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文化维权,还是利益驱使
——多地争夺“哪吒故里”透视

2019-10-17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孟晓东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9年9期
关键词:故里宜宾哪吒

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 孟晓东

新闻链接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2019年暑期,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全国热映。截至8月6日,该影片上映12天就狂揽26亿票房,无论票房成绩还是口碑话题,都是这个暑期当之无愧的现象级爆款。随着该片票房一路高涨,四川宜宾、四川江油、天津陈塘、浙江宁波和河南南阳等地纷纷自称是“哪吒故里”,还一本正经地给出了“证据”,竞争异常激烈,引得舆论哗然。比如,四川宜宾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8月7日、8日先后发表了题为《〈哪吒〉热映,哪吒的故乡就是宜宾》和题为《哪吒祖庙在宜宾,这事早就有定论》的文章,两篇文章均表示,哪吒是个“宜宾娃”。

多维解读

一、民意所向还是牵强附会

哪吒最早起源于印度或中亚佛教神系,是北方天王毘沙门的子系,“哪吒”一词本身就由梵语音译而来,而哪吒“三头六臂”的特征也符合印度神话造型。有关哪吒的故事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开始传入中原,并融入本土宗教元素,哪吒逐渐成为道教护法神,这几乎已成学界共识。百姓把神话人物奉为神明,加以供奉,催生很多历史遗迹,于是难免有些民众把建筑遗迹、自然山洞认定为哪吒出生地,最后被部分人附会成“哪吒故里”。

二、文化维权还是利益驱使

神话故事也会有历史痕迹,如果当地确实有与哪吒相关的古迹,那么建立在一定历史、文化基础上的开发有助于保护文物古迹、延续文化传承。然而近年来,各地名人故里之争此起彼伏,抢完赵云抢貂蝉,抢完悟空抢哪吒,从现实争到神话,从“地面”打到“太空”,连西门庆这一臭名昭著的虚构人物也成了各地争抢的香饽饽。对这种看似闹剧的行为,固然不能一概而论,倘若真能借此传承历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让当地群众日子更舒坦,未尝不是好事。然而,罔顾事实的宣传、浮于表面的造势,带来的往往是负面影响。

三、发掘文化底蕴还是蹭热度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以来口碑票房双丰收,如此巨大的IP,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热度。而这样的爆款文化现象,往往具有暂时性,如果地方政府在没有文化底蕴的情况下投入巨大资金和资源强行打造所谓的“哪吒故里”,随着电影热度减退,“哪吒现象”变淡、变冷,面临的可能就是巨大的损失。这样的教训,在以往一些地方争抢名人故里、名人出生地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八面来风

哪吒“落户”难,背后是经济利益的拉锯战

子 谕

近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将不少观众吸引进了电影院,哪吒形象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一些城市也开始趁势宣传自己的“哪吒文化”。记者调查发现,全国至少有4地宣称是哪吒的家乡,当地政府官网上发布了不少证明此地为“哪吒故里”的证据。

名人故里之争,大家见多了。每当出现与名人有关的热点事件,各地都会在名人籍贯到底在哪儿等问题上蹭热点、刷存在感。比如,西门庆故里之争曾持续10多年,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将开发西门庆故居文化景点写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而事实上,西门庆不过是小说里虚构的角色。更有甚者,连“千古罪人”秦桧的故里也要争上一番。

哪吒不过是上古神话里的虚拟人物,一个并未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形象有故里吗?这样赤裸裸的故里之争,背后恐怕是争吃祖宗饭、力图赚快钱的小心思作祟。每一个历史文化名人都是一座可供开发的“富矿”,利用本地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发展经济、旅游产业,本无可厚非,但时下的名人故里之争却陷入了一种怪圈:好的坏的都无所谓,只要有名气、能吸睛就行。如果说争抢正面人物是出于对家乡的自豪感、荣誉感还可理解,而争抢秦桧、西门庆这类负面人物,实在让人无语。

争来抢去,其本质还是地方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选择性忽视掉了文化资源真正的意义和内涵,只关注其中的经济价值。有的地方甚至为了发掘文化资源,不惜造假、偷师,甚至大打出手。

历史文化品牌的传承和弘扬,不应该沦为经济利益的拉锯战、口水战。要清楚认识到,历史文化品牌带来的不仅只有利益,更多的还是责任。前段时间,因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电视剧《乔家大院》而广为人知的乔家大院景区被摘星牌,引得舆论关注。乔家大院景区在火了之后,并没能做好晋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景区过度商业化、环境卫生差、运营企业能力不足最终导致被摘牌的结果。

