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庸”之道

2019-10-21郇璐瑶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2期
关键词:渊源中庸关系

郇璐瑶

摘 要:几千年前,孔子提出中庸的思想,揭示了“中节和谐”的重要性,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的《易传》的中庸思想可看为是《庄子》《老子》逼出来的。下面我们将结合《易传》与《中庸》探讨一下其的中庸之道。

关键词:中庸;渊源;关系;处事;意义

《易传》中:“则其中爻不备”意思为“那么没有卦的中间各爻就不具备条件。”《中庸》中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用”即是实践,在人世间的实践,则既非上帝,也非魔鬼。善恶、是非之辨,往往是中间过程之相对,而非两极之绝对。如是则理论与实践,也便成为两极端。我们仍须“执两用中”,把“理论”与“实践”之两极端中和起来,一以贯之,这是儒家中庸的辩证法。1《易传》与《中庸》联系紧密,思想相近,下面我们将来探究一下它们之间的中庸之道。

一、《易传》与《中庸》的关系

《中庸》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不仅诠释了人们内心的道德修养问题,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然而学者们依旧采取以《中庸》而论《中庸》的思路,极少提及《中庸》的思想来源以及其与《周易》的具体关系。故而从《周易》的爻数与爻象以及义例体系等方面,对《中庸》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旨在纠正今人对中庸之道即是折中之法、调和的误解; 另一方面亦为正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供新的方法及思路。

(一)、《周易》为《中庸》的主要思想源泉

古今学者对《周易》与《中庸》关系之概述在古代,研究周易、中庸两者关系的学者不胜枚举,尤其是在两者处于融合期的宋代,更是出现了一批以《周易》解《中庸》的理学先驱。程颐、程颢的《二程集》中也明确点出:“或问: ‘系词自天道言,中庸自人事言,似不同曰: ‘同。系词虽始从天地阴阳鬼神言之,然卒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中庸亦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不见,听之耳不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不可揜,如此夫! 豈不同? ”[2]141并且,此后的学者,如王夫之在《周易内传》中,利用乾、履、泰、咸等卦,对《中庸》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李光地在《榕村语录》等著作中,大量运用以《中庸》阐发《周易》思想的方法,对后世之学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近现代的中外学界对《周易》与《中庸》的关系亦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及论述,且观点大致相同,均认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周易》与《中庸》的认识基础是一致的,即都肯定人性善。此外,《周易》与《中庸》在对于人的修养问题的原理以及原则性方法的理解上也是大致相同的。可见,《周易》与《中庸》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中庸》影响《易传》

《中庸》与 《易传》,一为子思学派阐扬性命之理之作,一为战国秦汉儒家解释 《易经》之作。二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细观二书,其思想体系却有惊人相似之处。对于 《中庸》与 《易传》二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认为《中庸》影响 《易传》,或者认为《易传》影响《中庸》。其实从思想体系和文字内容来看,《易传》应该受到《中庸》的影响。《中庸》以“诚”言天道,易传》则以 “阴阳”言天道。这种以“阴阳”解释“天道”的思想明显地受到战国时期阴阳家的影响。在文字表述方面,《中庸》“性命”、“道德”等词皆未连用,而 《易传》则明确提到 “性命”、“道德”等词,按照词语由单音词到复合词的演变规律,《易传》应该《中庸》受中庸影响。

二、庄老与易庸的渊源

钱穆《老庄通辩》认为:“其实《易》《庸》思想,《论语》《孟子》均已说及,只是引而未发,必得经过《庄》《老》一逼,始逼出《易传》与《中庸》来。”由此看来,《庄子》《老子》在易庸思想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之间有很深的渊源。

《易传?系辞》与《庄子》在主要学说及概念等各方面的密切联

系。实际上,这些也仅仅是它们之间客观存在的联系中的一部分、其它如《系辞传》中的天人合德思想以及“乐天知命,故无忧”所表现出的生活态度,在哲学精神上与庄子“天人合一”的境界及其达观心态都有相契之处。说《庄子》的哲学精神深刻地影响了《易传?系辞》是毫不夸张的。

《易传》向来被视为儒家经典,而且其中亦确实包含了许多儒家思想,但是从《易传》中最重要的部分《象传》和《系辞》二传来看,其受到老庄思想的主要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就其哲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天道观及辩证法等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称《易传》学派为道家别派。

《易传》和《老子》在本体论和方法论及认识论上的共同特征,己说明二者在哲学基本体系上是一致的。此外,我们还可进一步在《易

传》和《老子》的具体思想内容中找到许多共同点。所谓“中庸”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折中主义的思想方法,而实际上是儒家的一种道德标准. “它要人们保持、修养自己内心之“中”,并让其在极普通的日常言行中“发而皆中节”.《老子》虽然在“仁”、“义”等具体道德概念上同挑家针锋相对,但在保持自己内心之“中”这样一种道德修养方法上,却和儒家(特别是思、孟学派)有共同之处。《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气郊象注曰:“顺中以为常”.《释文》引李会:“督,中也”.所谓。守甲,、“守静督”,就是说“塞其说,闭其门,排除外来的干扰,坚持、完善自己内心世界固有的纯朴之美,从而达到“修之身,其德乃真”一”的境界。“守中”与《象传》所说“中以为实(《鼎?六五))、“中以为志”(《损?九二))所表达的思想是近似的。综上所述,《易传》和《老子》的哲学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上其基本思想体系是相同的,在一些具体思想观点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三、中庸处事之道的意义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学习过《易传》《中庸》之后会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启示,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得到认同。

(一)、很多事我们可以提前做好两份计划,一份是最高期望,一份是最低期望。然后保證自己能做到两者之间,这样能有效地控制心态,实际上事情的发展也不会太坏。

(二)、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所长反自为祸。这句话警示我们,在做自己擅长的事也要适当控制,不仅仅要抑制自己的悲伤,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快乐。

举个例子,生活中发生的严重车祸,大部分都是拥有相当驾龄的老司机,新手虽多刮擦反而不会出大事,何也?善骑者堕。

(三)、《周易》中贲卦上九曰:“白贲,无咎。”贲卦讲文饰,上九则是觉悟了文饰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白为贲,所以国画很讲究最后的留白,人做事也要学会留白,这样就能获得无咎。

(四)、想事情要有合适的期望值。做事、想事的时候我们要有合适的期望值,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会容易造成失落感令人郁郁寡欢,过低的话在得知事情最终结果之前会过于失落,得知结果后难免会有“范进中举”之感。就像放假回家的时间,想提前放假很容易造成失落感,想的放假时间往后难免买票时间过晚到时候后悔,这时候中庸思想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在两者之间,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易传》与《中庸》联系紧密,思想深厚,对我们现在的为人处世仍有重要意义,我们仍应学习其中庸的处事之道,平和内心,泰然自若的面对挫折与挑战。

参考文献:

[1]《老庄通辩》 钱穆

[2]( 宋) 程颐,程颢,著; 王孝鱼,點校. 二程集: 第一册[M].北京: 中华书局,1981.

猜你喜欢

渊源中庸关系
中庸自明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正始之音”渊源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