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法口服硫酸钡X线下复位胃扭转的应用价值

2019-10-21白音嘎日迪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X线

白音嘎日迪

【摘 要】目的:总结介绍改良法口服硫酸钡X线下复位胃扭转的方法,提高胃扭转复位成功率。方法:检查上消化造影后明确诊断胃扭转者,进行口服硫酸钡体外手法复位。结果:51例胃扭转患者通过手法复位,44例复位成功,成功率86%。结论:选择好手法复位适应症, 改良法口服钡剂复位治疗胃扭转的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改良法;硫酸钡;胃扭转;X线

【中图分类号】R81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06-01

胃扭转是一个并不常见的后天性胃自身缠绕性疾病,可引起胃出口部分梗阻[1]。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较容易,口服硫酸钡手法复位临床见效快并可以减少患者外科手术带来的痛苦。本科室从2012年-2018年检查上消化造影后明确诊断胃扭转者,改良以往采用的翻身结合蹦跳的传统方法,我们采用立位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手法复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共治疗急慢性胃扭转51例,其中大部分患者复位成功。本方法复位率高,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1例, 男31例, 女20例, 年齡21~72岁, 平均43岁。病程10天~26个月。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上腹部憋胀、不适、嗳气, 胃灼热, 反酸, 呕吐, 个别患者消瘦,急性胃扭转者上腹部剧烈疼痛。

1.2检查方法

X线造影表现:本组中49例为器官轴型 (纵轴型) 胃扭转, 胃沿纵轴向上翻转, 胃大弯位于上方, 胃小弯位于下方, 贲门位置降低, 腹段食管延伸, 并于胃体部粘膜交叉, 十二指肠球倒置向下。2例为网膜轴型 (横轴型) 胃扭转, 胃窦、胃体沿横轴向前或向后翻转胃窦部翻至左侧并抬高与胃体部粘膜交叉。

1.3改良复位方法

(1)患者空腹, 嘱患者服200%硫酸钡300ml-400ml, 使胃充盈, 腹部尽量放松, 患者做腹式深呼吸运动。(2)患者深弯腰, 医生站于其右侧, 右手托患者上腹部, 反复上下颠簸震颤数次, 医生用手向旋转反方向推患者上腹部数次。(3)部分体质较好患者可原地起跳十余次。(4)患者站立位, 以左足跟为轴, 右足抬高离地, 双手抱头。器官轴型 (纵轴型) 胃扭转,医生站于患者正前方, 双手抓住患者用力向顺时针方向快速旋转, 旋转角度约270°~360°, 反复旋转四至五次。网膜轴型 (横轴型) 胃扭转逆时针方向快速旋转。(5)患者以上复位法可交替使用, 透视下观察直至复位成功。不能复位者, 隔期再次复位或建议手术。

2 结果

本组51例患者, 复位成功44例, 成功率为86%, 与相关文献报道相近。其中5例复发,后经再次复位成功。51例患者中有15例胃窦炎,余无明显器质性病变。7例未整复成功, 其中1例选择手术治疗复位, 6例服药对症治疗。

3 讨论

3.1病因

胃的正常位置主要依靠食管下端和幽门部的固定,肝胃韧带、胃结肠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胃脾韧带也参与胃大小弯的固定。(1)较大食管裂孔疝、膈疝、膈肌麻痹、膈膨升及十二指肠降部外侧腹膜过度松弛,可使食管下端和幽门下部不易固定。(2)胃大小弯的韧带松弛或过长都是发病因素。(3)急性胃扩张、暴饮暴食、剧烈呕吐和胃逆蠕动是诱发因素。也可无明显原因胃扭转。

3.2分型及临床表现

贲门部具有相对固定性,很少全胃扭转。根据扭转轴心分为器官轴型和网膜轴型。器官轴型是胃体向上绕着贲门幽门连线(轴)旋转,多见。网膜轴型胃扭转是胃围绕大小弯中点的连线(轴),自右至左旋转。按发病分为急性和慢性胃扭转,按程度分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胃扭转。急性胃扭转可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还出现腹膜炎症状体征。慢性胃扭转可以不出现症状,或出现发作性餐后紧压感,左上腹烧灼感,疼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3.3影像表现

胃扭转X线征象极具特征性,立位腹部平片见“双液气平面”,钡餐检查器官轴型示胃大弯向上,高于胃小弯,贲门向下、幽门向上移位,两者位于同一水平,十二指肠球部向下。网膜轴型示胃窦部向左移位,胃远端与近端交叉扭曲。

3.4改良法X线下手法复位的优点:基本原理是器官轴型胃扭转时,胃的部分旋转,当口服硫酸钡时,胃体充满造影剂,当对患者采快速旋转时,由于惯性作用,胃体部保持原来位置,而身体先发生旋转,从而使扭转的胃复位。优点:患者较容易接受,痛苦小、简便易行。 在复位过程中首先要向患者解释清楚,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复位过程中操作要适当,要有耐心,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复位。另外复位后要注意检查胃内的其他基础病变,以达到复位检查的目的。 同时告知患者不宜吃的过饱,亦不做深弯腰动作,餐后最好平卧或半卧位,避免再次复发。总之,改良法X线下手法复位胃扭转无创伤、痛苦小及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 并且复位后能及时准确查出致病的原因, 从而降低胃器质性病变的漏诊及误诊, 提高胃扭转的复位成功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星荣,陈九如. 消化系统影像学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77

[2]尚克中主编 中华影像医学消化系统卷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7

[3]张敏荣 X线诊断及介入治疗在慢性胃扭转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26(04) 975-976

[4]陈星荣.胃扭转X线诊断 (附98例分析) [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4,18:253.

猜你喜欢

X线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影像表现和鉴别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骨转移瘤X线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X线下输卵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合并不孕症中的应用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表现分析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肺癌诊断价值分析
探讨X线检查与CT检查在诊断鼻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