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行(企)业主导高职师资培养的对策分析

2019-10-21杜雪花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职教师资办学

杜雪花

摘 要:高职师资质量与师资培养体系、培养方式密切相关。行(企)业是职教师资的重要来源,引导行(企)业转变观念、强化其教育主体责任意识、精准定位高职师资培养目标、科学完善培养机制等策略方可推动行(企)业主导高职师资培养。

关键词:行(企)业 ;主导;高职师资培养

行(企)业是高职人才的使用者,理应在高职人才培养端、特别是在高职师资培养中重点投入。在办学权弱化、办学热情锐减的现状下,如何推動行(企)业主导高职师资培养呢?

一、高职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精准

基于职业性特征,对高职教师的培养完全有别于对普通教师的培养。多年来,职教师范专业都不曾有专业代码,职教师范学院对于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才称得上合格的职教教师,也没有清晰的定位。一般职教师范学院毕业生,不论是学历还是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操作能力均达不到高职院校的用人标准。整个高职教育行业对于师资培养没有清晰的定位,导致高职师资建设流于形式。

(二)培养机制不科学

近年来,对于“双师型”高职教师的判定实质上停留在“双证书”的表面。没有健全的高职师资培养制度、高职师培养评价指标、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培养模式单一,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形成科学的培养机制。

(三)培养经费不充足

政府财政预算里只有一项“职工培训经费”,而培养与培训存在本质区别,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资源培育与储备过程。高职师资培养是社会人才培养系统工程里的一个分支,需要多个主体协同参与,仅依靠有限的培训经费是无法达到人才资源储备目的。

二、推动行(企)业主导高职师资培养的对策

企业成熟的技能技术与前沿的专业需求,是我们提升高职师资水平的有效途径。借鉴德国强大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索促使行(企)业主导高职师资培养的对策。

(一)引导行(企)业转变对高职教育的一贯偏见

因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就业与学业上升通道、社会价值观、人才聘用制度、社会劳动报酬等方面的差异,高职学生在社会大众眼里都贴有“差等生”标签,这种偏见一直延伸到用人单位即企业。

高职教育是一种高等教育类型,政策应引导行(企)业转变观念,重新审视、重视并推崇高职教育。不唯分数定学生“优劣”、不以文凭为入职门槛、不以文凭类别定人才层次;尽量平衡资源在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分配;基于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充分认识高职教师岗位独特、素养丰富、任务艰巨的鲜明特征和高职师资建设的特殊性、师资培养的系统性。行(企)业只有转变对高职教育的惯有偏见,才能意识到自身对高职师资培养的责任与意义所在。

(二)确立行(企)业在高职教育办学中的主导性地位

怎样促使行(企)业发挥主导性作用呢?当然是行(企)业能主导高职教育办学。行(企)业应该把高职人才培养作为其人力资源战略中重要的一部分。不论是从“能力结构”原则,还是“谁收益谁负责”的原则分析,行(企)业都应该成为高职办学的重要主体。

如何确立行(企)业在高职办学中的主导地位呢?首先,政策、法律法规要加强引导,提高用人单位依法参与高职院校建设的责任感。其次,要将行(企)业办学作为履责考核指标之一,促使其增强职业教育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然后,政府应以推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口,为行(企)业主导高职师资培养扎稳根基。

(三)强化行(企)业主导高职师资培养的重要性认识

高职师资质量与行(企)业在师资上的投入紧密相关,因此由其主导高职师资培养意义重大。第一,校企实质上将达到融合。师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部分,由行(企)业主导高职师资培养,意味着行(企)业主导了高职教育的核心部分。第二,校企在专业技术上将达到高度融通。凭借师资培养通道,企业前沿技术将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学校又凭人才输送渠道,将技术传授信息以最直接的方式反馈给企业。这将节省大量技术更新与升级的时间,提高技术的应用效度。第三,校企人才互换将得到进一步加强。除了技术上的互动、场地上的共享,更多的将是人才的互换。高职教师回“炉”再炼,企业人员回校升华;教师与企业员工间构建了一座通畅的桥梁,彼此促进、互为动力。第四,行(企)业将为校方师资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授训模式等进行“量身定制”,反过来,校方也将为行(企)业“量身定制”做好人才输送。在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上互相配合、无缝对接。第五,资源共享与人才互换,避免了浪费,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第六,将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定好方向,架好桥梁。

(四)把握关键环节

1.精确定位高职师资培养目标

只有承担着国民经济发展重任的,和拥有前沿技术需求的行(企)业,才知道什么层次什么水平与规格的人才是被需要的;而要满足行(企)业的用人需求,高职院校就应当培养出符合需求的人才。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高职教师。高职教师的整体质量与水平,直接关系着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质量与水平;培养什么层次什么水平与规格的职业教师,应该是由企业来定位。

2.科学构建高职师资培养机制

形成有效的高职师资培养机制,是多主体多要素经多层次排列组合后相互联动的一个系统。高职师资培养形式上应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实质内容上应该由行(企)业主导运行。政策改革为行(企)业扫障清痼,引路向前,处在用人需求端且连接着经济发展新方向的行(企)业,理应为高职教育方向掌舵,主导构建高职师资培养机制与及其运行。

3.构建行(企)业主导的高职师资培养模式

行(企)业主导高职办学,只是企业与职教实现“一体”性发展的第一步。行(企)业与高职教育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落实,需要行(企)业深度参与、并逐渐过度到主导人才培养。需要什么规格的人才,就得培养什么样层次的高职教师。所以,行(企)业应该主导高职师资培养模式,破除现有培养模式过单一、成效低、时间短、流于“培训”实质的局面。

4.构建行(企)业主导的高职师资课程体系

当前的职业教育师范学院是为培养职教师资的,但其培养的毕业生因学历水平、实操能力与当前高职院校需求不匹配而略显就业尴尬。所以,综合性的师范类大学自然是担负高职师资培养重任的另一个重要主体。行(企)业应该与师范类大学一起,将实践操练与理论研究完美结合,共同开发培养高职师资的课程,并逐渐形成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总之,行(企)主导高职师资培养,应由职能部门牵头组织、行(企)业主导落实、师范类大学与用人单位、即各职业院校积极参与配合而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汤霓 .英、美、德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2] 鲁彬之.从“供给侧”视角考虑职业教育问题[R].中国教育报,2015.

[3] 祖丽莉,华启蔚,曹锁娟.“人才强校”战略下高校师资培养体系的构建——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师资培养工作实践[J].价值工程,2011,30(33):193.

[4] 许玲,李旭旦,向凯,等.“校政企校”协同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8(2):10-17.

猜你喜欢

职教师资办学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