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视角下的翻译技巧和难点探析

2019-10-21刘佳

科技风 2019年10期
关键词:翻译技巧

刘佳

摘要:英汉语对比研究一直是诸多学者们关注的领域,英汉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又会给翻译造成怎样的影响?林语堂的《孤崖一枝花》用字简约却深含哲理,但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未免有难度。尽管英汉语对比存在差异,如何顺畅自然地将其译成形式风格都相应的英文,对译者来说仍颇有一些值得探讨之处。本文选择柏敬泽的译版进行分析,就原文和译文对英汉语言和文化对比下的翻译思路、翻译技巧和翻译难点作简要分析,希望为译者们研究如何将这类文章翻译出彩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英汉语对比;翻译技巧;翻译难点

林语堂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林语堂的中英文作品质量都很高,而风格却截然不同。他的中文著作多为各种形式的杂文。这些作品体现出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之余,亦显露出他忱挚的真性情。其笔锋犀利而笔力刚劲,其见解深刻而其言辞恣意酣畅不拘一格;行文随意随情随性,痛快淋漓处让人喝彩,幽默诙谐处使人莞尔,真情流露处令人动容,嬉笑怒骂间每每发人深省。本文的《孤崖一枝花》便是林语堂的一篇率性之作,文章用字简约却深含哲理,将其文字翻译成相应的英文,不得不让译者推敲琢磨,颇有一些值得探讨之处。

1 原作者的行文风格及相应的译路分析

1.1 林语堂的行文风格

林语堂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学者执笔的风格。正是由于他所倡导的“以自我为中心,以闲散为格调”的行文风格,决定了他散文更多注重于人的精神感受。这篇《孤崖一枝花》可认为是林语堂内心对于率真说话、真情写作之精神的倾吐。

林语堂在闲话散文最体现开放的丰富和舒展的美丽,也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其散文并不讲究整体构思,也不理睬章法或写作规则的权威。故林语堂的散文一篇有一篇的格式和写法,千姿百态,其结构大多很随便,也找不出起伏、勾色、呼应等的痕迹,只流动着自然的韵律,散发出粗朴的气息。这就是属于林语堂自己的风格气息,它以真情和独见,构成了林语堂的“个人笔调”。林语堂的自由写作态度使得其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苏东坡语)。

林语堂主张打破桎梏,这使得他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恣肆”。正是这种语言运用上的不忌俗、不避俗,使林语堂的散文更接近了闲谈的口吻。林语堂的闲谈散文虽无章法上的讲究,在艺术表现上却常常有动人之笔,出于自然天成,又如超凡入圣的庖丁解牛,处处无所用心,却处处鬼斧神工。其散文呼唤常识、简朴和真正的中道精神的回归,推崇原儒独特的人文主义。

1.2 文章整体译路分析

由于这篇《孤崖一枝花》采用以文言文和白话文夹杂的语言风格,在翻译的时候未免有难度,那么该如何顺畅自然地将其译成相对应的英文呢?首先需要了解了作者和文章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的行文风格,这样在翻译时便可整体把握译文,在语言形式和文风上应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争取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再具体分析文章,全文的语言在表达上直率不晦涩,而同时也不失优雅和意境,故在翻译时应注意译文整体上要通俗易懂,流畅优美,和合通顺;译文结构也应简炼,不必过多使用长句难句,以达到配合原文闲散自由,率性而发的风格。

2 英汉语言和文化对比下的翻译技巧探究

整体风格确定下来之后,便可以开始针对文章进行翻译了。翻译的过程本文不逐句详尽解释,仅就文章整体采用的翻译思路和汉英语言和文化对比下采用的翻译技巧做一个粗略分享和探討。

2.1 逻辑语序的整合

英语注重逻辑关系,上下文的连接常需要一些逻辑连接词作为辅助。故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应考虑英文的表达习惯,进而使译文更顺畅达意。在逐句分析该文并进行翻译的时候,首先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连接词是如何将文章通顺串联起来的。这些逻辑关系,有的是直接的,有的则是隐含的。例如,文章的开头两句,原文并没有直接给出顺承的关系连词,但其逻辑已然隐含在两句之间。“……详细一看,原来根生于石罅中……”在逻辑上便不难理解为“(当我)详细一看(时),原来根生于石罅中……”,在空间逻辑上紧随作者的视线和脚步移动,从山下行路而上,从远远发现到走近细看,这种动态的空间变化有了逻辑连接词的帮助,承上启下,译文才更具空间变化感,也更能贴近原文的表达。这种译文的逻辑关系也同样适用于紧接的下一句。于是这几句由逻辑连接词串联起来的句子便可译为“...When I closed to see it clearly,I couldnt help but feeling amazed that the flower unexpectedly rooted in the crevice of the rocks.Then I...”更贴切。

