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

2019-10-21杨杰

学理论·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立场中华文化特色

杨杰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文化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基于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继承传统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顽强拼搏提供了指引。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华文化立场;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9-0122-0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亟须解决的新问题,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与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地位不匹配,文化产品的供给与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文化生活需求不匹配,文化发展的速度与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地位不匹配。党的十九大报告给我国新时代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文化成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有机结合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提供了契机。文化产品缺乏新时代的“精气神”,文化建存在主观倾向性,文化产业创新有待提高,这一系列的现状要求文化发展必须进入新时代。要在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在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上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的启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

(一)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历了一个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受益于改革开放后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转化,裨益于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相统一。

1.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改革开放以来,不仅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论,而且文化发展领域有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战略,解决了很多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创造了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理论創新与时俱进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1]。这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提供了空间。

3.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扫清了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要把理论创新同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治理创新等结合起来,既吸收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的成果,又为制度创新和治理创新等奠定坚实理论基础。新时代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剔除了不符合实际的内容,也排除了只符合实际缺乏正确理论指导的盲从。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什么要进入新时代

1.文化产品缺乏新时代的“精气神”

文化产品影响人的精神境界,塑造人的灵魂。不良的文化产品容易使人麻痹,丧失斗志和奋勇前进的雄心壮志。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了文化建设在新时代的定位,将文化提高到兴国强国的高度,要使文化产品具有新时代的“精气神”,这就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进入新时代。

2.文化建设存在主观倾向性

文化产品的供给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形成剪刀差,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大大降低了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2]。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能够进入新时代。

3.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力亟待提高

我国创新文化发挥不足,存在功利主义、缺乏批判精神、有着浓厚的规避风险的思想[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产业要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培育出新型文化业态。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就拓宽了文化发展的新空间。文化产业要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不能一味追求创新,把文化产业做成了“空中楼阁”。追求创新的同时,也要看到人工智能为文化产业带来的活性和能动性,要与人工智能相结合。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有何关系?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再到文化强国,这一进程可以体现文化的发展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也凸显了维护文化的重要地位[4]。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是保守的,当然也不是封闭的。我们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文化成就而洋洋得意,要在“坚守”的前提下,积极地汲取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坚守中华立场二者是辩证的关系。

(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能够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文化立场”问题,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认同和热爱中华文化,才能在外来文化面前保持文化自信,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加强文艺创作必须坚持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文艺作品只有获得人民的认可和热爱,才能让人民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热爱[5]。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也是对文化自信的深化与升华,也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巩固了中华文化立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促使中华文化立场更加稳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出反对文化领域出现的“以洋为尊”的西方文化立场,防止我们的文化领域被西方错误思想所侵蚀,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文化立场。

三、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文化是人用以弥补先天本能之不足的“第二自然”或“第二本性”[7]。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留下了丰硕的优秀文化成果,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文化发展必须实现文化创新,同时文化创新又不能摆脱传统文化这个“根”,脱离了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创新这个“枝”是没法开枝散叶的,继承传统文化,我们要在“根”的基础上,对“枝”进行修整,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一直继承下去,不良的传统文化要进行批判和改正,完整的参天大树离不开“根”,也离不开“枝”,对待传统文化要有自己正确的文化立场。

(二)借鉴世界文明成果

对外来文化我们要有中华文化立场,对待优秀的世界文明成果,应该适当借鉴并学习,既不一味否认世界文明,也不“全盘西化”,将优秀的世界文明成果作为建构新价值共识的重要资源,顺应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各民族通过文化碰撞与融合,构建和谐而又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体系。

(三)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与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没有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是不可能建设成功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并善于创新,要自觉挑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重担,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始终拥有源头活水。

四、结语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二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事关国运兴衰。文运兴,则国运兴。我们能否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优秀文化里吸收能量,能否接续、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优秀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能否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另一方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体现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才能更好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才能海纳百川。

我们要矢志不渝地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不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中华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早日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顽强拼搏。

参考文献:

[1]刘靖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N].大众日报,2017-11-30.

[2]孙成武.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3]罗富和.创新文化基因还有不足[EB/OL].[2016-03-0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_03/07/c_128775984.htm.

[4]郭巧云.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多维审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5]刘凤荣.关于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7(6).

[6]孙庆聚.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N].人民政协报,2017-12-14.

[7]衣俊卿,胡长栓.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立场中华文化特色
扬善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草地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