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艺术修养,涵养内在品质

2019-10-21陈宗让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美术教学中学

陈宗让

摘 要:美术欣赏教学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通过艺术潜移默化的力量涵养学生的内在品质,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本文基于中学美术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方法,认为要从整体感知切入,再进入细节技法分析,要活用对比欣赏法,补充背景信息,以及巧用信息技术手段。

关键词:中学;美术欣赏;美术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美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接触经典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美术欣赏也有助于涵养内在品质,学生接受审美熏陶,可形成健全人格,培养高雅的人生追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在执教中学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对欣赏教学模块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经验,现将主要的实践做法与思考论述如下。

一、感知整体风格,分析细节技法

风格自成一体,是所有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当欣赏者面对审美对象时,在第一时间就会在大脑中生成整体的艺术印象,因此而感受到审美愉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审美的基本规律,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作品,让学生能够把握它的风格,再切入对细节技法的欣赏,让学生理解该作品独特观感的形成原因。

例如,在教学凡高《向日葵》时,可以先让学生描述对画作的初步印象,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得出“色彩明艳”“充满动感”“情感浓烈”等结论。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启发式的语言:“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凡高创作的《向日葵》比真实的向日葵色彩更加明艳,给人带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其次再进入有关细节技法的教学,要求学生观察画的用色以及笔触,如该画中使用低纯度明度的冷暖色彩构成强烈对比,进而引发欣赏者心中的浓烈情绪;画中多使用短小笔触,并且具有强烈的方向感。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不再仅仅凭审美本能把握艺术,而是从感性认知上升到了理性认知。

二、对比欣赏探究,体会创作特色

对比欣赏是指将风格或主题具有相似性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感知其中的异同。[1]作品中的相异之处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切入口,有助于引发学生对美术世界一探究竟的愿望。当学生面对单幅作品时,体会可能并不强烈,但是当教师将两幅不同的作品并排展示时,往往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创作特色,起到独特的教学效果。

例如,為了让学生把握中国画“写意”的创作特色,教师可以将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进行比较研究。可将《富春山居图》与17世纪的荷兰风景画《急流》进行比较。学生两相对比,可发现前者写意,后者写实;前者用墨淡雅淡,后者色彩浓烈;前者意境简远,引发欣赏者对群山连绵的想象;后者主要表现近景,使人产生如在画中的感受,回味起生活中类似的游览体验。通过比较以上两幅作品,学生可以从多个维度加深对两幅艺术作品的理解,更为确切地体会到什么是“写意”。完成这一轮比较欣赏教学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示更多其他写意类的中国山水画,提升学生的认知。

三、补充背景信息,促进艺术理解

艺术创作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植于一定的生活土壤与文化土壤中,这些便是解读艺术内涵所需要的背景信息。[2]当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或创作时代的特点,便更能够读懂画中的深意。教师在教学时补充背景信息,有助于为学生搭建认知支架,提升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力。

以对齐白石画作的教学为例,可先让学生感受齐白石画作平正见奇、浑朴稚拙的风格,然后介绍齐白石的生平,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在教学PPT中呈现。齐白石出生于农家,凭着天赋和勤奋进入画坛,以自己的创作实力赢得了认可。人生道路中执着追求艺术理想的经历,使他的画作融入了刚健、清新的意味,齐白石创作的《墨虾》、《贝叶工虫》、《雏鸡》等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为画家在最不起眼的生物中也寄寓了生命的刚强力量。齐白石出身于寒门,所以画作中也具有雅俗共赏的韵味,与此同时又绝不失之流俗。[3]

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前整理有关的文字材料,将其发到学生手中,供学生在课前阅读,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师补充背景信息后,学生便能够以创作者的眼光进行欣赏,此时再看画作,必当别有一番感受。

四、巧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使用给中学教育实践形态带来了深刻的主化,美术欣赏课堂也不例外。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室中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可以成为教师上课时的得力助手。多媒体能够输出海量信息,教师可将尽可能多的美术画作引进课堂,让学生一睹艺术世界的丰盛之美。此外,多媒体独有的展示功能也有助于对单幅作品进行教学。[4]

许多名画尺幅很大,教师不可能将尺幅完全相等的教学实物带进课堂,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克服这一课题。例如,在教学《清明上河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该画全貌,感受画面上广阔的空间感。与此同时,讲授画家在创作中使用了“散点透视法”,因此画面上虽然细节繁多,却繁而不乱,井然有序,浑然一体。其次,教师操作微机设备,将画面放大数倍后再显示,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细节,如人物的动作与表情,体会画家张择端在细节上的高度控制力。在这个案例中,多媒体充分展现出了它的优势。如果没有多媒体手段作为支持,要完成对《清明上河图》的细节观察是难以想象的。

五、结语

美术欣赏教学是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关键渠道。美术欣赏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将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将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都具有很高要求。美术教师要加强对该教学模块的理论认识,在实践中多总结经验,使之成为促进学生素养成长的可靠支点。

参考文献:

[1]王佳曦.创设情境,用对比分析打开美术鉴赏之门——“展手卷品夜宴”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2016(Z3):93-96.

[2]易秋园.论美术欣赏课强化文化情境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1):157.

[3]毛序竹.自主性灵:齐白石诗艺美学的核心观念[J].江汉论坛,2017(04):110-114.

[4]刘磊,杜甲春.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美术欣赏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4):205.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美术教学中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重视审美创造彰显美术欣赏课魅力探究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