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皮质激素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9-10-15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泼尼松哮喘剂量

(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浙江 丽水 323000)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约占学龄儿童急诊、住院病因的5%和15%[1]。BA急性加重的治疗目标是快速逆转支气管痉挛和减轻气道炎症,目前美国儿科协会指南推荐糖皮质激素作为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其可以减轻炎症、加强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预防复发及再住院和β2受体激动剂的用量[2]。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是口服泼尼松/泼尼松龙,由于其半衰期为12~36小时,通常用法为每日2次,持续5天。由于泼尼松味苦,服药后呕吐的发生率时有报道,而地塞米松半衰期为36~72小时,同时口感优于泼尼松;因此有学者提出可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替代治疗,其认为地塞米松对BA急性加重住院率、计划外就诊等指标的效果等效于泼尼松,同时呕吐发生率降低[3]。最新的Meta分析认为地塞米松可以替换泼尼松用于BA急性加重的治疗,但入选的研究存在诸多缺陷,包括设计方法、给药方案、样本量和患者年龄等,另外不同研究采取的评价量表、复发标准、入院指标等均不一致,因此两种药物对BA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QOL)的改善效果尚不明确[4]。为进一步了解口服泼尼松和地塞米松对儿童BA急性加重的治疗效果,提供更充分的临床决策依据,本研究入选部分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至2017年10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患儿。入选标准:①年龄为2~12周岁,性别不限;②符合BA临床诊断标准[5],具备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症状和哮鸣音,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本次因中重度BA急性发作就诊,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用力呼吸或支气管扩张剂使用量增加等表现,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者;④患儿和/或家长了解研究内容,配合完成问卷调查,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危重度或致死性BA;②入组前4周内曾口服或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③合并呼吸衰竭需要辅助呼吸、高流量吸氧、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硫酸镁;④合并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或先天性缺陷。本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2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塞米松组138例和泼尼松组139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和临床症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口学及病情资料组间比较

注: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哮喘生活质量调查表(asthma quality life questionnaire,AQLQ)。

1.2治疗方法

将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根据症状、体征、血氧饱和度分为中度、重度[5],本研究不入选危重度患儿。患儿首先接受2~3次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吸入治疗,每次间隔20分钟,再根据病情调整维持剂量或增加异丙托溴铵,氧分压低于93%者给予低流量吸氧以维持其在95%以上。

地塞米松组:给予醋酸地塞米松片(国药准字:H41020727,0.75mg/片)0.5mg/kg,最大剂量12mg,24小时后给予第2次药物;泼尼松组:给予首剂量醋酸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41021232,5mg/片)1.5mg/kg,维持剂量为1mg·kg-1·d-1,最大剂量60mg,每日2次,疗程5天[6]。对于无法口服片剂的患儿由药房进行压碎后予温水冲服,如果服药后0.5小时内呕吐则需要重新给药,治疗期间不允许再全身使用其他糖皮质激素。

1.3评价方法

收集所有患儿的人口学及病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非计划急诊、家长满意度和再住院情况,同时评价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依从性=应服用药物剂量/需服用药物剂量×100%。治疗后第7天、第15天进行电话或门诊复诊评价临床症状和QOL,临床症状评价采用ACT。ACT共5个项目:哮喘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呼吸困难情况、哮喘症状对睡眠的影响、急救药物的使用及哮喘控制情况的自我评价;每个问题均有5个答案,总分共计25分。QOL的评估采用AQLQ修订版,共32项内容,可分为哮喘症状、活动受限、情绪状态、回避致敏原4个部分,由患者自行填写或在医生指导下自行填写;32个问题按5分制评分,评分越低受影响程度越重。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所有患儿均顺利接受治疗,地塞米松组有1例因病情加重需要接受地塞米松静脉注射,1例患儿失访;泼尼松组有2例拒绝复诊。两组无心源性休克、过敏、呼吸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地塞米松组有136例、泼尼松组有137例数据纳入分析。

