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山州麻栗坡县彝族的服饰文化

2019-10-21何应东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

何应东

摘 要: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彝族民俗服饰其独特的背景、特点、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形态充分揭示了蕴藏在彝族服饰中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审美情操和精神追求等深层次的寓意,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彝族服饰;色彩特点;民族文化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分布较广、历史悠久的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无愧于人类的灿烂文化。麻栗坡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其中彝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其绚丽多彩的彝族服饰既是物质财富,更是彝族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一、麻栗坡县彝族支系服饰简介

麻栗坡县内彝族的支系有仆拉、倮倮、孟武、普标、拉基等,其集中居住地不同,服饰各异,五彩缤纷,各具特色。

仆拉支系,分布在南温河分水岭、小寨等自然村,新寨乡老寨、中寨、新发寨等地。仆拉支系妇女挽发裹头,用两端绣花饰穗青色长帕(一丈左右)裹发,

帕的一端垂于肩后,另一端从后顶盖过,两耳戴银质耳环,上身穿斜襟衣,沿衣襟镶花边至衣脚,手袖镶横道花条和斜方块花格,系锄形围腰,围腰正面正中镶一朵碗口大的花,周围装饰各色花纹,腰带饰穗长至膝盖,下穿黑色长裤,裤脚用白色丝线绣有波浪形花纹。男子穿对襟衣,扭裆裤,头围黑色长帕。

倮倮支系,今有白倮、花倮、普标倮三中种存在。白倮居住在新寨乡的新寨、城寨两村,至今还保留着部落痕迹和古代着装。白倮服饰原料都是采用自种、自纺、自染的棉花土布,在布匹上根据男、女、老、少服饰特点徒手点蜡、染色、脱蜡、刺绣后,形成其本民族独特的图腾纹样后缝制而成。一套完整的服饰最主要是经过纺织工艺和蜡染工艺两个最核心的流程。妇女头顶镶银泡黑布帕,上身穿蓝、白线混纺土布短衣,衣服样式为阔袖对襟衣,衣领、前襟、袖口、衣脚等均镶花边,下穿蜡染筒裙,从裙头至裙脚拼四道横格花,每道之间镶嵌牙形花色图案,腰束黑色布带。男子一生中要更穿四次服饰,幼期穿无襟筒衣;少年时期穿带点花纹的筒衣;青壮年时期穿开口铜钱花对襟衣,银质纽扣;50岁以上老年人穿花纹对襟衣。裤子从小至老不变,即穿带花纹的宽裆裤。

花倮支系,居住在今董干鎮的马崩、永利和者挖自然村。花倮支系妇女头包各色手帕,盖一块方布垂于肩后,戴一至二道银项圈,上身穿对襟宽袖短衣,整件衣裳均镶各色布块,图案多为三角形花纹,袖口镶黑白相间横条,手戴宽银镯,下穿拼花裙子,前系条形黑围腰。男子头包黑色长帕,上穿对襟衣,下穿宽裆大裤,平时赤足。

孟武(乌)支系,居住在今大坪镇马达等地。孟武支系妇女头发盘于顶,包头巾,戴上窄下宽有坠穗的银耳环,上穿圆领斜襟短衣,下穿长裙,裙头蓝色,裙脚黑色,打绑腿,平时赤足,出嫁穿半高统绣花尖钩鞋。男子上穿对襟黑衣,下穿扭裆长裤,头包黑色长帕,不穿鞋。孟武男子都带皮兜肚,皮兜肚有两层,一层装火镰火草,另一层装烟。

普标支系,居住在县境的普弄、普峰、龙龙等村寨。普标支系服饰现只保留有部分成衣,大多数人已不会做自己的民族服饰,原来的民族服饰为:妇女上衣长至臀部以下,无领,袖子中部和胸前镶彩色条纹;佩带银项圈、银耳环、银手镯、珍珠项链等首饰;头包帕,别木制梳子于头顶;下穿短裙,裙前加围一块淡青色的布,腰束红绿两根腰带,并留一截垂于小腿,足穿船形半深统花鞋,后肩披一块镶银或镶花布的披肩。