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也曾陷入李白故里之争的口水战中,但在2015年两地放下争议,就共同开发李白文化资源达成初步意向。两地将携手共同进行李白相关资源的开发,共谋发展,提升李白重要游踪地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这为还深陷名人故里之争的城市,提供了解决此类争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唯“名”是图,而忽视了“名”背后的文化内涵,发展文化经济的路子势必会越走越窄。

(选自2019年8月14日《工人日报》)

点 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唯利是图,往往让人眼界狭隘,小肚鸡肠。只有有正确的三观,才能不忘初心,理性抉择。

谁是“哪吒故里”不重要,别成为下一个乔家大院就行

马 青

热点人人想蹭。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一路高涨,已经有4个地方宣称自己是“哪吒故里”——四川宜宾、四川江油、天津陈塘庄和河南南阳。

各地还一本正经地给出了“证据”。比如,宜宾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微连发两文,只为证明哪吒是“宜宾娃”。理由相当“硬核”——哪吒闹的是海,怎么会是地处内陆的四川?因为宜宾附近的南广镇古名“陈塘关”,而李靖镇守的就是陈塘关。李靖在这儿,哪吒当然就出生在此。至于海,“宜宾地下埋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这些足以说明,宜宾及其附近地区原系大海。”

宜宾真拼。你要问海洋化石是上亿年前的,怎么会和哪吒有关系呢?不要紧,人家是神仙。神仙“活了几万年”都是常规操作,就不许宜宾版哪吒“活了上亿年”?你看《封神演义》,不就让唐朝的李靖顶着明朝的总兵官职,去商朝帮武王伐纣了吗?就不许唐朝的李靖生出上亿年的哪吒?

宜宾都可以“闹海”,江油也就不怕了。江油人说了,《封神演义》中描述的陈塘关、闹海的九湾河、显圣的翠屏山祖庙等,都在江油;江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也有“哪吒故事及民俗”。

天津陈塘庄的底气就更足了。因为天津靠海,还有个庄子叫陈塘。还有说法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写李靖父子时,多次到天津游览并搜集素材,并可能依照杨柳青年画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哪吒原型。可吴承恩有没有做这些事,咱也不知道,咱也问不着。

河南南阳西峡县的理由是,为了感谢哪吒打死龙王三太子、制服了龙王,当地建了两座“哪吒庙”。但有“哪吒庙”就能证明是哪吒故乡吗?那河北还有“奶奶庙”呢,里面可啥神仙没有啊!

南阳为啥要凑这个热闹?此前和湖北襄阳抢诸葛亮故乡,打了多年的笔墨官司也没争出个所以然,莫非是觉得光一个诸葛亮不够用,得多争几个名人备用?江油也是,现在争哪吒,2010年争李白,甚至给湖北安陆发过律师函,声称安陆使用“李白故里”是侵权。后来国家工商总局说不侵权。因为李白到底算哪儿的人,至今也没个准确说法。还有证据表明,李白出生地碎叶,现在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呢。

但争抢名人故里的地方可不管这些,各种牵强附会、自相矛盾、闹出笑话都不算事儿。鸡蛋不只放一个篮子里,抢谁不是抢?抢到一个算一个。抢不到也没关系,纪念馆、“故居”先建起来再说。

专家说,“哪吒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历史中并非真实存在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探讨哪吒故里意义不大”。实际上,就算是真实人物,争抢故里就具备天然的意义吗?

争抢名人故里的目的很明显,希望用“名人”搭台,好唱旅游经济的戏。比如,江油已经急吼吼地表示要“依托哪吒文化,全力打造全域旅游”。但现实是,那些有现成历史典故的景区,是不是个个都唱好了戏呢?不一定。比如蹭了《乔家大院》热度的“乔家大院”,都评上5A级景区了,不还是说摘牌就摘牌了吗?

