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泛娱乐主义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启示

2019-10-21郝帅

学理论·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

郝帅

摘 要:泛娱乐化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转变、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其表现形式主要在文字语言、图像文字、视频影像上。社会各种信息的泛娱乐化形式会对缺乏理性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傳递错误的引导。高校应重视增设大学生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影响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泛娱乐主义;高校教育教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9-0133-02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精神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资本增值的需要,泛娱乐主义不再单一地局限于娱乐产业。在当今社会,泛娱乐主义几乎蔓延到了与资本挂钩的各个领域内,泛娱乐主义将更多的“娱乐元素及其商业化、利益化价值导向已经彻底贯穿至全社会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1]泛娱乐主义是指将一切公众话语都用娱乐化的方式表达。为迎合部分观众的喜好,不惜用暴力、死亡、色情等元素博得关注,将原本正式的社会动态娱乐化。泛娱乐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公众沉溺于娱乐世界中,丧失对社会真相的反思与判断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社会主流意识的建构,影响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泛娱乐主义的发展背景

1.社会资本的运作推动了泛娱乐主义的泛滥

泛娱乐主义的迅速蔓延其背后实则是社会资本在寻求不断增值的结果。“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本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2],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本掌握者不断探索获取更多利益的方法,通过运用刺激感官的娱乐方式,制造满足大众需求的各种文化产品。“为了占领市场以获取最大利润,一味地迎合大众,生产大量的文化快餐、文化垃圾,促使社会文化走上了泛娱乐化的道路。”[3]同时,大众消费者对泛娱乐主义所表现出来的低俗、媚俗、庸俗的产品具有极大的敏感性。社会资本趋向娱乐化领域,从物质产品的生产转向对精神产品的关注,将娱乐作为精神产品的载体,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2.泛娱乐主义迎合了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得到满足之后,开始寻求注重对文化精神的需要。特别是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为了缓解各种精神压力,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娱乐应用、娱乐信息、娱乐视频等方式成为人民消解时间的主要内容。泛娱乐主义通过搞笑、逗乐、感官刺激等方式满足了受众群体对休闲娱乐活动的追求。英国社会心理学家玛罗里·沃伯认为:“越不用花脑筋、越刺激的内容,越容易为观众接受和欣赏,这几乎是收视行为的一项铁律。”[4]人们为了使自身的紧张情绪和压力得到缓解和释放,选择沉浸在低级趣味的娱乐信息中,然而正是这种满足受众感官体验以及简单便捷的娱乐信息迎合了人们当下的心理需求。人们在肤浅低俗的娱乐文化中寻求感官层面的愉悦和满足,不会自主地选择能引人深思的文化产品,沉浸在被泛娱乐主义塑造的后现代的假象中,缺失了理性的判断能力,终日置身于无聊、无味、无趣的消遣当中。以市场为导向的媒体平台正是抓住了人们这种心理特征,一味迎合人们的娱乐消遣和低级趣味,加速了泛娱乐产品的生产。

3.网络技术的进步加速了泛娱乐主义的传播

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加速带动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丰富了网络信息的传播载体。受众群体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交互化,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成为泛娱乐产品的主要载体。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开始由电视时代逐步转移到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平台的日渐成熟,使受众群体不仅能便捷地了解到媒体内容,甚至能直接参与内容的制造。由于网络媒体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可以向大众提供巨大的信息资源。

网络媒介素养与网络技术发展水平不对等。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为提升点击率、浏览量,往往使用“标题党”的形式来吸引大众。由于网络使用存在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大众在使用网络媒体的过程中更多接受的都是标题或者图像更明显的信息。特别是现阶段,由于网络互动性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出现在人们的网络生活中。“图像的力量足以压倒文字并使人的思考短路。”[5]图像与视频的大量涌现,改变了传统信息以文字出现的方式。

二、泛娱乐主义的表现形式

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指出:“随着媒体的兴盛、介入门槛极低的媒介的普及,所有的信息包括政治、宗教、哲学、艺术等等形而上的内容,都变成了娱乐的泛化。在此法则之下,‘搞笑成风,闹腾无罪,于是,为了先‘乐夺人,媒体争相在娱乐性上大做文章。”[6]虽然该作者是对电视娱乐现象做出的批判,但在当今社会,娱乐只是从电视转向了网络,而泛娱乐主义在网络领域的影响力同电视领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1.文字语言

文字语言的泛娱乐化倾向,一种表现为文字用词偏向于使用吸引人要求的内容或题目,通过刺激人们的感官来吸引其点击或阅读。特别是在新闻报道中,因为带有娱乐性元素的新闻节目为大众所乐于接受,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开始效仿,新闻中的娱乐元素已开始主导新闻。甚至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不少媒体用低俗的文字标题吸引公众,但其内容与标题却截然不同。新闻的这种泛娱乐化趋势消解了新闻本有的严肃性,也弱化了其引导大众的价值功能。另一种则是在某一情景下衍生的特殊词语,突然在现实社会爆红,或者成为网络流行语。例如,2018年的网络自制选秀节目衍生出了“freestyle”“pick”等热词,一时充斥在以微博、微信为主的媒体平台上。这类文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种文章、个人状态甚至是商品信息上,无疑使公众由信息的选择者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2.图像文字

