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9-10-11曾昭江刘云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校企专业

曾昭江,汤 怀,刘云鹤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随着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各行各业对互联网开发的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从2014年开始招生,当年招生报到114人,到2015年招生报到达252人,呈现成倍增长的趋势。根据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分为移动互联网开发和应用软件开发两个专业方向。目前,软件专业随着学生人数基数的不断增长,由于受师资、学习环境、学生个性、就业观念、基础教育、招生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学习完大一的课程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种差异的存在,将会导致设计教学时起点无法明确、教学方案难以平衡、教学评价难以准确把握等问题。倘若按照传统的方法将学生们安排在相同的教学层次中,也就是教育者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案及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相同的内容且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这样将会导致软件技术基础好的学生由于学习不到更多的新鲜知识和技能而削弱了求知欲望,而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及时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自信心不断降低,甚至导致厌学。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职业教育应该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本课题提出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表1 特征值数据表

一、加权平均法构建分层次教学的分类模型

分班教学是实现分层次教学模块改革的基础,影响学生层次划分的依据不仅有定量的因素,如入学成绩、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分类测试成绩、竞赛成绩等;也包括一些定性的因素,如学缘结构、主观意愿、学习兴趣等。若划分不好,将起不到效果而白白浪费精力,甚至于打乱了教学秩序。分层次教学很难定量分析,可以采用分类的方法进行了解和认识。学生个体素质难以定量分析,素质高低界限模糊,我们试图用加权平均分析方法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分类。把需要分组编班的学生有n项与分组相关的因素,可看作一个集合Xn={x1,x2,…xi,…xn},对应有n项加权指标Fn={f1,标识其个性特征值,其加权平均分类模型可用公式来表示

为叙述方便,我们列举了2015级软件技术专业10名学生的数据为例,将10名学生的入学成绩(0.15)、大一课程成绩平均值(0.25)、分类测试时成绩(0.15)、竞赛成绩(0.05)、学缘因素(0.1)、主观意愿测试分数(0.2)、学习兴趣测试分数(0.1)等7项数据标识学生的特征值,数据集合为Fn={0.15,0.25,0.15,0.05,0.1,0.2,0.1将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出平均值,具体数据见表1。

加权特征值可根据分层后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动态调整,使分层的机制效应达到更佳。

二、以工作室为载体进行分层次教学模式改革

为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软件技术专业可紧密联合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联合企业在校内建设工作室,依托校企共建工作室,开展项目化开发及实践教学工作,实施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有利于软件技术人才高质量培养及人才的快速成长。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通过校内科创开发中心工作室的建设,吸引了一批热爱专业实践的同学加入。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开发类、网站UI设计类、APP软件设计与开发、移动端互联网应用产品开发等。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带领学生探究项目开发方法、最新开发技术,充分利用工作室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一起分享项目、讲演项目,参加各类创新创业作品开发,提升项目开发能力和水平。受此积极带动,通过两年的建设期已经完成工作室的全面建设工作,工作室的建设已覆盖了学校各个专业群,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于2016年通过省教育厅重点建设专业验收。经过两年的检验期,基于校企共建工作室的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成效显著,成绩突出。为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并带动更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工作,积极推进“校中厂”校企深度融合,开拓校外业务,为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搭建真实的项目平台,形成了专业分层次教学模式中的较高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工作室,将工作室人才培养承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部分任务,积极与企业合作,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实现双主体育人,党支部书记参与工作室学生管理,通过吸收优秀在校生进入工作室学习,将这批优秀学生工作室进行精心培养,以其带动本专业的其他学生,影响身边的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基础主体作用,发挥工作室人才培养的作用。校企共建工作室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分层次教学模式促进项目化课程建设

纵观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大多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性知识不够重视,且基础薄弱,偏重于实操,但实操依赖于教师的操作步骤,缺少举一反三对知识技能迁移的能力。其主要原因是轻视实操课前的理论知识课程讲解,一些实操课程缺少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这将造成恶性循环,理论不愿意学习,实操又不能进行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时间长了学生学习兴趣没了,再讲后续的课程学生就更缺少热情,对专业教学的老师要想上好课程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信息技术类课程在以理实一体课程为主,不仅仅是纯实践动手的课程,其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这要求我们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特别是项目化课程,教师需要有实际项目方可进行教学。而通过分层次教学工作室模式的创建,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工作室建设,以工作室作为实际切入点,将企业的项目引入工作室,通过建设的项目,转化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课堂项目。

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行项目化教学的难点问题是项目建设。如何建设项目,如何获取项目,对于教师来说都是难点,要解决问题需要通过自身建设,然后进行项目转换,再将项目融入实际课堂教学。首先校企共建工作室,通过工作室来引进企业项目、自建项目、承接企业项目、学生竞赛项目,然后将项目转化成课堂教学实践项目材料。从校企工作室建成后,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施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堂教学与工作室项目有机融合,不仅培养了信息技术人才,同时也提升了教师项目建设、教研科研、社会服务等能力。通过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把平时零散的知识点通过项目建设方式以串连起来,最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通过将工作室成功开发的项目作品,经过专业教师的打磨,由课程负责人牵头将项目转化为课堂可实施的教学案例,融入教学过程和实训操作中,并完成课程教材的编写、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研究改革、B类C类课程改革建设,同时将课程教学中发现的优秀学生推荐其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以能力为本位,推行“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对接。

四、结语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专业课进行分层小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学边练,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传统的课堂搬到实训室、工作室,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与实践,教学过程中边讲边练,将任务驱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融入教学全过程。改革考试考查方式,减少传统的理论考试,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推行“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采用上机操作考试代替传统试卷考试的模式,尽量使用实训基地实地考核,以检验学生的实操能力。开展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逐步掌握高职教育规律,转变职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能有效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不断解决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育教学艺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校企专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课程改革探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软件技术的组合逻辑电路模型分析与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