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研究

2019-10-21张智敏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张智敏

摘 要: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高职院校接下来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论述,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现实情况入手,分析高职学生心理的变化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当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当今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但是大学生的社会经验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但是在现行的大学生教育中,并未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足够的重视。但是为了保证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加入更多的关注,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培养不仅成绩优异并且心理健康的优秀人才。

一、当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一)当前高职生心里健康现状

在高考结束之后,填报志愿的阶段,由于高考成绩不佳,考生不得不填报高职院校,很多高职学生因为未被本科院校录取而觉得低人一等。在高考结束之后,填报志愿的阶段,由于高考成绩不佳,考生不得不填报高职院校,很多高职学生因为未被本科院校录取而觉得低人一等。进入到大学阶段,人际交往的对象范围扩大了,交往也逐步社会化了,但是部分学生的心理还滞留在中学时期,对大学的交往广度不太适应。加上大多数90后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独立适应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普遍不高,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团队合作能力比较欠缺。在进入大学之后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高职教育的侧重点是专业技能、实践操作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给原本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同时也削弱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重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依据本科院校的教育知识开展的,没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教育。高职院校普遍认识到学生的问题,却并没有积极地寻求解决,也没有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展開上予以重视,只是象征性的开设相关的课程,没有进行实质的实践活动,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职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普遍不良。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升学压力大没考好,心理素质差而导致的高考失利;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文化素养低,实践能力强,想要学一门技术来养活自己和家人。所以在高职院校就读的大学生大多数心理压力比较大。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应该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高职学生解决最为迫切的心理问题。例如,为学生解决对未来的迷茫、对知识的困惑、过重的心理负担等问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学生内心成长的需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存在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不断研究探索,以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施行

(一)学生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研究如何使生命更有价值意义,引导学生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积极心理学一般是利用环境因素和自身的因素来对自身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积极心理学也是研究同样的问题,只是研究其优点和价值。心理健康教育要发展学生的积极心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了解自身的特点,不能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不如本科生、前途没有希望之类的,应把学生引向正确的道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应只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历程,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主要目的。考核应以是否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标准,考核模式要坚持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采取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评价应多以鼓励为主,适当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下最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对未来充满信心。

以前的高职院校普遍是以心理咨询为主,未注意到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也没有通过开展活动来缓解学生的 心理状态。为了建立“三位一体双面向”立体工作体系。首先,要结合校内资源建成一个集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测试、图书阅览、情绪调节等功能齐全的心理咨询室,由心理咨询室的教师指导、跟踪。其次,由校领导指导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更高效地开展进行研究。最后,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系部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动态生成以体验、互动、分享为主式的专题团体辅导。由此,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助益。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生的未来发展

实验结果显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和焦虑状态有显著作用,改革后的课程对学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和偏执均有显著改善作用。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说明在医学类高职院校开展该课程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其人际交往能力、调节情绪能力显著提升,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增强心理韧性和心理弹性,提高幸福感。虽然传统课程和改革后的课程都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但进一步检验发现,改革后的课程效果更好,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怖和偏执几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变革课程性质、重新编排教学主题和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将教学载体和媒介信息化、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措施,切实提高了课程的有效性、趣味性和体验性。

三、结语

健康的心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并不能一蹴而就。心理健康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讲座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体系。培养学生自律的品质,更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懂得利用环境因素调节自身消极的情绪。研究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形式、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李颂平.基于策略最优化原理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4):89-92.

[2]罗晓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8,39(01):112-118.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