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探析

2019-10-21陈琪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2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探析

陈琪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得到新的突破和创新,金融体系的作用日益显现,各国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不同的金融体系结构,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活动。经济体的要素禀赋往往决定了该经济体的最优产业结构,本文就金融机构的基本要素进行阐述,并对最优金融结构和要素禀赋结构进行了理论探析,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显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经济发展;最优金融结构;探析

金融结构在经济体系中长有重要的位置,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不同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特点决定了金融机构的差异性,最优金融结构就是在综合多种金融结构要素之后,所得出的一条适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就目前我国而言,金融结构并不完善,也导致企业在投融资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企业盈利较低,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的金融结构,探索出一条清晰的道路。

一、金融结构的要素

(一)银行与金融市场

金融行业在不断的发展,社会中金融存在的形式包括股票市场、期票、基金等等,银行是最早进行金融市场的主导者,在金融市场中占据着不可忽略的地位。在交易的形式中,银行作为重要的中介方,在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企业和购买者双方的交易信息,成为两者之间的重要纽带。银行主要是通过存款,理财等业务去筹集资金,再通过贷款的形式为所需要资金的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并从中谋取利益利息,主体向银行进行贷款时,银行就能够通过各方面的渠道和信息去掌握贷款人的资料和还款能力,同时,银行还能够帮助政府监督企业资金,这也为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降低了投资活动的风险。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会通过在内部发行股票的方式去降低企业内部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对股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按照股东的比例最终来分享利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股票的风险往往比银行贷款高很多,如果发生破产,企业就必须对股东进行合理分配,有限的偿还。因此,企业在进行股票融资之前,要把握好对利润的回报,选择最优的融资方式,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1]。

(二)大银行与中小银行

根据相关研究统计,在银行业中会有一种专业化的分工,往往大银行在提供贷款时主要针对大企业,而中小银行主要是为小企业服务,这充分的说明大银行和小银行之间的金融服务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对金融结构研究时,不仅要讨论金融市场与银行等金融中介的相关特性,还要分析不同规模银行内部的不同特性。

银行在提供一些贷款业务时,难免会存在风险,因此需要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这些风险,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来说,无法向主体提供大额贷款,否则就难以做到分散资产风险的目的。大银行自身的资产较多,规模也较大,就可以向大企业提供信贷,提供规模较大的信贷和金融服务的能力很强。银行在对每批贷款进行审批时,不会因为贷款规模的大小改变所需要处理的成本。因此,大银行在提供贷款时更愿意向大企业提供项目。

大银行与小银行在为企业进行融资时的专业度主要和大小银行在克服信息不对称来降低贷款风险方式方面的差异有关,这种差异来源于银行自身内部复杂的代理关系。比如银行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银行高层与基层之间,他们都存在这种委托代理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银行影响银行内部专业度的重要因素,银行信贷决策所依靠的指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财务报表等一些客观实际存在的信息。还有一类就是软信息主要是包括企业家的经营能力,企业的市场环境,个人品质等等。软信息主要是通过和贷款者进行接触来获取。大企业都会有自身审计的财务报表,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存在信用记录。这些银行向大企业提供贷款所需要的信息时就可以获得,抵押要求很容易满足。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自身本来就缺乏完整的审计、财务报表、信用记录,甚至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这就无法提供自身的“硬”性信息,银行往往只能通过软信息来评价企业的贷款情况,在大银行中,组织结构较为复杂,信息的生产者和贷款决策者往往是分开的,相关企业无法提供自身的“硬”信息,就无法得到高层管理者的认可甚至回报。部分大银行的职员对收集客户的软信息并不积极,毕竟相对于借贷款企业的财务报表等一些硬信息非常容易观察,也便于向管理者传递,大银行职员更愿意去收集客户的硬信息。所以大银行在选择客户时,往往都会选择信息较为透明,易于提供硬信息的大企业。而对于在硬信息方面缺乏优势的中小企业,很难在大企业中获得融资。

