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教学生态 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2019-10-21蔡勇军

新智慧·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

蔡勇军

【摘 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课中,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生态,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畅谈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门径,希望引起大家的深思。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态;思辨能力

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及时顺应变革,紧紧依托新教材,努力探寻有助于提升学生思辨力的有效策略。以下笔者借助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三则教学案例,就此话题作一探究。

一、营造师生互动氛围,提高学生思辨兴趣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为实现互动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围绕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积极营造出浓郁的思辨氛围,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辩,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好奇心,帮助其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从而逐渐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气质。

例如,笔者在执教《爱在家人间》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段交流性情景剧:一个周六下午,小斌要和同学去踢足球,离开家门时说:“妈妈,我出去踢足球了。”“出去踢足球,作业做完了?”妈妈板着脸问道;小斌眯着眼睛回答:“还有两个数学应用题没有完成,晚上再做,今天踢足球是昨天与同学早已约好的。”“不准去,你看楼上王叔叔家的旺旺,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现在还在抓紧时间学习呢!”妈妈不客气地责问着。小斌愤怒地吼道:“烦死了,天天旺旺长、旺旺短的,那你干脆把他当亲生儿子好了,谁让你们把我生出来的呀?”一旁的爸爸也发火了:“你这个逆子,今天敢走出家门踢球吗?”小斌走到门槛回头喊:“我偏要去!怎么滴?”话音刚落,爸爸打了儿子一耳光,小斌哭着摔门而去。看完短视频,笔者抛出问题,让学生评价小斌及父母的言行。要求他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思辨性讨论。有学生认为:小斌的父母是对的,他们望子成龙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小斌应该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小斌父母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儿子应约去踢球既是一种守信的表现,也有利于培养高雅情趣,何错之有?针对这些不同的观点,笔者点拨道:理解是化解矛盾的钥匙,但理解是相互的,搭建起这两颗心之间的桥梁就是沟通。之后让学生进行二次讨论,最后,同学们达成了共识:上述亲子之间发生的矛盾双方都有过错,应该加强沟通,特别是儿子小斌一定要懂得主动礼貌性沟通的重要性;作为父母也应该换位思考,多从儿子的角度思考,小斌平时学习很紧张,双休日放松一下也是应该的,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而且早已答应了同学,也不能失信于人。

二、巧设思维碰撞问题,锻炼学生思辨能力

有效的设问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思维焦点,具备真实性和挑战性等特点,这样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在分析、推理和综合的思维活动中学有所获,并在思维激荡中内化道德涵养。

例如,在执教七年级上册《少年有梦》一课时,笔者在导入环节直接抛出问题:“中华民族有‘中国梦,每个青少年也有自己的梦想——长远的梦想和近期的梦想,但有些人是梦想成真的,有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那么,若梦想不能实现,则梦想是否还有意义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生1:梦想有意义的,因为有了梦想,人生才有拼搏的方向,不管结果能否梦想成真,起码曾经努力过,而且终生无怨无悔。

生2:由于心中有梦,才会为此努力奋斗,当自己不去实践梦想时,梦想就是一种空想。因此,这样的梦想就无意义。

紧接着,围绕以上两种回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通过分析和汇总,同学们形成了共识:不管人的梦想大小,结果是否实现或者难以实现,只要沿着梦想的努力拼搏,即使最终不能实现,但已经达成了不断提升自我、成就自我的目的,其意义不言而喻,或者至少离梦想更近了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讲,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

三、优化多维化评价机制,拓宽学生思辨视野

例如,在执教七年级上册《生命可以永恒吗》一课时,笔者精心设计了如下问题情境:当你偶尔遇到一个儿童溺水时,应该怎么办?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笔者把上述问题分解成两个层次供学生探讨:1.遇到儿童溺水,我们要不要救?为什么?2.七年级学生(未成年人)遇到儿童溺水,该怎么去救?

通过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很快达成了共识“必须去救,因为生命是无价的,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在他人生命处于险境时,不能充当冷漠的看客,应该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也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在这一认知基础上,第二个问题则水到渠成,在学生们叽叽喳喳的回答后,老师借机告知学生:面对上述情境,作为未成年人,我们既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挽救他人生命。

这一教学案例的情境设置和问题设计既蕴含了思维的导向性,又包含了思维的层次性和问题的思辨性,在锻炼学生提取、概括和对比材料信息的能力的同时,使得学生的思辨视野得以拓宽,思辨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唐建红.初中政治课堂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04).

[2]吴云.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J].教育艺术,2015(07):10.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