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19-10-21翁子昀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培养动手能力美术教学

翁子昀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较大影响,当前美术教学发展下,画画、手工、黏土等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得到开发和利用。下面文章主要以当前小学教学为背景探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动手能力;学生培养

引言

当下的小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美术学科作为小学教学构成部分之一,其教学活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成为了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融入全新的思想和方式,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体验艺术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 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不重视小学美术教学

就目前来说,小学美术教学中家长、教师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美术教育。学校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认为美术教育不纳入升学考试中,因此,教学中美术课时安排较少,甚至有些学校把美术课程直接换成其他课,导致小学美术教学质量较差。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和教师都片面的认为美术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属于副科,只需要进行一定的了解,不需要进行学习,没有深刻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并且美术教师由于得不到家长和学校的认可,丧失了小学美术教学积极性,导致小学美术教学整体质量较差。

1.2美术课堂的教学准备不足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较差,教材编写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师上课侧重于知识的讲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美术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教师如果还沿用低年级的教学思维,照着书本讲,没有增加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就不能满足学生对美术教育的需求。教学准备充足的教师,会根据学生作品的特点分析和总结,有些作品缺乏观察力,有些作品缺乏想象力,有些作品创造性不足。教师就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补齐学生的短板,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快乐学习,有所收获。

1.3教师忽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动手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部分之一,特别在美术教学中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忽视这一内容。分析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情况可看出学生参与动手实践还是比较主动地,但仍有部分学生是不主动甚至较为冷淡的,这表明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主动性不够,老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的意愿。

2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措施方法

2.1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积极性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教育者可以在每堂课开展之前借助先进的网络,搜集一些生动有趣、构思奇特的美术图像并在课堂中展示给学生。定期组织学生去一些有特色的美术馆进行参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其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一些对于美术较为重视的学校还应建立专门的美术教育实验室,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做一些色彩融合的实验,观察两种或多种颜色互相融合后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奇妙现象。该方法更加生动且充满了趣味,避免了在课堂上只是用言语描述的枯燥,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创新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采用正确的學习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自然景观和绘画进行结合,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让学生真正爱上美术,才能积极动手进行创作。例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色系的作品,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并且还要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在强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3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美的敏感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再加上美术学科也存在一些抽象、晦涩的章节,往往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借助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来渗透一定的美术知识,反而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尝试进行人物画的时候,由于学生缺乏人体比例相关基础,画出来的作品比例失调的问题十分严重。针对这一问题,专门组织了一次课外学习活动,确保学生对人体结构、比例有更清楚的认识。首先,让学生两两为一组互相测量身高、臂长、腿长以及头部的长短,对人体各部分的具体尺寸有常识性的了解。然后,再引入“黄金分割”比例,对比不同尺寸下人物的视觉效果。这种生动有趣的课外经历能够给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而且对人物绘画的最佳比例也能够熟练的掌握应用,使本章节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2.4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多元化手工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的手工制作活动是激发他们创作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鲜明的性格特征决定了美术课堂中,手工制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灵活地设计手工制作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课本中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促使美术操作更加深刻。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手工活动的积极性,可以设置相关的比赛,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从而让他们认真、有效地完成每一次的手工制作活动。此外,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完成一些基础线条的绘画和操作,还需要体现出学生的想法和创造力,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进行创作。除了在课堂中准备相关的手工素材,还需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亲近生活,从中灵活选取丰富多样的素材来进行手工制作,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十分重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59-159.

[2]刘胜文.小学美术教学动手能力的培养[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曹玮.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166.

猜你喜欢

学生培养动手能力美术教学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等数学教学研讨
中职新生英语教育之我见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