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材的数学小学中年级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9-10-18张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拓展课程小学数学

张钰

【摘要】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和课程的开发能力不强的问题在教师培训从教学转变为课程的时候表现得越来越严重.教师的数学中年级拓展课程可以从领悟教材安排、配合教学进度的步骤和发散教材的内容等多个途径开展,因此,而言,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在实施的进程中去深刻理解课程.

【关键词】基于教材;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开发实施

目前的课改已经开展得水深火热,教师所接受的培训也从以前的教学培训转变成为课程的培训.然而,很多教师在看到一些比较好的校本的课程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就是“这些东西我根本不知道啊,知道了也没用”“我就简单地教教书就好了,这种事情有人去做的”.深究这中间的原因,还是教师的拓展课程的意识与水平的确实.试想,如果最开始要开发课程的时候,学校可以集中教师的智慧与力量来组织开发学科拓展课程,那么这些教师的拓展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将会得到质的改变.

举一个简单明了的例子,苏教版的数学教材中有一个内容是“动手做”,以此来谈谈该怎么拓展课程.这一部分的课程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它的篇幅相对比较小,就是为了给学生一种另外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别于以往的传统听讲与做题,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能够愉快地学习,能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能够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更多问题,进而能够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其实更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带给学生的乐趣更多.

一、感悟教材编写,搞懂课程目标

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拓展课程的知识意识与能力才能真正拓展课程,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够.很多的教师对自己所教授的教师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真正要感悟教材是怎样编写的,这才最能够提升教师的拓展课程的意识与能力.

不管是哪一门课程,它都有自己的目标.其实前面所介绍的“动手做”这个课程在被开发之前,教师都需要对这个课程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很多的教师觉得,这时候可以直接套用数学课程的目标就行,还有另一部分教师觉得,课程的目标一定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其实这个时候,在制订“动手做”课程的时候,确定目标的过程并不是直接确定的,而是召集所有参编的教师一起讨论而定的.通过会议的讨论,“动手做”这个版块的内容应当是在一年级下期的时候写入教材,并且在一年级设置一个活动,二至六年级可设置五至八个活动,最终小学阶段的总活动数是35个.当然,这些数据的确定,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依据的,依据就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经过了所有教师的同意思想之后,大家基本上都认同了“动手做”版块内容的目标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用数学思维去解决这些问题.与此同时,“动手做”课程还挑选了一些活动载体,这些活动载体都是与数学息息相关的,学生就可以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到最后,形成书面的统一目标,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几类活动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最终形成学科拓展课程的目标,就得弄清楚它的特点,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小且易懂”,而不是一般数学课程那样的“大且求全”.这样的话,和从无到有那样地去开发一个课程,这种方式很明显能更让教师理解到课程的编写.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个过程,教师自己亲身参与制订课程目标,能够让教师的信心提升十足,让他们觉得原来编写課程并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深刻正确理解去编写课程,进而在以后,在自己单独编写课程的时候能够更加游刃有余[1].

二、发散教材内容,拓宽开发路径

其实在课程开发的时候,很多教师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该编写什么内容,不知道什么样的课程该有什么样的内容.目前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学校让教师拓展课程,但教师却毫无对策,完全不知道怎么办,到最后要交差的时候,在网上“借鉴”,这样做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没有任何人从中受益.其实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发散教材的内容,这就需要仔细研读教材的每一部分内容,分析透彻教材的学法[2].

(一)借助单元主题,利用形式发散

在拓展“动手做”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35个活动内容涉及了小学数学的方方面面,包括了“概率统计”“数与代数”等等,这些内容所添加的位置都是在某些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并且这些内容都和这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经过了多次的分析研究,教师达成的共识,那就是课程内容的编写并不是无头苍蝇,而是有很强的联系性,要做到有的放矢.举例来说,一年级教材中的“用图形拼凑美丽图案”到六年级教材中的“用香皂盒设计包装箱”,这中间的每一个“动手做”的活动都有很强的关联性,从间到难,并且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

通过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对教材内容要做到真正的发散.举例来说,二年级教材中,有个“动手做”的活动是关于日晷的,这个活动是在学习完时分秒之后的[3].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了解到古代人们是怎样计时的.这个内容,其实还可以做到很多发散,比如,制作“水滴器”,以水滴的形式来记录时间.又比如,四年级学习年月日之后,完全又可以让同学们做一个画日历的活动.

其实这些课程内容的拓展,不需要有很强的思维能力,知识简单地对教材的重点内容整理梳理,深刻理解其中的一些关联联系,这些方面很多教师能可以做到,所以说,对教材的发散,对很多教师而言是很容易做到的.

(二)联系生活实际,改写内容开发

课程开发中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学生和教师的实际生活就可以作为课程内容开发很好的素材,这也是拓宽课程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比如,在二年级下期,学习完“分米和毫米”之后的“动手做”是记录蒜叶的生长状况,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记录蒜叶生长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一些用于记录统计的方法,并且学会制作简单的表格来记录内容,能够感受到学校学习的数学知识能够真正用在实际生活中.经过这个实验,那么教师就可以得到思考,怎么将书本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内容结合起来呢?怎么才能使教学更加贴近教学目标呢?经过思考,教师就可以以贴近生活为主,找到新的方法:以大蒜生长数据统计为例,统计的数据用单式折线统计图来表现,之后统一可以学习到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对比去比较大蒜的蒜苗和根须的生长变化,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很好地传授了知识.

(三)紧跟教材进度,逐步完成目标

在上述几个多样的方法的实行后,对教材中“动手做”课程的结构也已经初步建立,同时教师也掌握了这类课程教授的基本方法,如何编制?以什么为依据教学?以及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一套方法[4].逐渐就可以看出这一类课程的内容日渐完善,就会有一套流程,也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动手做,其次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记录,最后得出结论.教师思考,意识到单一的实施或是动手做已经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吸取知识的进度.那么学校和教师就会共同努力设置出一系列新的课程,例如,选修课、长短课或是课程超市.

三、结束语

通过拓展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获得对数学新的认识,而且在这个课程中可以不断和同伴进行沟通,可以确保结论的准确和有效.所以对这样的拓展课程不能仅仅只是用传统的成绩来认定,而是要看中过程,从学生的角度去评价,或者是说个性化评价.同时从教师的角度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拓展课程帮助教师贴近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教材原理,也为之后的课程深化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梅志华.基于教材的数学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3):31-33.

[2]裘陆勤.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新探索[J].江西教育,2018(2):22-23.

[3]舒孝翠.玩转数学,让孩子幸福地享受课程——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实施策略探寻[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7(9):21-23.

[4]陈亚明.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教学探索与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2017(35):20-22.

猜你喜欢

拓展课程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从学科本质走向学习本质
“拓”我视野,“展”我才能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课程的开设与实施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