二、麻栗坡彝族服饰色彩特点

彝族服饰色彩是五色为基调,其五色内涵分别为白或蓝代表天,红代表火,黄代表人,黑代表地,青代表绿色森林。这五种色彩构成彝族服饰主要色彩,其中首服多为黑色,青色布料为基色,装饰所用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图案多用红、黄、蓝色彩。除绿色以外,很少使用中间的过渡色彩,但经过精心安排后,色彩艳丽且和谐统一,兼有别具一格的美感。

在整体的彝族服饰中,色彩对比显得尤其突出和丰富。其首服利用色彩的明暗对比和色相对比。以明度较低的是黑青色为底,配上明度极高的红、黄,对比十分强烈;另一种是以黑色为底,装饰闪亮的银饰,黑白分明,显得格外有气势。

彝族刺绣的常用的颜色有赤、黄、绿、青、蓝、紫色,以黑、白、粉红为地,在衣服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运用方法。一般在裹背、飘带、裤管上多用单色绣,利用底色的映衬,使纹饰协调统一,显得雅致爽朗。如“四方八虎图”、“人形舞蹈纹”、“凤鸟穿云纹”等;在胸襟、围腰、环肩、多用同一色系的丝线。利用色彩的明暗深浅,组合成图案,例如花瓣纹,不同色彩运用,形成丰富的层次感。此外对比色是彝族妇女常用色彩,使得整个色彩布局,华丽、强烈。彝族最具特点的钩尖绣花鞋记录着彝族先民与自然界和恶势力的斗争,寄托着某种原始崇拜。彝族衣饰鞋帽上均有色彩艳丽的绣花图案。其基本图案有自然、人文和装饰三大类。自然类中常见的有蕨菜花、茨菰花、映山红花、石榴花、菊花、四瓣花、粉团花、莲花、芭蕉花、羊角、牛眼、凤凰、飞鸟、鸡、喜鹊、蝴蝶、天地纹、云纹、日纹、星纹、波浪纹等。表现人文方面的印有金鱼龙门、奎阁、古典式拱门、二龙抢宝、文房四宝、跳脚纹、舞花纹、盘坐纹、火镰纹、马掌纹及福禄寿禧等文字。装饰类主要有条条纹、吊子纹、方转纹、弯纹等。

三、麻栗坡彝族服饰的文化传统及价值取向

彝族服饰讲求实用,并具有与地域风光、传统文化相适应的审美特点。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聪明爱美的彝族人把花草、动物等图案一针一线地绣到衣物、服饰上,刺绣这门古老的艺术就世代传承下来,并不断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彝族服饰与宗教、审美、心理、实用功能、自然环境、民族文化是分不开的,它们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但却没有明显的国界和民族界限,不会一成不变,它以融合的形式不断改变自己的面貌。服饰首先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展现,它不仅表现出民族的尊严感和自豪感,而且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认同意识和民族精神,其次刺绣图案及其民族的象征寓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彝族形成了自己独特信仰体系,他们在对待天、地、日、月、山川、动植物等自然万物的有灵而形成自然崇拜,由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而形成图腾崇拜,由灵魂信仰而形成祖先崇拜。这些信仰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极度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服饰方面有很大的反映。

麻栗坡彝族服饰文化长期无人关注,更别说归纳整理和理论升华。服饰文化面临着社会全面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和改革的要求,一些传统服饰已经发生变化,同时,随着打工经济、外来文化的冲击,彝族服饰逐渐不为年轻一代所喜爱、所穿戴,彝族服饰文化面临消失的可能。因此,一方面要抢救服饰资源,另一方面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服饰改革,努力做到既保持服饰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特色,又能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彝族服饰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麻栗坡彝族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因素,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轨迹。麻栗坡彝族传统服饰富有巨大的生命力,不仅在历史上对彝族人民的繁衍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今后还会以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在中国服饰的百花园中显示自己永恒的美丽。

参考文献:

[1] 《云南民族史》.尤中

[2] 《麻栗坡民族志》.麻栗坡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

[3] 《文山州文史资料》.第十一辑(少数民族专辑)

(作者单位: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
昭通苗族花山节浅析
浅论民族文化对紫砂壶艺的发展与影响
从《大鱼海棠》看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回归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