2.2主要疗效指标的比较

两组症状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症状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两组ACT评分在治疗手段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组:F=0.315,P=0.661),两组不同时点AC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F=8.104,P=0.001),分组与测量时点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1,P=0.481);采用QOL评分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两组AQLQ评分在治疗手段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组:F=0.214,P=0.248),两组不同时点AQL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F=5.732,P=0.027),分组×时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54,P=0.532),见表2。

表2 两组主要疗效指标的比较结果

2.3次要疗效指标的比较

两组的住院时间、非计划急诊率、再住院率、家长满意率和糖皮质激素追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地塞米松组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泼尼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次要疗效指标比较

2.4不良反应

地塞米松组、泼尼松组的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17%(3/138)和3.60%(5/139),地塞米松组有1例出现腹痛、2例皮疹,泼尼松组出现2例口干、1例咳嗽、1例皮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5%(6/138)和6.47%(9/1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2,P=0.434)

3讨论

3.1 BA急性发作病情诊断的研究进展

BA急性发作的住院率和复发率受医学决策、护理标准、医保政策和临床路径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既往的研究经常采用第4天或第5天临床症状评分判断病情的变化[7]。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症状评分使用了大量的客观指标,而且单一时间点的评分难以准确地衡量BA急性发作的病情变化情况,而采用症状持续时间、QOL作为主要疗效指标更适合[8]诊断病情。因此,本研究参考同类研究选取症状持续时间和QOL,这些患者导向的评价指标较复发率、住院率更适合作为病情变化的替代指标,对BA急性发作死亡率也有更高的预测价值[9]。Rehrer等[10]采用症状持续时间作为次要疗效指标在出院后11~14天进行评价,地塞米松和泼尼松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因此本研究选择评价第7天和第15天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表明入选的277例2~12岁BA急性加重患儿中,地塞米松与5天疗程泼尼松对哮喘症状和QOL的治疗效果相当,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率、计划外就诊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地塞米松可作为泼尼松的替换治疗方案。既往研究中儿童BA也有使用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进行评价[11]。Evans等[12]研究认为地塞米松和泼尼松组患儿PRO恢复至正常水平大概需要5.22天和5.21天,上述研究虽然评价方法与本研究不同,但总体结论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弥补了既往研究只评价临床症状的不足。

3.2 BA急性发作控制不佳与药物剂量的关系

相关调查发现接近40%的BA患儿表现为持续哮喘症状,与对患儿随访不及时或药物剂量偏低有关,只有不足1/4的患儿接受了规范治疗[13]。本研究也观察到部分患儿哮喘的症状可持续1周,与同类研究[14]基本一致。因此临床上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高危患儿的筛选和诊治中。地塞米松方案的另外一个优势是疗程较短,允许临床医生根据需要增加剂量,但也有研究发现增加剂量组比标准剂量组疗效更低,究其原因可能与更低的治疗反应促进患儿家长复诊,促使医生开具更大剂量药物有关[15]。地塞米松口感优于泼尼松,但本研究中地塞米松组呕吐率并未低于泼尼松组,可能与样本量偏少有关,也可能是压碎的药片破坏了原有的口感,其苦涩感无明显差别。

3.3 本研究的不足

①本研究为开放性设计,患儿家长及研究者均知悉分组情况,主观偏倚在所难免;②本医疗单位处于市郊,入选患儿多为当地居民,而哮喘的发病和治疗效果与居住环境关系密切[16-17],因此研究结果不能外推至其他地区;③主要疗效指标(哮喘症状持续时间和QOL)均为主观指标,为减少不同年龄组患儿的潜在偏倚所有评价量表均由家长完成,虽然研究开始前已进行专门培训,但仍难保证测量误差;④由于国内无上市的地塞米松、泼尼松溶液,低龄儿童使用的溶液为本院自行配制,可能存在一定的浓度偏差,同时药品均由家长回家使用,依从性难以保证。

综上所述,地塞米松治疗儿童BA急性加重的疗效与5天泼尼松给药方案基本相当,同时地塞米松片口感更佳,为中、重度儿童BA急性加重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猜你喜欢

泼尼松哮喘剂量
·更正·
合理用药科普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泼尼松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和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患者部分炎症指标的影响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