2.2 增译

相较于现代英语,汉语文言文的用词精炼达意,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往往需要增加一些字词、词组或句子以助理解。以《孤崖一枝花》为例,首先对文章题目的翻译就可采用增译技巧。“孤崖一枝花”,名词中心语是“花”,而且是在孤崖上的一枝花。再联系全文,可知是盛开的花,所以文章题目的信息要全然翻译到位,可译为“A Blooming Flower at a Lonely Cliff”,点明花的状态——盛开,及所处的位置——孤崖之上。这也需要在通熟原文的情况下才能更准确地判断“blooming”的添加是否贴切。此外,对文中所提到的古人或典故,要考虑将人物或历史背景简要解释,以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文化理解需要。例如,文中所言“……屈原明明要投汨罗,仍然要哀号太息。老子骑青牛上明明要过函谷关,避绝尘世,却仍要留下五千字孽障,……”即应当对“屈原”及其所著“《离骚》”、“老子”、“五千字孽障”所指代的“《道德经》”等,都应该在译文中适当增加进来:“Quyuan(a famous poet of ancient China,who wrote the poetry Lisao)wanted to drown himself in the Miluo River to end his life originally,but he still gave a long sigh in Lisao(one of the works by Qu Yuan,which reached the development peak of Elegies of Chu)to express his sorrow;Lao Tsu(a philosopher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the founder of Taoism.)rode his buffalo and undoubtedly wanted to pass Hangu Pass and be a hermit,but he still wrote Tao Te Ching.”如此一来,目的语的读者才能更明了,更有助于理解原文引用的典故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的。

2.3 合译

英语语言有忌重复的特点,而汉语则喜欢重复用词增加韵律和美感。所以在汉译英的时候,可把汉语中的重复词和相似的句式合译,以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又不失汉语的原意。例如,“故置花热闹场中花亦开,使生万山丛里花亦开,甚至使生于孤崖顶上,无人过问花亦开。”一句,就可采用合译的方法来处理,可译成“So that the flower remains blooming no matter planted in crowd,mountains or even at a lonely cliff without care.”。这样既满足了译入语的表达需要,又能让文章言简意赅,与原文的率性表达的风格不相违背。

2.4 词类转换

翻译中常见的词类转换有词义转换和此类转换,而在英汉互译中用的比较多的是词类转换,例如由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以及动名词、非谓语动词等,汉译时可将它们转换成动词。在这篇文章中有一些句子经过词类转换后更能让目的语的读者明了原作者文章的妙处。例如,在原句“香为兰之性,有蝴蝶过香亦传,无蝴蝶过香亦传,皆率其本性,有欲罢不能之势。”中,几个“香”字的翻译亦差别。如第一句中的“香为兰之性”的“香”应作动词解更贴切,其后的几个“香”则作名词解。因此考虑将句子译为“Sending out fragrance is the nature of cymbidium,and its fragrance can be spread whether there are butterflies flying round or not,which the tendency cant be inhibited because of its nature.”更符合原文的表达。这也是英汉语言差异的一方面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若想达到较好的翻译目的,理解原文后进行词句的翻译转换不可小视。

3 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及启示

笔者在翻译和分析《孤崖一枝花》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英汉语言和文化差异下的翻译难点,如下列举其中值得思考和启发的几点以供探讨。

首先是风格对等难。由于原文采用的是文言文和白话文夹杂的语言风格,而原作者使用的文言文言简意赅又不乏作者深意,同时又用自由闲散的白话文表达其自然率性风格的特点,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充分理解和自然转换有一些难度。“信、达、雅”的标准在“信”和“达”上能基本达到要求,但是要切实做到“雅”,这在翻译过程中一直是一个大难题,有的能在形式上对等接近原文,但是在风格上往往很难做到对等,其中的意境很难完全契合,有的原文和译文之间甚至无法对等,这也是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难点。

其次是中英句式的转换不容易。英汉语言句子结构上的差异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形式不对等的情况,这便使得一些句子需要转换成相应的句式,同时还要保证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和意境上的相对应,这对译者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比如英语语言中习惯用形式主语的句式来引导一个长句,则需要把汉语中所表达的句意整合后应用于形式主语的英文句式中,信息内容要完全,表达要顺畅,且要兼顾考虑语言风格和意境上的归化或者异化,这些都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花心思推敲琢磨的。

再者是归化和异化的选择,这也是中西语言和文化对比下的差异所在。直译与意译是归化和异化的讨论源头,争论也是由来已久,二者相辅相成能够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贴切地表达原意。遇到民族文化气息较强的文章,想要尽量贴近原作者的表达就少不了异化翻译,这就要求译者有较强的语言功底,对原语言和目的语都要掌握纯熟,否则很难达到要求。《孤崖一枝花》亦属于这类突显作者风格的文章,译者在异化翻译的操作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除了语言功底还不足以达到要求之外,对原文意境的把握也很难在翻译过程中很契合地体现出来,有的句子只能用归化的方法处理,但是结果也并不是非常理想。

4 结语

英汉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导致了翻译过程和好的翻译结果的困难。本文以林语堂率性之作《孤崖一枝花》为文本进行翻译,并就该文章的翻译思路和翻译技巧作简要分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更体现出了英汉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但也由此获得了一些汉英翻译的启示。希望本文亦能为译者们研究如何将这类文章翻译出彩,并为翻译中的英汉语对比研究提供一些粗浅的帮助。翻译所求的预期结果不容易,翻译过程中技巧的运用和整体的把握更不容易。译路慢慢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林语堂.

[2]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8%AA%9E%E5%A0%82.

[3]曹明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4]丁菲菲.翻译入门——汉译英[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馮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2.

[6]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98.

[7]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8]王晓军.论译者风格与原作风格的统一[J].宁夏大学学报,2002(04).

猜你喜欢

翻译技巧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预设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海事英语汉译技巧例析
英—汉翻译技巧在艺术英语文献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特色经济词汇翻译特点及技巧
目的论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材料化学专业英语中长难句翻译技巧及解析
论电影字幕的翻译特点及其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