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情感搭桥方法谈

2019-10-20周莉云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沟通初中情感

周莉云

摘要:除了说明文、应用文(亦有例外),语文文本鲜有不带思想情感的——要想让学生深度把握文章内涵并提升其语文素养、精神品质,就需要通过一些方法,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起一个沟通思想情感的桥梁。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谈三点这方面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159 - 01

学习语文当然不仅是掌握汉字书写与应用,还同时通过对文本的感悟使语文素养、精神品质得到建设发展——文本中所携带的情感、思想、品质,对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初中语文所学的内容中,除了说明文、应用文等,鲜有不带着思想情感的(其实,说明文、应用文、论文等也常带有鲜明的思想态度——比如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是说明文,但文中多次充满感情地提到“劳动人民”,就体现了作者对劳动者智慧的赞美之情)。

由此可知,要想学好语文,就离不开对文本情感的理解感悟——而初中生由于知识视野、情感经验等方面的不足,独立与文本完成情感契合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针对性方法,构建起学生与文本间情感联通的桥梁。

1.营造对应的情境氛围

关于营造学习氛围,现在的语文教师已经是很关注了。但是,不少教师对营造氛围的理解偏于狭窄,以为就是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所以,多采用一些游戏、比赛等开放活跃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其实,愉快的心情确实能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但还要注意到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学生所面对的情感并不一定都是“愉快”的,也可能是悲伤、痛苦、感激等情感。如果在学朱白清的《背影》时,学生阅读到“父亲笨拙地爬过月台”这一段描写时,带着愉快的心情甚至感到了“幽默”,显然就脱离了文章的精神内核。所以,语文学习氛围的营造,要特别注意与文章情感特征相匹配,这样才能搭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

比如在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时,我一开课就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西北劳动者在艰苦环境中劳作的场景、一段守卫疆土战士迎风傲雪站岗的镜头以及白杨树挺拔的“身姿”……通过这些画面把学生带入严肃、顽强、正直的情感氛围当中。

2.通过诵读来激发情感

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主张通过发声的诵读来达到人与文间的契合。在一些反映古代文人学习场景的文章或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学生“摇头晃脑”地诵读。有的人觉得可笑,而其实这种方法是有相当科学道理的——其一,发声诵读能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使默读时单一的视觉参与变成口、眼、耳同时作用。这是符合现代多元认知理论的,能极大提升学习效率;其二,发声诵读可以保持学生阅读时的思维集中度。在默读时,学生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采用跳读法,很多文字细节被忽略,也就容易错过作者的情感细节;第三,发声诵读可以激起读者内心的情感反馈,使讀者进入文章所构建的情境当中,甚至有的读者会进入角色。这与文章情感的融合度显然会更高。因而,教师应多鼓励、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发出声音来诵读——不少语文教师认为诵读会耽误教学时间,这种方法只宜在小学阶段使用。这是拆散了学生与文本间沟通的一个大桥,是不值得提倡的。

比如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时,我就选取了文章中的几个段落,让学生们大声地诵读。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使人想起……”“好一个安塞腰鼓!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好一个安塞腰鼓!”我让学生读到“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时,要放开嗓子吼出来——这样诵读,不用教师点拨情感,学生自己就能进入作品情感世界。

3.关联生活以利用经验

我们知道,初中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还相对不足,有些文章中所表现的情境、情感以他们的认知能力是不太容易理解把握的。比如反映旧社会生活、国外生活、历史事件、异地风情的文章,学生仅通过教师描述或自己想象是难以达到深度理解的。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怎样才能为学生搭建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呢?有一种方法比较有效——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他们的实践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经验关联、情感类比,以此来实现情感联通的目标。

比如学习林语堂的《庆祝旧历元旦》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其实对现在的中学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思想开放、文化开放的今天,一些西方的节日、习俗占领了年轻人的生活(比如情人节、圣诞节等等)。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学生对我们传统文化、传统精神的认知和尊重——与我们“文化自信”的治国理念是相贯通的。要让学生进入“我并不要旧历新年,但旧历新年自己来了”的思想境地,并不容易。因为,“不能在元旦责骂女佣……劳苦女人也清闲了‘‘跑三四里路到邻村去看草台戏”这些场景,对学生来说是过于陌生了。所以,我先不讲文章,而是先和学生聊点“闲篇”:大家一起聊自己过春节、过中秋等节日时的一些习俗和生活安排,让大家找一找在这些节日中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的影子——以自己当下的节日经验再关联到作者百年前的经验,从而引发学生与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共情感。

以上,就如何为学生与作品搭建起一个思想情感沟通的桥梁,谈了三个方法。即,注意学习氛围与文本情感的对应、注意学习过程多重感官的调动、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储备。实践证明,这三个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起到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谷常源,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初探[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258 -258.

[2]邵继国,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6( 60):27 - 27.

猜你喜欢

沟通初中情感
情感
台上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