,针刺的基础在于经络,针之可活血化瘀、舒经活络和祛寒止痛,松解关节周围粘连,疏通经络,恢复经脉气血运行,改善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能力,达“经筋主束骨利关节”的功效[15]。现代研究发现针刀治疗不但具有镇痛、松解粘连之效,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促进渗出液、炎性介质的消散吸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16]。

“凡病皆由血气阻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可见针刺在中医治疗肩周炎中具有重要作用[17]。因经典有云:“不通则痛”,故本次实验运用针刺对肩髃穴、肩髎穴、肩前穴予以辅助治疗,恢复肩关节功能[18]。肩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穴,是手少阳经气血输注于肩臂部之要穴,三焦经“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取之可祛肩臂之邪、疏通经络而镇痛[19];肩髃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穴,大肠经“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此经乃多气多血之经,针之能疏风通络,调和气血,振奋阳气,通利关节,祛瘀止痛[20]。经典有云:“肩中热,指臂痛,肩主之”。经现代研究发现肩髃穴下三角肌有腋神经与锁骨上神经、肩胛神经分布,此外还有前回旋肱动脉、头静脉穿行,针刺时刺激可通过神经传导刺激脑垂体,释放神经介质诸如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针刺肩髃穴还可减少血清中炎症介质PGE2,调节炎症反应,缓解患肩疼痛[21];肩前穴乃经外奇穴,因肩周炎者此处有明显压痛,病程较长患者甚至此处触之可有条索状物,故选穴于此[22]。肩髃穴、肩髎穴、肩前穴三穴均位于肩关节旁,局部取穴,平补平泻,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对其他部位影响,选穴精良。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弧刃针疗法操作简便,较之单一针刺疗法有效率更高,且对肩关节功能恢复、肌力恢复均有明显治疗作用,疗效确切。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少,缺乏辨证施治标准,疗效观察周期较短,尚需来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外展肩周炎活动度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三角形的外展双叶形”的拓展与链接:由“枯井与宝剑”的故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