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入怀,心无涯

2019-10-21刘鹏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旷达无涯赤壁赋

刘鹏

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听说读写,四者不可偏废,然阅读和写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阅读方式之一的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文阅读中并不鲜见。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诗文置于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砥砺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前后《赤壁赋》的教学及阅读心得。

《赤壁赋》的教学,一直没有什么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总觉得过于传统呆板,没有新意,愧对千古名篇。在新课改思想的激励下,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进行了再一次的探究。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谪到湖北黄州,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苏东坡又一次诠释了什么叫“穷而后工”,孤独的东坡脚踏赤壁矶,浩然之气顿生,如椽大笔一挥,前后《赤壁赋》应运而生。面对浩浩东逝江水,东坡展开了一场对人生、历史、宇宙、人文的深沉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先生已逝,而前后《赤壁赋》却注定不朽。

前《赤壁赋》描绘了赤壁秋夜清幽旷渺的优美景色及月夜泛舟的逸兴遄飞,主客之间,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发表对宇宙人生的见解,特别是通过对明月与江水变与不变的议论,归结到享受江山美景的乐趣,表现了开阔的胸襟和达观的生活态度。

后《赤壁赋》寥落清幽的氛围萦绕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冬夜江岸,道出了独自登高引起的悲戚心情,最后以白鹤道士的虚幻梦境作结,于空灵奇幻中寄托超尘绝俗之想,笔调迷离惝恍,惹人遐思无穷。

细品前后《赤壁赋》,先生笔下,江山如画,境界开阔,让人神往,而作者俯仰古今,感慨平生之状,也宛然可见,语言之妙更是难以言表,可谓景、情、理水乳交融,诗情到哲理的升华,文学与哲学的结合——至于化境。

而前后《赤壁赋》在内容和写法上又有不同之处:

两赋作于同一年,中间相距三个月,是各有千秋的姊妹篇。前赋所写,限于舟中,后赋则主要写岸景;前赋字字秋色,后赋句句冬韵;前赋主要谈玄说理,后赋则侧重叙事写景;前赋主调纵情山水、旷达乐观,后赋略为遗弃尘世、虚无缥缈。

《古文观止》评曰:“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后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

余秋雨在《东坡突围》曾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人生无穷,江月相似,东坡千古……

通过上述前后对照,在教学中不仅使同学真切地领会到《赤壁赋》这篇千古绝唱所传达出的富丽文采,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的人文精神,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认识、砥砺学生思想大有裨益。

自己通过对《赤壁赋》教学的反复钻研,不仅使我对苏轼《赤壁赋》有了更为深透的理解,而且还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这篇课文,课堂气氛也更为活跃,课堂讲解也更有效,语文课堂更有文化底蕴。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人生多风雨,何必徒伤悲,此生有涯,思想永恒,唯有拿起手中的笔,记下心中的点滴感悟,用情感的银线,把优美的语言文字串联成一篇篇抒发人间至情的文章,尽情吟唱生命真谛,方显人生风采……

趁热打铁,面对前后《赤壁赋》深入解读,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纷纷有话要说,有感要发,有文要作。本堂课可谓一举多得。

兴奋之余,顿有月入我怀之慨,情难掩,意升华,草成《月入怀,心无涯》短章:

风清月明之夜,酒美人醉之时,任似苇轻舟,越茫茫江面。冯虚御风,纵使不能飞升仙境,我想,他也早已飞渡万水千山。因为,他是苏轼。

谁说,触目伤怀?渺渺其景,岂能不逸兴遄飞?谁说,杜康解忧?兴之所至,岂能不饮酒乐甚?谁说,借酒消愁?情到深处,岂能不扣舷而歌?纵使伊人在水,天各一方,我想,他也早已度己于万劫不复的现实。因为,他是苏轼。

箫声哀怨,如怨如慕,怨不尽那弄人的造化。箫声呜咽,如泣如诉,诉不尽那戏剧的人生。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不绝的是对已逝时光的感慨。当年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叱咤一时,何其壮哉?而今安在?

追古伤怀,梦想缥缈,现实苍白,生之短暂,人之渺小,实难捉摸,无限迷茫和惆怅被一曲箫乐演绎得淋漓尽致。客之无尽悲凉,化作秋水漫江……

是的,赤壁一带,当年英雄驰骋,而今只剩下滚滚东逝之水——日夜奔流。何况吾鱼樵之辈!江水无穷,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吾辈又岂能不黯然神伤?

然而,苏轼没有!

蘇轼一生,宦海风波沉浮,人生挫折无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就是苏轼,即便现状恓惶,也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旷世悲壮和遒劲苍凉。

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精神和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宏大旷达胸怀。大江东去的澎湃浪涛,席卷了千古风流人物的辉煌业绩;尔虞我诈的昏昏官场,却动摇不了苏轼那颗穷且弥坚之心。

合卷闭目,万千感慨汹涌澎湃。逝者已矣,古人已远。而我们有幸,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演绎自我不同人生。悲剧也好,喜剧也罢,只要有了开朗乐观的心态,辽远旷达的胸襟,困难与坎坷又何足畏惧?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为声,目遇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啊,自然无穷,吾心无涯。唯有忘怀得失,众苦度尽,方能成就人生正果。

猜你喜欢

旷达无涯赤壁赋
如意剑
《学有恒艺无涯》
张山毅
旷达者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旷达者
对比前后赤壁赋
旷达者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临江仙·好景正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