只想着蹭热度,既没文化也缺服务,一味地急功近利,甭管谁的家乡都不好使。

(选自2019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点 击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急功近利,是浮躁的表现,没有扎实的内功,就想一步登天,结果只能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哪吒无故里,争抢须谨慎

苑广阔

近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将不少观众吸引进了电影院,哪吒形象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一些城市也开始乘势宣传自己的“哪吒文化”。记者注意到,全国至少有4地宣称是“哪吒”的家乡,当地政府官网上发布了不少证明此地为“哪吒故里”的证据。(据《北京青年报》)

“哪吒故里”之争,带给公众的首先是困惑:其一,哪吒只有一个,怎么可能有4个“故里”?其二,哪吒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依托民间神话传说、古典名著而存在的,历史上并没有真实的哪吒,那么又何来故里之说?

客观地说,即便是神话传说,也有基本的历史痕迹。因为百姓把神话人物奉为神明,加以供奉,确实会催生很多“遗迹”。在这个过程中,就难免出现把一些建筑遗迹、自然山水认定为哪吒出生地,然后附会成“哪吒故里”的事情。那么,从延续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各地争抢“哪吒故里”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客观上有利于当地一些历史遗迹、历史建筑的保护,有利于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源于神话的东西要进行商业开发,一定要有坚实的民间基础、群众基础,也就是当地确实有关于哪吒的传说,或者有着得到当地百姓认可的“哪吒庙”“哪吒祠”等可以承载神话传说的实体建筑、遗迹。但是,目前争抢“哪吒故里”的一些地方拿出来的所谓证据,都过于牵强附会,让人贻笑大方。如此,成功说服国内外游客的可能性很低,这也就意味着“哪吒搭台,经济唱戏”的成功概率很低。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现在之所以出现4个地方争抢“哪吒故里”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刺激作用。而这样的爆款文化现象往往具有暂时性。随着电影热度减退,话题热度消失,“哪吒现象”也会随之变淡、变冷。如果地方政府现在投入巨大资金和资源打造所谓的“哪吒故里”,等到工程完工,当下的爆款电影可能早已被人遗忘,你的工程很可能乏人问津,那么,你就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

这样的教训,在以往一些地方争抢名人故里、名人出生地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总而言之,一些地方蹭热点抓旅游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涉及到地方财政真金白银的投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还是要慎之又慎。

(选自2019年8月14日《长春日报》)

点 击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想法固然无可厚非,但凡事应三思而后行,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做出的决断,最终往往事与愿违。

底蕴揭示

科学精神不可随意违背

众所周知,哪吒并非历史人物,而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从这个角度说,不管是考证作为神话传说人物的故里,还是多个城市争抢“哪吒故里”,都有点无厘头,都违背了科学精神。明知哪吒是文学形象,却要言之凿凿地找出其故里在何地的依据来,背后更多的是政绩观在起作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本无可厚非,但应该是有根基与底线的,如果心中只有了利益而没有了底线,无疑就会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蠢事来。

政府部门政绩观不可扭曲

一个完全虚构的神话人物何来“故里”?敲锣打鼓的“故里”之争,背后隐藏着地方经济利益的博弈,是典型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蹭热点、刷存在感的背后就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争来抢去,其本质还是地方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选择性忽视掉了文化资源真正的意义和内涵,只关注到了其中的经济价值。唯“名”是图,而忽视了“名”背后的文化内涵,发展文化经济的路子也势必越走越窄。

地方政府部门不可带头作妖

一个完全虚构的神话人物何来“故里”?敲锣打鼓的“故里”之争,背后隐藏着地方经济利益的博弈。借神话资源吸引人气,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本是无可厚非之事,但打造地方文化名片,政府部门要作风严谨。陈塘关、翠屏山、九湾河,原本是《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怪小说中的艺术想象,偶与现实地名巧合。如翠屏山全国就有多处,中国幅员广阔,几个地名与小说相同或相近,实属正常。当地百姓受神话影响,由地名而联想、衍生出有地域特色的哪吒文化,是相对合理的逻辑。但早在2010年,原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就联合下文,要求不宣传有争议、未认定的名人故里。地方政府在官网连续两天发表文章宣示“哪吒故里”的主权,实在是不顾相关规定的顶风作案。

地方经济发展焦渴不容忽视

从保护文物古迹、延续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各地争抢“哪吒故里”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客观上有利于当地一些历史遗迹、历史建筑的保护,也有利于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延续。但也应看到,地方争夺“哪吒”等名人故里,表面看是维护地方名人资源、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的需要,根本上却是地方发展渠道匮乏、发展焦渴的折射。

猜你喜欢

故里宜宾哪吒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相如故里在蓬安獻疑
宜宾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的创新与实践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故里山西
探访林语堂故里
商故里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