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

2019-10-21何阿慧

青年生活 2019年13期
关键词:哲学思考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何阿慧

摘要: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判断,是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路向的重要风向标。那么这一变化如何发生、为何发生以及发生后有着怎样的影响,将成为我们思考并定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逻辑主线。

关键词: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变化  哲学思考

2017年10月24日,备受注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闭幕,此次大会的召开时间正值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发展的重大历史节点,其形成的重要论述也将全力主导国家的大政方针、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这些论述也是理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的关键,其意义不可谓不重大。在诸多影响中,最引人关注的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全新判断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现状定位。那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变化的、为何会有变化以及变化后有何影响,对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逻辑认识。

一,何为社会主要矛盾——总领全局的风向标

作为事物和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矛盾既不是事物,也不是实体,而是两种事物之间的一种属性关系。“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恩格斯才会断言:“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正是由于矛盾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我们在分析社会本身和社会发展时,必须考虑到社会的矛盾属性。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矛盾是推动事物不断进步的基本原理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首要思路就是因势利导的必然结果。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复杂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在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以及矛盾的双方力量是不平衡的。那么在这些矛盾中,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这就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由于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规定和制约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即主要矛盾是总领全局的风向标。因此,要努力找出并解决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就能推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促进事物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则决定解决矛盾的方式合理与否。能否正确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取决于对特定社会阶段发展本质的深刻认识。而抓住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无疑于引领了此一阶段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它会决定此时期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删繁就简、直击问题核心。

二,为何要变——变与不变的双重变奏

如上所述,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在某个发展阶段的性质的矛盾,因此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意味着事物性质同时发生了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当前我国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但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个总要求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依然需要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到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这个“不变”是解决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的前提和基础,即不能因“变”而忘记了“不变”。那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何会发生变化呢?

原因之一来自内在需要。据最新经济发展总量,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比重为15%左右,比5年前(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稳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全年人均GDP为59660元,比上年增长6.3%。经济总量的提升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直接表明一方面我国已然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另一方面同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问题已经从基于温饱问题的解决上升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层面。人们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硬需求”,或者说“硬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已然得到满足,于是人们开始更加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软需求”,于是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原因之二来自外在变化。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占比愈益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也相应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国际舞台和国际场合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设到“一带一路”的宏伟战略,再到“新四大发明”引领世界潮流。中国开始发声、创设规则,同时开始引领世界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这一方面让人们对中国的大国崛起产生深深的自豪感,与此同时也希望自己的个人生活追得上并能匹配国家发展的进度。这些变化也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样传统的表述了。

原因之三来自网络推动力。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网民人数的不断膨胀使得网情的变化变得愈益重要、不可回避,人们在便捷上网的同时也在形成直观形象的对比和个人声音的不断外渗。网络影响生活、网络影响政策以及个人在网络持续发声已经不再是稀有名词。因网民互动而带来的一次次倒逼机制促使政府部门发生改变的案例比比皆是,而这种改变形成的示范效应让普通民众看到希望,并期望更多的参与其中。

因此,在内在需要和外在变化的双重合力下,再加上来自网络的推动力,人们将目光更多转向政治建设、文化发展、生态平衡、社会进步等更高层次的构建中。正是由于以上变化,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敏锐把握中国发展的现状,做出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判断,恰恰就是遵循唯物史观的体现。时不我待,作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变化也是必然的发展结果。

三,变化之后的影响——以发展促发展

经过新中国成立近70年、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因此,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继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八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面对新情况、聚焦新任务、面向新目标,又一次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作出的新表述、新认识和新判断。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但毋庸讳言的是,中国依然还存在许多问题。分析和评价这些问题的角度千变万变,总体来看其最核心的表现就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何謂发展的不平衡?这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大层面。从宏观层面来看,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五大领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方针为我国带来经济上骄人成就的同时,也让我们底气足、腰杆硬,同时也让我们选择性忽视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层面的发展。而经济建设见效快、易展示、广受益的特点更是让我们对发展经济的热情与日俱增,最终导致唯GDP是论。从微观层面来看,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和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群体和群体之间的不平衡。

何谓发展的不充分?这主要意指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总体发展不充分,导致资源的紧缺和哄抢。从老百姓口耳相传所在乎的、新闻媒体时时报道所关注的内容均可看出,这种不充分主要表现在:教育体制的公平性问题、医疗卫生领域的健全度问题、就业压力的调整模式问题、住房制度的改革思路问题以及养老服务行业的未来发展问题。也就是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质”的层面。

概括来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判断把落后的社会生产转换为发展的不平衡与发展的不充分,实现了理论的包容性发展,即在继承原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情景的发展,丰富了理论的内涵。那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在不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努力达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不仅注重发展速度,更注重发展质量、综合效益以及人的全面解放和发展。这才是当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带给我们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也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最终成功化解这一主要矛盾。

参考文献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5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0页。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新华社。

猜你喜欢

哲学思考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提高高三政治课堂实效的几点哲学思考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名创优品品牌的经营哲学
喜看猴年新变化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