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藏在思想观念的背后

2019-10-16苏东升

人民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想观念观念智慧

苏东升

智慧反映着人的一种心智状态,一种能将判断力、洞察力与创造力有机融合的才能,一种能将事实与价值、认识与行动、真与美融为一体的精神状态。各行各业都要有其职业智慧,人生也要有人生的智慧,教育是肩负着人的成长的行业,也是需要从业者有高度智慧的行业,有智慧的教师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更多。然而智慧是多种多样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形成的过程也是高度个人化的,如何增长教师的智慧也没有既定的道路可循。

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们有了一些粗浅的感受。长期在实践中注重类比、归纳工作的教师,他们的教育水平就相对高些,有一定的思想高度,能够全面、辩证地看待教学内容和学生,处理教育问题也更能有新颖、有效的手段,这种类型的校长、教师常常会被我们称为是比较有思想的人。

然而,这里所说的思想又是什么呢?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校长和教师的头脑中都会有很多他们坚信的、先进的或正确的观念。哲学上对思想的解释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形成的观念或观念体系,它有别于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思想观念并不能直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但这却是一种智慧之源,因此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是有价值的个人努力方向。

思想、观念与智慧的关系,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数学学科。历史上,每次诞生更新的数学思想,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就会提升一个层次。比如把未知数暂时搁置,用符号替代的思想就诞生了方程式这种强大的工具;再比如通过分割成微元再整合以无限逼近一个难于捉摸的事物的思想就诞生了微积分。新思想能产生更强大的思维工具,这便是一种智慧。这个过程是:现实问题让我们找到解决它的具体方法,总结、归纳这些方法可以让我们产生有更广适用性的思想,思想又能让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更多的解决方法,这便是一种智慧。我们相信,真正有力量改变人的命运,改造和完善社会的还是思想和观念,包括哲学思想、人文思想、科学思想。

如何让校长教师更有思想?

其实,我们今天探讨的思想与方法也只是相对的概念,某一学科内的具体方法,其上位的或者说更具普遍意义的方法都可以称为是一种思想或观念。比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如果有更多的心理、生理、逻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就能诞生出更多的教学智慧,因为那些都是上位学科。如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上常有一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孩子,他们上课不久就会小动作不断,再过一会儿还会跟其他孩子交头接耳,影响其他孩子学习;你说他,他会点头称是,满口答应绝不再犯,但下次上课他还是依然故我,这时你就会怒火中烧,却又无可奈何。如果你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就应该知道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有很多上小学的孩子其心理年龄还未进入学龄,他们对单一事物的注意力只有15分钟,甚至在10分钟以内。注意力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对注意力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是教育学的上位知识。懂得了这一条,—定会让你冷静下来,你也一定会有一种具体的解决方法:比如把一堂课的时间分成数份,每份内变换新鲜的教学内容,或者至少变换一次教学形式,以唤醒那些对单一目标注意力短的孩子……这就是一类教学智慧诞生的过程。因此,让教师有更多上位学科的知识储备很重要,这些因为广博知识而形成的思想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来达成。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教师还要在自己工作中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许多年前,有位新人职的教师在一堂课上举了植树方面的例子,却招来学生追问植树的具体方法,这已经超出了教师的知识范围,但老师怎么能说不知道呢?可是他确实不知道,又没机会去查,于是红着脸干在那里,最后他生硬地说这不属于课堂探讨的范围,就转到了别的话题。这让充满好奇的孩子们很失望,他自己也不满意。后来,这样的情况又发生了几次,孩子们的问题让他防不胜防,根本无法预先准备。一天,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不是全知的上帝,也坦然接受了“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他敢于坦然承认自己的无知,但又如何不辜负孩子们的好奇心呢?如果在课上现查,又如何让课堂教学不跑偏呢?慢慢地他又有了一套对付这种情况的方法:反问,即把问题反推给学生。当孩子突然提出他不会的问题时,他首先会评价孩子提问的价值,然后承认无知,再请孩子们课后去查一下,下堂课他会花几分钟一起探讨答案,这让他的课更具吸引力,孩子们会等着下文分解,而他自己也拥有了足够的准备时间,同时也让课堂重新回归主题,孩子们的好奇心也被顺延至课下。再后来,他又慢慢地发现“问”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手段,尤其是在教学引入阶段,找到适合的情境,引发孩子的疑问,或者直接把问题抛给孩子,只要问题设计得具有挑战性,有意思,又与课程相关,很可能一堂课就能“自动”展开,孩子自己找到答案的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

现在这已经成了他课堂的既定“套路”,设计一个好问题,然后看着孩子们在思考中找到答案,师生都觉得这种教学很自然很正常。但几位新教师听他的课时,却把这当成他的教学智慧,写在了自己的感想中,让他很惊讶。其实,这当然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怎么来的?一个人要勤于思考和总结,要有相当的归纳、提炼能力,自己找到一种更具普遍意义的思想,形成一种观念,比如“反问学生是一种有普遍性的教学手段”。思想可以让人站得更高,可以—览众山小,可以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样地,教育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升学生智慧的过程,如何让具体的教育材料产生出思想力量也是教育者的一份责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教学内容有三个层次:一是教知识;二是教方法;三是教思想。真正的教育,除了要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外,还要让学生懂得掌握這些知识、技能的方法,最终还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学科例子举一反三,提炼出有一定通用性的思想,以此增长智慧,让个体的人生和全社会获益。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程路

猜你喜欢

思想观念观念智慧
钓鱼的观念
中国现代独幕剧的30年(1919年-1949年)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探究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