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图书出版的思考

2019-10-12张颖

艺术大观 2019年30期
关键词: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

张颖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图书的出版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资源。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出版资源进行了思考,指出了不仅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它的挖掘过程、传承模式以及创新性发展等都是宝贵的出版资源,并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指出文化旅游类图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图书最佳的展现形式,并对图书的发行推广在出版前、出版中、出版后不同环节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出版

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出版资源的思考

作为出版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丰富的宝藏,是挖掘不尽的宝藏,是越深入挖掘越能有珍贵资源的宝藏。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人类留下了辉煌璀璨的文明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有物质文化遗产,更有不计其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40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3145个子项,涉及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进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的有3项、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有74项、进入省级非遗名录的有604项。并且,陕西省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具有唯一性、至高性,这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也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的显著优势。

其实,不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优质的出版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过程、传承方式、创新性发展等都是宝贵的出版资源,尤其是后面几方面的内容,可以让读者对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全面的了解,更准确的认识,也更能激起读者阅读的欲望及了解的兴趣。

目前,市场上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出版物不少,如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传承:活起来的非遗文化》,书中精心撷取35项传统文化技艺,不仅表现各种高超绝妙的传统技艺,而且围绕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的场所、规则、师徒关系、方式方法、创新发展、物质及精神归宿等诸多方面,讲述传承人的故事,让更多人在聆听穿越古今的传承故事中,感受传统精神文化的价值内涵,找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还有如,《画给孩子的二十四节气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套装全4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大系》《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等。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出版物要么是针对少儿、切入口较小的图书;要么是专著类图书,可读性不强,趣味性不够;挖掘并传播非遗文化,针对普通大众的通俗类读物很少。也就是说,图书作为非遗文化的一种传播途径,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有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的传承模式,但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在了解、接触中才能更好地焕发出它的生命力,而图书就是一种很好的传播途径,能让更多的人与非遗文化相遇、相知。另一方面,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非遗文化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因此,作为出版人,尤其是旅游文化类图书的专业出版人,我们理应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它进行系统性的挖掘,由外由内,由浅到深,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品类、面向不同读者的立体化的系列出版物。

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图书出版方向的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出版物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纸质出版物,也有电子、影像的出版。目前,很多的非遗文化还通过文创产品的打造来达到宣传目的。

在传统纸质图书出版领域,我们怎样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图书做得更吸引读者的眼球,更能得到读者的青睐,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将优秀的非遗文化传播给大众?也就是说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图书的定位是什么样的?结合我社的出版方向,作者认为,在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下,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下,文化旅游类图书应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图书的最佳选择方向。

当下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的时代。每个热点旅游城市,既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可以说,旅游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文化的获取可以提升旅游的体验,增加旅游的附加值,也是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另外,当地的居民也不一定比游客对当地的非遗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也可以通过这些书籍更好地了解当地灿烂的非遗文化,增強对本地地域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

再者,随着全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明显改变,阅读需求也从单纯地有书可读,发展到对内容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再到现在的既要内容一流,也要赏心悦目,也就是内容和形式都要上乘的产品。旅游本身就是放松身心,是愉悦心情,是暂时离开常住地到异地体验别的文化、别的生活方式,因此,文化旅游类图书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能以最适当的方式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在传统纸质图书出版方向上,一方面,我们应借助陕西旅游出版社的旅游专业出版优势,从旅游的视角出发,对当下的游客市场进行细分,并研究每个细分游客市场的特征、偏好,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下的游客群体特征相结合,推出分别适合不同人群的书籍。也就是说,以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涵,以旅游为形式,推出适合不同游客细分市场的非遗文化丛书。游客如果在游前阅读了相关书籍,可以在旅游中获得更好的、更深刻的旅游体验;游客如果在旅游后阅读了相关书籍,可以通过文字更深刻地理解非遗文化。

另一方面,在内容、表现形式等各个细节上应考虑读者的阅读喜好,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给读者提供的内容,必须是一线实地采访、调研后的真实呈现,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读性,不只让人们了解具体的非遗文化,还要了解非遗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发展背后的故事。在表现形式上,封面一定要设计得吸引人,要一眼抓住读者的眼球;内文中一定要融入当前的新媒体元素,将单纯地依靠文字无法淋漓尽致地展现的内容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等形式立体地展现。

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图书发行的思考

图书作为一种产品,同任何别的产品一样,也有其自身的价值。只有通过发行,图书才能实现自身的部分价值,才能和读者发生关系。

在策划过程中,项目团队就需要利用相应媒体,通过有效的形式,针对特定读者群展开宣传,让读者在内心对将要出版的图书形成很大的期待,关注该书的出版信息,成为潜在的购买者。这种宣传不只是单纯地做广告、搞宣传,还可以借助某一节点或者某一热点事件做线上或线下的有奖知识竞赛活动,针对不同的节点,开展不同的活动,提升潜在读者对该项目的参与程度。潜在读者参与程度越深,对图书的购买概率就越大。

在图书即将出版面世之前,可以在作者、编辑的朋友圈甚至一些自媒体平台做图书预售活动,吸引潜在读者的注意力;也可以借助抖音、快手等现在比较火爆的平台,作者、编辑等相关人员都可以在自己的账号上发布相关的小视频,也可以在自己的直播间与潜在读者讨论书中的某一章节或某一主题,让读者对本书的出版充满期待。

在图书出版后,一方面,要在最快的时间内铺货,这里既有线下实体书店的上架,还有天猫、京东、当当等各大网站的图书上架,让读者在第一时间能够畅通地购买到该书;另一方面,图书要有针对性地铺货在相应的旅游景点,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第一时间看到该书。同时,针对本书的内容,要组织相关人员写书评,在相关媒体上推荐该书;要组织相关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召开图书研讨会,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要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借助读书形式,到某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开展相关的边读书边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抽象的非遗文化的理解;要开展作者签名售书或者图书创作分享会,可以将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及采访过程的精彩事件与读者分享,增加本书的温度,也让图书内容变得更加丰盈。

再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多在民间。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图书不只适合大都市的人们阅读,也适合广大的农民朋友阅读。我们在传统渠道、新媒体都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要考虑巨大的馆配市场。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质且丰富的出版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发展历程、传承过程及传承模式创新、挖掘过程等都是优质的出版资源。文化旅游类图书是最适合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最佳形式;要结合不同的游客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类图书,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要融入新媒体元素,文字、圖片、视频等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非遗文化。在图书推广方面,利用多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 让读者能畅通地接收到该书的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央电视台.传承:活起来的非遗文化[M].江西美术出版社,2019.

[2]施英巍.画给孩子的二十四节气[M].吉林美术出版社,2019.

[3]曹德明.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套装全4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4]保冬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大系[M].明天出版社,2018.

[5]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M].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8.

[6]邢小军.印象非遗[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