随着传播的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单一的文字形式不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娱乐至死》中提到西方的广告商为了增加宣传效果,开始采用图片的形式吸引大众,再加上信息传播技术的成熟加速了以图像为载体的内容传播机制。图像的表达相比文字的表达更直接、需要阅读的时间更短,感官效果也更加明显。在网络空间还未发达之前,图像内容仅局限于书本或报纸上,内容形式也更为单一,但在当今社会,图像的表达不再只是广告商的特权。特别是在一些即时通信的软件中,人们愈来愈倾向于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图像不再是简单的画面,而是发展成了动态的表情包。这些表情包以各种内容展现了大众的喜怒哀乐,公众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图像上,似乎这种娱乐表情更加能展示自己的内心情感。

3.视频影像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面对人们多元化的需求,网络媒体又以此为契机,以受众娱乐需求为导向,制造出大量的视听娱乐产品,加剧了泛娱乐化进程。2018年以短视频为主的應用以异军突起之势攻占了大众的碎片阅读时间。以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侧重于不同的大众需求,其市场定位更加精准。这些视频应用平台,将视频时间限定在十几秒以内,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个人偏好,从而更精准地向用户推送视频内容。短视频平台利用用户使用网络的碎片化时间,将内容风格设定为轻松娱乐的类型,抓住用户寻求解压的心理需求,推动了短视频的迅速发展。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视听类节目只重视收视率、经济效益和节目的娱乐性,忽略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导致大量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三、泛娱乐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大学生审美观低俗庸俗化

大学生在空闲时间里用娱乐来充实生活,应该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而不应该是侧重于感官刺激的感性体验。但在后现代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下,泛娱乐主义逐渐向文化领域蔓延,带动了青年亚文化的崛起,引发了多元化价值观的碰撞。例如,《中国有嘻哈》的选手PG one,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中涉及了性、毒品等低俗、媚俗的文化因素,在被央视点名批评后,其微博留言下出现了不少力挺他的粉丝,其中很多都是具有高学历的大学生。这说明青年亚文化在大学生中会得到认同,他们容易沉浸在大众传媒娱乐化倾向所打造的低俗审美里,对其最直接的影响是审美能力的低俗化、价值建构的低俗化、认知能力的简单化。

2.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错误认知

历史是一座富矿,若任凭小煤矿主无序开采,任凭雷剧、神剧篡改臆造,历史将斜塌,陷入黑洞[7]。在泛娱乐资本的运作下,涌现了大量的雷人电视剧、电影,例如,曾经轰动一时的穿越宫廷剧《宫》、当下以女性视角制作的宫斗剧《延禧攻略》,这些剧集都建立在过度戏说的背景下,对真实历史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篡改。这些影视题材的混乱和篡改无疑会使大学生从中获取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储备产生矛盾,甚至会给其造成知识结构的混乱,误导其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不利于大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

3.大学生过多追求享乐主义

信息媒体的泛娱乐化让大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吸收了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例如,在一些自媒体平台或公众号,为了获取点击率,经常把“国民老公王思聪”作为热搜关键词或侧重于报道明星的私生活,向大学生传达了错误的恋爱观、婚姻观。大学生对于社会上的某些事物还没有正确理智的辨别力,而且他们的行为也很容易受到整个社会风气和他人的影响。这些泛娱乐信息总是有意无意引导大学生接受不健康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观念,宣扬一些与社会主流相违背的思想观念,推崇享乐生活,宣扬拜金主义。

4.消解大学生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大学时期,应当是学生提高知识储备、增强理想信念、树立人生理想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应该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但是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他们过多地沉迷于这些泛娱乐化信息,在潜移默化中淡化了长远的人生追求,丧失了拼搏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这些泛娱乐内容投射出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容易导致大学生过于注重现实利益,忽略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四、高校教育教学应对泛娱乐主义的对策

大学生群体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其作为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行为方式关系到中国新时代发展的方向,因此,对泛娱乐化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需要得到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视,并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引导。

1.注重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育,提高其反思与批判能力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使大学生容易沉浸在网络的海洋中,其中很多大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辨别当下网络环境中各种错综复杂媒介信息的能力,他们掌握着网络信息选择的主动权,不再是传统被动接受灌输的受教育者,特别是充满感官刺激的娱乐内容,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对大学生群体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泛娱乐化信息所传达的价值观的引导与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提高,增设相关领域的学科课程,提供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对网络媒体方面有全方位的了解,从而培养大学生对网络意识形态的辨别与反思能力,提高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的能力,避免被泛娱乐化现象错误的价值观所误导。

2.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

大学生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具有不同内容的价值观。现阶段,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更加多元化、价值主体更趋向本位化、价值评价更加多重化。在泛娱乐主义迅速蔓延的背景下,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对大学生产生了更多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了解社会现实,其获取的信息存在片面性、主观性。高校教育教学应组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减少沉迷网络的时间,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进而确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提高艰苦奋斗的意识,远离泛娱乐主义引导的错误价值取向。

3.重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7]高校教育教学要注重对大学生群体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工作。高校教育工作应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传统优秀文化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营造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氛围,由此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在面对多元碰撞的文化时,能够树立坚定的思想意识立场。同时,高校要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影响力。

总之,虽然泛娱乐主义推动了社会文化的活跃,为人们带来了多样的文化形态,但泛娱乐主义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意识的冲击,削弱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改革,才能帮助大学生认清泛娱乐主义背后的本质及其消极影响,才能更好地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邢国忠.泛娱乐主义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6).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9.

[3]邢少花.当前中国社会文化泛娱乐化现象评析[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4:22

[4]时统宇,申琳,吕强.收视率导向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71.

[5]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4.

[6]任秋菊.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22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