(三)融资者的特性

1、企业的规模

企业的规模在融资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企业融资是必须要支付相应的成本,比如签约成本、谈判成本等等,大部分交易的成本即是固定成本。因此,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会比较小,融资的成本也较高。不同融资的方式也会造成结果的差异。在企业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留存收益等等融资方式中,留存收益是交易成本最低的一种投资方式,交易成本之间所存在的差異和法律规定存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还是决定于在交易过程中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透明度不同,会导致不同规模的企业即使利用同一种融资方式,最终所需要支付的交易成本也会不同,大企业通常都会有比较完备的财务报表,信息也很透明,在市场上会有一定的声誉,因此,在进行发行股票时,资金供求双方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较小,产生的交易的成本会较低。相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自身信用记录较短,信息不透明,如果公开发行债券,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会非常突出,最终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也会非常高[2]。

2、企业的风险特征

企业的风险特征往往是由三个因素构成,技术创新的风险、产品创新的风险以及企业家的风险,技术创新的风险主要就是企业在进行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时所产生的风险,这个风险取决于企业所处产业的技术特征,比如企业处于新兴产业的技术就需要大量投资并研发技术,研发投资的过程中就可能产生较高的风险。相反,如果企业处于一个成熟的产业,利用成熟的技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就会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企业产品创新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最终提供的产品是否在市场上能够被接受,同时产品创新风险的高低还取决于企业的营销策略、市场情况、以及产品产业,技术特征。企业家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企业家自身经营能力的高低,有的企业可能存在技术创新风险,有的企业可能主要的风险来自于企业家的风险,风险不同最终所采用的风险分散机制也是不同的。

二、最优金融结构和要素禀赋结构

(一)最优金融结构和要素禀赋结构之间的关系

要素禀赋结构最终决定了产业的竞争力、技术结构。因此企业能否盈利,不仅仅取决于管理者的能力,还取决于企业的自生能力,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利润,就要选择最优的要素禀赋结构。即使经济体产业技术和要素禀赋一致,也要根据融资者的不同特性,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要素禀赋结构,对于国家而言不同的社会类型就决定了不同的要素禀赋,而我国属于经济发展的阶段,要素禀赋的结构特征就是劳动力丰富,资本短缺,总而言之就是资金密集产业中劳动相对密集,所以对于我国而言在选择最优金融结构时就要结合要素禀赋结构的现实情况,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最优金融结构

经济体的要素禀赋决定着竞争力的产业,技术结构等特征,同时不同金融制度的安排,在资金动员、缓解信息不对称等方面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在金融活动中,想要实现金融体系的职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将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根据要素禀赋结构采用最优的产业结构。金融体系在进行制度安排的比例构成以及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要和产业结构相匹配,以支持自生能力较强的产业和企业成长。从横向来看,发达经济和发展中经济最优结构是不同的,从纵向来看,所有结构的经济体都是动态的,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改变,实体经济的最优产业同样也会发生变迁,处于经济中的企业规模,风险也在時刻的发生变化,因此对于最优金融结构也在时刻的改变着[3]。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对于我国而言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性,但这这些企业往往规模较小,资金需求量不大,所需要的产品、市场和技术都比较成熟,企业的风险大多来自于其企业家。而且中小企业自身的信息不透明,规模较小,融资时固定成本较高。因此,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并没有较高的收益率,很难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或者债券获得资金。针对此银行或者某些金融机构就可以搜索融资企业或者企业家的相关信息,对企业家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监督企业,对企业的自生能力进行分析,缓解中小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域性的中小银行对于信息不够透明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较为方便也很有优势。因此,在我国现如今发展状态中,区域性的中小银行应该成为未来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一些非正规的金融单位也可以通过人缘关系获得当地的中小企业家的相关信息,从中降低交易的成本,在我国应该鼓励非正规金融交易的存在。与此同时,在金融行业建立健全相关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区域性中小银行供给资金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入大银行和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总而言之,要素禀赋结构和最优金融结构是息息相关的,想要构建与社会相符的最优金融结构,首先要了解国家的经济体制、社会发展的历程,保证要素禀赋和金融结构的一致性,根据国家体制的不断变化,去对金融结构做出调整,同时,金融的主体也要根据金融体制、融资者的相关特性,企业的产业结构等等做出改变,保证最优金融结构和产业相适应。

参考文献:

[1]任晓猛;张一林.最优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一种新的度量方法与应用[J]当代经济科学,2019(09):1

[2]刘文军.对金融发展规律及最优金融结构的思考[J]北方金融,2019(04):16.

[3]张宇.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2):15.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探析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VR阅读探析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