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初探
——以《餐饮服务与管理》为例

2019-10-11郭卫娜万方秋冯淑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餐饮技能中职

郭卫娜,万方秋,冯淑玲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旅游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一、中高职衔接的政策背景

中高职教育衔接不畅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引起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已连续出台多份文件,积极支持职业院校对中高职课程衔接和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实践和探索。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制定的《广东省厅属院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政策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并专门发文要求推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或一体化的改革和实践。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中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衔接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衔接的现状

目前,我国放宽了中职学生升入高职的比例,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招收中职生的比例较小,因此对中职生源并未独立编班,或与普通高中生源混合编班,使用同一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衔接落空。

即使有部分高职旅游类专业通过中职对口招生或自主招生或三二分段招生招收较多的中职生,对中职生源已独立编班,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效果有所改善。但由于同一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招收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中职学校,或不同的中职专业等方面的原因,或者由于中高职就课程衔接沟通和研究不够,导致中高职衔接课程的一体化程度还不高。

(二)中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及其内容体系衔接不畅是普遍现象,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远未建立起来。具体表现为:高职阶段的中职学生生源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跟不上;中高职部分专业课和实践课重复,课程内容和教材大同小异,甚至实践课出现倒挂现象,即出现高职不“高”的状况。导致中职生源在高职阶段出现厌学现象,严重打击了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中职生源升学没有达到知识和技能增值、求学生涯进步的预期,造成学生个人资源、学校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进行中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改革,构建中高职相衔接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是非常紧迫的事情。

三、中高职衔接的《餐饮服务与管理》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餐饮服务与管理》既是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的核心课,也是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核心课,在专业课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实践性,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职业岗位的中高职衔接课程培养目标

中高职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体现“能力递进”。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熟练掌握餐饮服务知识、技能,了解相应的基层管理知识,受酒店和餐饮企业欢迎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定位为服务于高星级饭店及同类型企业餐饮部门的复合型、国际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高职旅游类专业各自面向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不同,职业岗位呈现由服务员到管理人员的递进发展。本课程中职阶段培养的岗位目标是中级餐饮服务人员、基层管理人员(领班);高职阶段培养的岗位目标是高级餐饮服务人员和餐饮企业经营与管理人员(如:主管、餐厅经理)。

(二)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中高职学生认知能力递进的规律,高职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应当在中职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增量,呈现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即中职是基础,高职是提升。最终提高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并增强高职院校对中职学生的吸引力。

因此,在《餐饮服务与管理》的课程设计上,中职阶段应侧重掌握餐饮服务和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中餐、西餐、酒水等餐饮服务的程序和操作技能,加强餐饮服务人员基本素质训练等,总体达到国家职业标准四级水准(中级),为高职阶段进一步学习餐饮运行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高职阶段则分为服务实操模块和管理知识模块,实操模块在中职餐厅服务技能掌握的基础上,侧重中、西餐主题宴会服务,进一步提高餐饮特别是主题宴会服务标准、实操摆台速度和美观度,培养学生的主题宴会设计能力,其职业能力达到国家职业标准三级以上水平。管理知识模块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根据餐饮企业组建和日常营运设计教学项目,包括餐厅选址与布局、菜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管理、营销策划等内容,同时融入创新创业能力的塑造。中高职两个阶段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差异如附表1。

(三)基于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对比分析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内容设计

中高职课程一体化设计要在中高职两个层次的职业资格标准指引下,将中高职课程内容与各自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进行对应,对现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与系统设计,做到知识递进、技能递进、素质递进。

本校旅游管理专业《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自专业设置之初即开设,已有十余年。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该课程有较大变革。以往是开设《餐饮运行与管理》和《餐厅服务技能实训》两门课程,分别为54课时和28课时。两门课程同时开设,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实施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若不是同一教师授课,教师课前缺少有效沟通的话,也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课程内容特别是实训课程和中职课程重复率较高,为达到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修订了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其教学项目,课程共计64课时,理实一体,理论36课时,实践28课时,不再开设《餐厅服务技能实训》课程(见附表2)。

(四)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评价体系

为考查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达标情况,制定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案。过程考核包括课堂表现、课堂纪律、出勤情况以及作业和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所占比重为40%;期末考核所占比重为60%。

过程考核,中职阶段主要侧重于纪律、出勤和基本服务技能小测成绩;高职阶段则侧重于具备一定智能型和复杂性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比如撰写一份餐厅选址方案、制定一份金婚主题的宴会菜单等,综合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得分。期末考核,中职阶段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服务能力的培养,高职阶段注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对策划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四、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中职教师、高职教师、企业专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不仅针对于《餐饮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在中高职院校合作过程中,都应加强双方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双方应互派教师前往对方院校调研、学习。形式应该多样,交流应该深入具体。形式上包括专业教师座谈、学生座谈、课堂观摩学习、企业岗位和任务调研等。内容应包括开设课程前交流,中高职教师、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制定课程标准、教案、教学日历等教学文件;教学过程中也应保持密切联系,针对学生特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情况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及时、有效的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二)中职、高职、合作企业合作开发和编写教材

本着中高职人才培养知识、技能、素质递进的原则,结合中高职课程教学的差别,开发中高职一体化的系统教材。中高职教师应适时到学生实习企业进行下企业锻炼,了解中高职学生在岗位分工中的不同,并与企业相关岗位从业人员深入沟通,共同开发贴近行业企业、以学生为本、实用性强、符合现代社会和国际餐饮服务发展趋势的《餐饮服务与管理》中高职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多设计一些结合岗位任务、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充分体现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三)建设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中高职教师应积极开发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实现教案、课件、教学视频、题库、案例、讨论、作业等所有教学资源上网。结合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共同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互通有无,丰富教学资源。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有效避免地域、时间方面的困难,实现教师远程良好互动。高职教师也可以利用平台主动了解中职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做好前期教学准备,使中高职阶段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实现更有效的衔接。

附表1 中高职两个阶段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目标比较

附表2 中高职餐饮课程内容设计对比

猜你喜欢

餐饮技能中职
可怕的餐饮外卖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在餐饮外企挥洒精彩人生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送外卖送出的“餐饮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