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前教育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9-10-12庭裕凤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6期
关键词:师幼互动学前教育

庭裕凤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且良好师幼关系的建构是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与幼兒的不断互动实现的,这不仅促进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而且使学前教育焕发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幼;互动

优秀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主体间“我与你”的师幼关系之上的,其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师幼互动,需要创设和谐自由的环境氛围与建立一种“我与你”的师幼关系,这有助于幼儿能够真正地投入到集体教学活动中。但调查发现,在实际的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很多活动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来掌握与控制的,教师占主体地位,幼儿处于被动的状态,幼儿的主体地位被教师忽视,这体现了“命令―服从”的师幼关系.长此以往,不利于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间接地影响到幼儿的语言发展以及其它方面的培养。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师幼互动水平,有必要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

1.具有不平衡性

幼儿园中师幼互动的不平衡主要指在不同互动背景下、不同互动范围内,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师幼互动的频率具有较大的差异。

首先,幼儿园中师幼互动在不同的互动背景下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根据该幼儿园的日程安排,将其一天的活动分为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和保育活动三种,根据前几部分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学习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数量占绝对优势,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数量最少。这说明在不同的互动背景下,教师与特殊儿童的互动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一是由于三种活动不同的时间长度导致,另一方面与教师的意识有关,很多教师认为学习活动是幼儿园中最为正规和重要的活动,因此会更倾向于在学习活动中与幼儿互动,而游戏活动中多数教师均选择让儿童自由游戏,很少参与到游戏中。

其次,幼儿园中师幼互动在不同的互动范围内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根据该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范围分为集体、小组和个人三种。可以发现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儿童的互动次数最多,小组活动中的互动次数最少,游戏活动中的互动次数介于二者之间。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多是以命令和指责等上行性互动为主,而在游戏活动中,多以儿童对教师的求助等下行性互动和分享、协商等平行性互动为主。这主要是由于集体活动中教师为了维持集体的秩序和保证集体活动的完成度导致的。

2.具有不对称性

幼儿园中儿童与教师的互动在发起主体上具有不对称性,根据前几部分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互动绝大多数是由教师主动发起的,儿童发起的互动相对较少,儿童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服从于教师的安排。这充分表明在幼儿园中师幼互动双方是不平等的,互动具有不对称性。

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和儿童这一师生关系的性质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受传统师生观念的影响,对儿童进行控制和压抑导致。正如访谈中所描述的,很多情况下儿童出现一些扰乱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教师往往会批评,或者要求儿童按照教师制定的规则去做,这固然对维持良好的秩序、保障正常的教学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也会导致教师对儿童产生过多的压制,忽略儿童的自由和主观能动性。

3.幼儿平等对话的权利未得到尊重

社会互动包含两个主体,即参与互动的双方,这两个主体在互动中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权利也是对等的。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和儿童便是这两个主体。但是根据前几部分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儿童这一主体在互动中明显处于被动的地位,数据显示在师幼互动中,体现教师在互动中地位的上行性互动明显占据大多数,而下行性互动和平等互动则非常少,这说明儿童在于教师的互动中不仅双方的互动具有不对称性,也说明儿童在互动中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尚未得到保障和尊重,致使儿童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变成了教师单方面输出指令的行为。这也是与传统教育中教师的中心地位和话语霸权有关系的,这也是影响教师和儿童之间互动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树立平等的师幼互动观,重视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观察到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及时调整教育行为,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的教育观念会影响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该时刻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幼儿,关注幼儿的观点,树立一种“你”与“我”间的师幼互动关系,避免利用自身的权威来恐吓幼儿。比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生活能力不足,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这时需要教师懂得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给予幼儿恰当的反馈与指导,以降低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威严。同时,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将互动的内容更多地放在安抚幼儿的情绪上,有效促进小班幼儿情绪的稳定,防止互动的内容出现单一化、僵硬化的情况。

因此,教师需在教学活动中“接住幼儿抛出的球”,比如在《大鼓与小鼓》集体教学活动中,老师基于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了这节教学活动,教师为了让孩子们通过观察知道这两种乐器的功能与形状特点。首先,教师给幼儿出示了大鼓与碰铃,并展示了其图片;其次,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来捕捉幼儿的兴趣点,顺利地进行教学活动。在该活动中教师明显转变了以前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幼儿为主,了解幼儿的兴趣,灵活应答,能用自身的机智和策略与幼儿进行平等地互动,使得教育活动更有效地开展。

2. 学会适当地调控师幼互动情绪,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他认为教师要热爱儿童,让孩子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因此,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需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加强对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教师需适当地控制自身与小班幼儿互动时的情绪,平等地对待幼儿,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处处体现出对幼儿的爱。

同时,由于幼儿情绪情感具有易感染性与情境性,因此,教师的情绪状态与言语的感染力会对互动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良好的互动氛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教师来决定的,教师更要努力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调控互动氛围,并学会用正向、平和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各种行为,摆脱幼儿行为给予自身的消极影响,以建立和谐愉快、轻松自在的师幼互动。比如教师在回应小班幼儿的时候,应尽量表现积极的情感倾向,努力克制自己的消极情感,适当地学会用赏识、肯定的态度回应幼儿,使幼儿在教师热切的目光和赞赏的语言中体会师幼互动的快乐,建立起师幼互动间有效的沟通桥梁。

3.采用多维度的教师评价体系

现行的幼儿园评价体系,较多地还是注重教师的显现工作,而没有从幼儿园教育目的或任务的实现上去评价教师的工作,没有考虑是否使幼儿获得发展的角度来评价教师的工作。因此,构建适合于集体教学活动中小班师幼互动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关键的。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园应认识到小班教师与幼儿互动的重要性与潜在价值,并试图将小班师幼互动主体性、师幼互动内容、行为结果及情感态度等作为评价小班教师教学的一个维度方向,避免对小班幼儿进行功利化教育,因为有效的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等其它方面都有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章人英. 社会学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47―148.

[2]刘晶波. 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7—28.

猜你喜欢

师幼互动学前教育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