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联合造口袋在消化道瘘患者中的应用

2019-10-19陈小群诸葛晋张哲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9期
关键词:瘘口消耗量换药

陈小群 诸葛晋 张哲瑜

消化道瘘是消化道肿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以肠外瘘多见, 其主要发病原因有先天性因素、外伤性因素、手术、炎性疾病、放射损伤、肠梗阻、肿瘤等[1]。当瘘发生后会产生大量的脓液积于腹盆腔, 毒性物质大量吸收会造成严重的腹腔感染和器官功能受损, 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 重者危及生命[2], 因此, 对瘘口的护理尤为关键。早期持续的负压吸引是治疗消化道瘘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 但传统的吸引技术可引起皮肤潮红、溃疡等不同的病理现象, 给护理工作带来严重的困扰, 且换药频率高, 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3]。本研究采用改良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联合造口袋技术,分析其对消化道瘘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40 例消化道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体质量指数异常以及患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中男28 例, 女12 例;年龄45~68 岁, 平均年龄(57.53±11.50)岁。将其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 各2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 瘘口部位胰瘘 十二指肠瘘 胆瘘联合治疗组 20 14/6 55.42±9.75 5 8 7单纯治疗组 20 14/6 59.63±11.97 4 9 7

1. 2 方法

1. 2. 1 单纯治疗组 采用单纯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准备自制24 F 引流管双套管(外层为普通24 F 引流管, 内层为输液管剪去针头部分后自24 F 引流管剪侧孔置入用以冲洗)置于瘘口或创口处持续负压吸引+持续生理盐水冲洗。

1. 2. 2 联合治疗组 采用改良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联合造口袋治疗, 准备24 F 吸引管, 将外瘘口(一般为原有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戳口处)皮肤切开延长约1 cm, 引流初期保留原有腹腔引流管(可以起到支架和引导作用), 插入新的24 F 规格吸引管, 首先估计插入深度, 一般位于负压吸引最通畅、吸引量最大的深度, 做好标记。裁剪出大小合适的填充敷料(医用海绵);将准备好的填充敷料包裹并用丝线捆绑固定于吸引管上, 要求填充敷料完全包裹住吸引管侧孔;包裹长度超过吸引管置入体腔深度, 超出皮肤瘘口之外足够长度(以避免滑脱进入腹腔), 将引流敷料填充于瘘口或创口处, 吸引管缝合疏松固定, 注意勿使皮肤的外瘘口紧密缝合。使用一次性造口袋进行覆盖, 造口袋口径超过瘘口口径。造口袋底盘是由羟甲基纤维素、动物胶、果胶等的水胶体敷料制成,避免了瘘口周围皮肤经常和肠液、消化液等接触而起到保护作用。同时, 瘘口皮肤外再留置一条胃管用于吸引渗出至皮肤外的渗液, 进一步避免瘘口周围皮肤被污染。胃管由造口袋内引出, 吸引管自造口袋戳一小口引出后以医用胶布完全封闭造口袋的两个出口;将吸引管、胃管与负压瓶相接, 再连接中心负压, 将负压值设定于150~350 mm Hg(勿设定太高负压, 1 mm Hg=0.133 kPa), 采用此方法后, 在消化道瘘形成后可以避免冲洗, 以免感染扩散, 并且能保持持续通畅的吸引。在吸引过程中主要应根据引流状况对负压值进行调整。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渗出量、愈合时间、换药频率、每日敷料消耗量、每次换药时间、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渗出量、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换药频率、每日敷料消耗量、每次换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单纯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渗出量、愈合时间、换药频率、每日敷料消耗量、每次换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渗出量、愈合时间、换药频率、每日敷料消耗量、每次换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注:与单纯治疗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渗出量(ml) 愈合时间(d) 换药频率(次/d) 每日敷料消耗量(块) 每次换药时间(min) 住院时间(d)联合治疗组 20 135.56±70.69 13.58±5.40 1.65±1.48a 5.45±2.47a 20.40±5.30a 18.52±4.34a单纯治疗组 20 170.48±51.56 16.40±6.32 3.50±1.55 13.48±4.16 39.90±4.75 38.48±3.69 t 1.785 1.517 3.861 7.423 12.253 15.670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提高[4,5], 在临床上, 消化道肿瘤术后并发消化道瘘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加[6], 消化道瘘创面的护理一直困扰着护理人员。在消化道瘘发生的初期,瘘管周围组织水肿炎症明显, 瘘口处于明显增大阶段, 随着大量脓液及消化液的产生, 尽早采用改良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可保证消化道瘘的引流通畅, 同时联合使用造口袋可及时收集消化道瘘内的渗出液, 减少了渗出液对皮肤的刺激, 再加上造口袋本身的材料, 更有利于皮肤的保护和恢复, 为临床护理人员在皮肤护理中减轻工作压力。

本文研究发现, 联合治疗组患者换药频率(1.65±1.48)次/d、每日敷料消耗量(5.45±2.47)块、每次换药时间(20.40±5.30)min、住院时间(18.52±4.34)d 均明显少于单纯治疗 组的(3.50±1.55)次/d、(13.48±4.16)块、(39.90±4.75)min、(38.48±3.69)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改良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联合造口袋技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换药的频率、敷料的更换次数、换药时间等, 这与邹艳[7]研究结果一致, 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及患者的医疗费用, 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因频繁换药造成的痛苦和负担。

封闭负压辅助闭合(vacuum-assiste closure, VAC)技术是近十多年来许多国家开展的一项创面处理新方法[8]。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结果[9]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技术进行改良,改良后在保障能充分引流的基础上, 能够大大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和护理工作人员负担。

总之, 对于消化道瘘, 应用改良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联合造口袋治疗可有效降低换药频率, 减少敷料消耗量、住院时间等, 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猜你喜欢

瘘口消耗量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路基石方爆破降低炸药消耗量研究
超声下瘘口压迫加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肱假性动脉瘤17例临床改良探究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瘘口定位与内镜手术21例分析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分析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术后复发的处理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有机化学反应中试剂最大消耗量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