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2019-10-21吴穹

大东方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摘 要: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概论课第十四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例,探讨增强新形势下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方案,认为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关键是建立前后衔接和闭环运行的课前思想困惑问题精准发现机制、課中的问题精准设置机制、问题精准聚焦机制、问题精准研究机制和课后的问题精准反馈机制。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思政课教学质量

一、增强概论课第十四章教学针对性的主要目标

概论课第十四章的核心内容是习近平关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论断。为了让大学生群体全面领会这一论断的思想内涵和把握核心要义,澄清模糊认识,解决思想困惑,把这一论断切实有效地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方面,达成大学生群体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需要以大学生的话讲重大理论问题,着重构建以高校学生群体为传播和说理对象的教学体系和话语体系。

因此,要在认真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和思政课教育教学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的制度安排和有效途径,构建结构科学、特色鲜明、紧密衔接、有效整合的融入课程体系和融入课程路径,同时对如何有效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能力和素养,发挥对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和思想引领力,增强政治认同提出合理建议。

二、增强概论课第十四章教学针对性的重点难点

增强概论课第十四章教学针对性的重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厘清和掌握关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论断的理论阐释现状和大学生群体对这一论断的认识现状。一方面,通过问卷、访谈、调查、研究、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了解和深入掌握高校学生群体对关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问题的认同程度、理解深度和实践力度,收集在大学校园中存在的思想困惑和认识误区,为提高理论阐释的精准程度,理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准匹配和对接创造前提和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广泛收集和系统梳理理论界、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分析阐释的已有研究成果,在博采众长和选择性借鉴的基础上逐步凝练出特色鲜明、内容新颖的阐释路径。

第二,构建关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论断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中介机制和基础性条件。在深入分析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现状、思维特点、人格特质、学习习惯、成长环境的基础上,从提高学生的比较力、批判力、反思力、研究力、传播力、实践力、预见力等方面入手,探寻全员全过程融入的长效机制和现实策略。

第三,在把握大学生思维方式、性格特质和表达习惯的基础上,用接地气的语言、听得懂的道理、讲故事的办法阐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在比较中阐释、在批判中阐释、在反思中阐释、在研究中阐释、在传播中阐释、在互动中阐释。在批判中阐释即从西方政治中的政党恶斗所造成的治理失能和发展赤字等严重后果出发,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研究中阐释即注重理论研究与理论阐释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已有研究和正在进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高理论阐释的自洽性、说服力和解释力,在破解和攻坚理论阐释中出现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在传播中阐释即在理论阐释过程中注重有效传播的基础性作用,让具有情感温度和理论厚度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青年学子,做到入脑、入耳、入心。在互动中阐释即以有问必答、有惑必解的精神和不回避问题、不掩饰矛盾的态度,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在问题-回答-新问题-新回答的动态推进中构建更有效的回应机制和解惑途径,形成问与答的闭环运行,不让任何一个困惑和问题游离于问题解决机制之外。

增强概论课第十四章教学针对性的难点主要在于:第一,如何在问题的解答和阐释中做到学术性、理论性与通俗性、易接受性的统一。要同时关照这两个方面,完成理论阐释传播与政治认同培育的双重目标需要高超的驾驭艺术和娴熟的演绎能力。第二,如何正确认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的基本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在比较和历史的视野中阐发其核心要义和现实意义,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学术讨论和理论研究。第三,如何恰当处理坚持党的领导的论述融入思政课与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的逻辑关系。融入目的决定融入的方法、路径、机制和步骤,服务于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的融入必然是关照大学生思维特点和理论关注点的融入。

三、新形势下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第一,建立前后衔接和闭环运行的五大机制。这五大机制是指思想困惑问题精准发现机制、课中的问题精准设置机制、问题精准聚焦机制、问题精准研究机制、课后的问题精准反馈机制。要教育育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核心,调动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要素,建立健全五大机制,从而为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聚焦影响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主要因素。教师和学生思维方式和视野格局的不同所导致的认知差异是影响五大机制的建立与健全的主要因素。在思想困惑问题精准发现机制中,教师与学生对何为“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问题精准设置机制中的“设置主动权”归于何者、问题精准聚焦机制中的学生参与度与认可度问题、问题精准研究机制中的研究动力和研究可持续性问题、问题精准反馈机制中的个体与整体的关系问题等是必须关注和考虑的重点。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8年北京工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增强我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路径研究”的资助成果和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心态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KDC01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

作者简介:

吴穹,男,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政治学博士。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和重构
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改革考核模式,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