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下对于基础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2019-10-21李柯辉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材

李柯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构建对于核心素养的探索与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20世纪末21世纪初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交汇期。国际上的许多组织、世界各国、地区陆续对于教育改革的方向及任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虽然,不同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制度带来的对于教育的认知不同,但聚焦点却都集中到了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其中,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学会生存”报告,认为人的发展目标是“人的完整实现”,是人之个性丰富内涵的“全面实现”。随着调查研究的不断推进,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学会改变”的教育主张,并将其作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第五大核心素养。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OECD合作出版研究成果《发展教育的核心素养》报告,明确核心素养是使个人过上理想的生活和实现社会良好运行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不得不提的是,欧盟和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其他组织、国家也就核心素养在内涵、功能、内容结构、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最终形成了29个框架并提炼出了18个核心素养。总体上,呈现出了多维演进的整体趋势。[1]

中国的基础教育教育也逐渐从注重“双基”的知识本位以学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转化升级为立德树人,注重“核心素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意识形态。随着教育意识形态研究的不断深入,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组织的已有经验,结合国情,我们逐渐发展起了自有的核心素养培养框架体系。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上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2]。

中国基础教育所面临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2.1 中国基础教育现状

第一,2017年中国教育买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机会不断增加,中小学毛入学率达到103%,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都能升入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接受过高中阶段以上教育。此外,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民办教育发展壮大;第二,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教育获得感:2016年全国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覆盖,累计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学生(幼儿)9126.14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1688.76亿元,五年累计资助金突破7000亿元。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三个全覆盖”。与此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591亿元惠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共3600多万人,成效显著,11岁一下儿童平均身高普遍增加5cm,试点地区贫血率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教师队伍层次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超过1500万。义务教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约10个百分点。信息化支持全面普及,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等。

2.2 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对中国基础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成果显著,在这些数据的背后,凝聚了国家、社会、个人的不懈努力,在维护这些成果继续服务学生的同时,我们应当继续追问“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提出,给了我们思考这一问题的主线。

首先,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还一定程度上与课程标准结合度较低,要落实教育目标,最直接的手段就要依靠课程。核心素养的开发将成为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支柱性理念,应对课程目标、内容、编排方式等进行科学设计。当然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在经验积累中,逐步将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化,融入于课程内容。此外,要理清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核心素养不限于某一学科,它是跨学科而存在的一种素养。学生具有了这种核心素养,能够在各门学科的学习和探索上发挥良好作用。在学校学习之外,核心素养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塑造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性都是必不可少的且影响积极的因素。总之核心素养对学生在学习、身心发展和社会运转等方面均能发挥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在发展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不断融入各个學科的特点,学生接受知识之普遍规律将其贯通成学科的素养,同时注重跨学科之间素养建设的统整性。

其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贯彻需要课程实施的跟进。课程的实施是将课程标准完整体现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是保证核心素养能走到学生课堂中的重要环节。基于核心素养要求改善教材编写的结构,教材时课程标准实施的进一步细化,纵观中国教材建设和管理,颁布和实施大了中小学教材建设五年规划,统筹设计未来五年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不断健全完善教材编写审查制度,推进国家统编教材统一使用。在这之外,教材编写内容应继续从以前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思想,深入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关注社会、文化等内容的编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跨学科内容的建设,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是教材编写标准是否达成的重要指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要求老师继续转换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这条道路上,要求老师担当的角色是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学生兴趣、主动性的引导者。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合作学习能力,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开展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的课堂活动,通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实施、总结与评价的方式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刘义民. 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启示[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6, 17(02): 71-76.

[2] 林崇德. 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1): 66-73.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教材
教材精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