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改革背景下对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与制约

2019-10-21孙安妮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发展机遇制约因素

孙安妮

摘  要: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改革实践后已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在实际改革过程中有诸多制约因素,例如:思想观念的转变、配套改革的实施、后勤队伍的建设等等。为了能够推进社会化改革,就要突破制约、直面挑战,才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实现。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制约因素;发展机遇

将高校的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就是后勤的社会化。它在初期改革时就需要将独立的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经济实体进行建立,并对引进社会力量这一条件进行重视,将高校后勤的服务市场逐渐进行开放,要建立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1]。从1999年开始,分别在上海、武汉和西安召开的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的内容,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推进作用。

一、社会化改革的高校后勤发展现状

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改革实践后已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形成了两个基本方向及四种主要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模式,但从各类高校在后勤管理中选择的方式来看,大多数还处在改革的初级阶段。下面将对高校的两个基本方向和四种主要模式进行简述。

1.1“化出去”和“化进来”

“化出去”指的是高效后期服务要走出去。它鼓励高校后勤资源为社会服务,让高校后勤服务能够在社会市场大环境中得到历练并成长。通过改革、改制等方式,建立新的经济实体或后期服务企业,让其能够从高校环境中脱离,形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模式,且拥有独立的管理权等。而“化进来”指的是社会企业的引进校园的方式。部分高校通过这种方式引入了实力较强且信誉较好的社会企业为高校师生进行良好的服务,形成竞争机制,让更多更好的社会资源转变为高校的后勤资源。

1.2两种社会化中的四种常见模式

高校后期在两种发展基礎方向上不断探索的同时形成了双重渗透的改革常态,并且根据渗透情况的不同形成了四种模式,分别为:自办后勤、股份公司、校企合作和服务外包;下面将对这四种模式进行简单叙述:①自办后勤主导模式指的是在高校内部设甲方和乙方,运作方式仿照企业化模式,分离管理与服务体系;②校企合作性模式指的是高校将信誉、服务较好的企业进行引进,并根据高校情况设定相应的管理标准而企业进负责按照标准运行,以分工的方式做到合作共赢;③股份公司型指的是由高校或后勤的工作人员参股成立公司,并未高校提供相应的服务,将校内服务做好的同时扩展对外业务,为其他各类型企业单位提供后勤服务;④服务外包型指的是将高校内部的非核心业务交给社会上的专业服务商处理,不仅能够为高校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够提升后勤服务的水平及质量。

二、后勤管理中制约社会化改革的因素

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并不顺利,虽然作出了一些较好的尝试但在实际过程中因为外部的制约因素而逐渐倒退。本文分析,对社会化改革产生制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部分高校的思想观念转变较为困难,通常这种情况是由高校对后勤改革的认识不足造成的,在思想上会产生全部自办及完全外包两个极端;②大多数高校不能做到改革的配套进行,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改革方案缺乏具体性及体系性造成的,③在本文提到的集中运作模式中均存在体制机制运作较难的情况,高校后勤不能保证自主经营权及经营发展权,且行政事业经费与经营性的经费界限未能得到有效划分;④高效后勤服务的队伍建设困难,这是由于高效后勤的公益性导致的,但师生对于后勤服务按照社会服务行业的标准进行评判,存在质量与价格错位的情况。从某些方面来说,后勤服务工作承担了较多的工作及委屈。

三、推进社会化改革的相应措施

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时间恰好说明了这是一个较为系统且复杂的过程,从多种层面上看与服务业生产力水平、政府高效综合的改革进程有关。从目前的的改革程度上来看仍旧处在初级阶段,因此高校后勤的社会改革只能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要想突破改革进程中的制约因素,本文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坚持走社会化方向,对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内涵进行深度、正确的理解,要坚定成功改革的信心,要将改革与稳定、经济与社会效益、师生与后勤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②要加强系统性设计,加强国家政策的引导并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要让行业协会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深化改革的体制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让高校后勤可以“化出去”也可以“化进来”;③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服务企业的成熟度,高校可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应用最为适宜的模式,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并将自身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进行推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够以买、包等代替管理,要确保高校的规范剥离与引导是同步进行的;④将高校后勤人事制度的改革进行深化,要做到按照相应的原则去建立对应的激励及约束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同工同酬”的问题,防止后勤人事管理使用行政模式而造成随意及人为性的情况出现,可实行竞争机制。

四、结束语

对本文的上述观点进行总结能够清楚地发现,高校后勤的社会改革化对高校后勤固有制度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能够为高校带来新的机遇与活力。在社会改革及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要坚持社会化发展方向,进行大胆的创造革新。要牢记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高校作为后勤的管理者,向社会购买成熟的后勤服务,进行宏观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柳华. 奋进四十载,改革再出发—改革开放40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 高校后勤研究,2019,202(01):7-12.

[2]  陈榕. 浅谈高校后勤财务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发展路径[J]. 智富时代,2018(3X):87-87.

[3]  赵静.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J]. 科教文汇,2018.

[4]  王晨曦. 专业化服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趋势[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5]  唐星敏.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高校后勤档案的知识管理实施策略[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229(11):85-87.

[6]  马朝辉. 地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反思与措施[J]. 科技经济导刊,2017(8).

猜你喜欢

发展机遇制约因素
探讨天然气化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下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电影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新形势下青岛外贸发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