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锁髓内钉与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疗效差异

2019-10-11韦家志王洪郭万兴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9期
关键词:交锁四肢髓内

韦家志 王洪 郭万兴

(广东省陆丰市人民医院 陆丰 516500)

四肢骨折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骨折类型,发生四肢骨折时病情严重,容易合并软组织或周围血管损伤,而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是指患者骨折在接受相应的治疗后仍未愈合,经X 线检查显示骨端分离[1~2]。目前,内固定是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主要方法,但植入物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手术效果。本研究比较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钢板螺钉固定这两种方法对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2 月~2018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40 例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中男11 例,女9 例;年龄28~68 岁,平均年龄(42.15±2.63)岁。对照组中男12 例,女8 例;年龄27~68 岁,平均年龄(42.12±2.4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3]: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无手术禁忌,且各项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4]: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合并严重的脏器受损或其他骨折。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麻醉起效后,剥离骨折端周围组织,直至骨折端充分暴露,彻底清理骨折端,用骨刀将多余的硬化和软组织去除,并用扩髓器对骨折的两个断端行扩髓处理,取自体髂骨进行骨块植入,在C 臂机透视下完成手术,复位满意后,置入髓内钉固定,最后逐层缝合。

1.3.2 对照组 行钢板螺钉固定治疗。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麻醉起效后,剥离骨折端周围组织,直至骨折端充分暴露,彻底清理骨折端,用骨刀将多余的硬化和软组织去除,若发现骨折端感染则进行充分的冲洗和引流。选择长度适宜的加压钢板,取自体髂骨进行骨块植入,在C 臂机透视下完成手术,置入螺钉固定,最后逐层缝合。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2)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包括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深静脉血栓、感染、关节活动受限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4)随访6 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优良率。疗效评价标准[5~6]:优为治疗后,患肢无畸形,且骨折端愈合良好,关节活动正常;良为患肢有轻度疼痛感,关节活动度>80°,骨折端愈合较好;差为患肢重度疼痛,患肢活动度<75°,骨折端未愈合。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2.3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四肢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但治疗后多伴有并发症,其中治疗后骨不连是最常见也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因素较多,骨折端血流动力学障碍、四肢牵引过度、骨折端固定不当、伤口周围软组织条件差等均可能会导致四肢骨折患者治疗后并发骨不连。目前,手术是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主要方法,以内固定方法为主,但植入物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治疗效果。内固定植入物主要包括两种,带锁髓内钉和加压钢板,后者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将骨不连端进行连接,并为原有的断端提供生物力学环境,加快骨折端的愈合速度,加压钢板对于纤维软骨生长和钙化有更积极的促进作用[7~8]。但是,加压钢板内固定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相对偏大,病症严重时需要选择较长的钢板,这会影响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9]。而交锁髓内钉固定则可以弥补加压钢板内固定的缺陷和不足,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优势更为突出。

本研究比较了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钢板螺钉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从有效性和安全性两方面体现了交锁髓内钉固定的临床治疗优势和价值,这主要是因为髓内钉固定采用的是中心固定方法,该法的力学分布相对较为均匀,骨折断端固定效果更好,加上手术的切口和创伤性较小,基本上不会对周围骨膜和软组织造成损伤,而且术后恢复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患者可早期进行下床锻炼和运动,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病情的康复速度[10]。综上所述,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优于钢板螺钉固定疗法,可优化手术指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且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交锁四肢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跟踪导练(四)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