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化品格研究

2019-10-21于金涛

青年生活 2019年9期
关键词:理性化品格教育改革

于金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逐步取得了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扩大教育规模,优化教育结构的巨大发展成就,实现了由穷国办大教育向大国办好教育的历史性转变。随着教育发展迈入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理性化是世界性教育改革潮流终极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教育改革理性化品格的培育需要根植于中国社会的生态与时空逻辑;回归于人的培育和发展,合理调节利益诉求,扩大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构建动态、民主、开放的教育改革共同体;形成规范的、生活实践气息浓厚的教育改革政策文本;完善教育改革的评价标准,监测、反馈和终结机制,创生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教育改革范式。

关键词:教育改革;理性化;品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逐步取得了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扩大教育规模,优化教育结构的巨大发展成就,实现了由穷国办大教育向大国办好教育的历史性转变。随着教育发展迈入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教育改革同常是伴随教育活动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纵观世界性教育改革浪潮和趋势,不难看出,无论教育改革形式和内容怎样变化,其理性化的品格是其终极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变迁和人类自身认知的深入,在基于教育活动更新的前提下,教育改革的形式、内容、性质和方法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的样态。

反观我国,虽然历次教育改革都显得热热闹闹,甚至于轰轰烈烈,但结果却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从根本上考量,教育改革的理性化品格不明显是最主要的因素。

一、改革”和“教育改革”

一般来说,“改革”现在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和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教育改革是理论和实践共生和互动的双重范畴。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改革”、“教育变革”、“教育革新”、“教育革命”是四个密切联系但又各具内涵的概念和范畴。而在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在许多文献里,教育改革和有计划的教育变革甚至教育变革颇为接近。国际教育界认为,教育改革”指“家庭、学校、社会经常对所开展的各种教育工作,通过某些形式进行反思。对应以社会、学校、家庭等大环境为对象和内容的改革。做这种努力的主要是学校,依靠专业学术组织进行,一般称之为教育革新。其内容涉及教育理论,至广义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领域。

我国教育改革理性化品格不明显的主要表现

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是和历史、文化等社会生态息息相关的一个领域。“教育改革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是理念、政策和体制结构、历史和文化的大杂烩。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存在着大量的对教育改革的属性认知不清的现象,在教育改革的设计阶段就预设了“教育改革一定是积极正向的,是无论如何也要成功的”的价值判断,这样在改革的实施和评价阶段就会以一种盲目自信的心态去看待整个改革活动的运行。我国的教育改革中,仍然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要么是宏大的、理念堆积的、缺乏具体行动策略的教育规划;要么是脱离历史、文化等社会背景和人性发展需求的技术性教育设计,缺乏必要的人情味、历史感和文化感。这样的教育改革是走不远的。教育改革既关系到个体的更好发展,又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和效率的均衡实现,所以健全一个教育改革的监测、评估和终结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西方系统化、成熟的教育改革监测、评估和终结机制,我国在教育改革领域内对它的研究和实践明显缺失,缺乏相关的改革效果、改革风险等各项监测和评估标准,改革过程中纠偏、纠误的校正机制不敏感。不管面对多么大的明显无法克服的阻力。这其中有各种利益的纠葛,有各种社会成本的考量,但如果不果断适时终结这种改革,我们付出的代价将更大。

教育改革理性化品格的生成

教育改革无小事,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振兴,需要认真而谨慎的对待,采取理性而又科学的方式去设计和运行。教育的原点在于育人,“实现教育的回归就要使教育真正站到人的立场上来,以人之生成、完善为基本出发点,将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的根本尺度,用人自我生成的逻辑去理解和运作教育。教育改革不是“阳春白雪”,而是真正的“下里巴人”,要把教育改革当成社会的日常生活场域来定位,在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中扎扎实实地去推进,赋予它生活化的特征,而非简单的理念宣传和“运动式”的推廣。教育作为一个公共的社会领域,其改革不应该仅仅是教育场域内的事情,它和每一个社会场域的关系都很紧密,因此,扩大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公益事业,它更需要全社会的爱护与支持;教育是一项需要政府作为主心骨去支撑、需要公众投入和呵护的人类事业,而不只为某一部门或小家庭利益服务。如果缺乏人类意识,缺乏社会意识,把教育简单地丢给中小学教师,出了问题就一味地指责、批评,教育就不可能办好。

教育改革主体的自我变革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相对于客体化的改革,主体的自我变革需要具有鲜明的“自我自觉”特征,这对于许多改革主体是必须的但也是较困难的对于不同的改革主体,有不同的自我变革要求,如政府层面的自我变革需要改变自己的权力观念、工作作风、行为方式,真正做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学校层面的自我变革需要把实现教育家办学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尊重学生,尊重学者,尊重学术,积极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学校教育改革;教师层面的自我变革需要要改变自己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改变不断陈旧的知识结构,改变自己的“权威”意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升自己对教育、对教师职业、对学生的爱;学生层面的自我变革需要转变被动的处境和只是被教育者或被改革者的意识,树立教育改革主体意识,提升自己参与教育改革的能力,将自己对于教育改革的期待、愿望表达出来。只有真正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教育改革范式,才是可行而富于成效的。

结语

总的来说,教育改革共同体不是各种社会改革力量的简单叠加,这个共同体需要具备统一的改革精神气质和理性品格,需要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机制,需要民主有效的改革推进方式,需要开放自由的共同体交流氛围,需要最终形成参与、合作、理解、实践的教育改革共同体文化。

猜你喜欢

理性化品格教育改革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冬季暖男必备
转型期农村人际交往理性化探析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论人事管理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