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以《旅游市场营销》为例

2019-10-11周伊萌彭惠军黄翅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双语英文分层

周伊萌,彭惠军,黄翅勤,王 鹏

(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和推动下,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带动了我国国际旅游的高速发展,各地入境旅游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从国家到地方,都加大了开放的步伐,向世界各地游客展示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在此历史机遇下,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开放将急需一大批精通英语,又具备丰富行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语课程的开设不仅为我国发展国际旅游提供储备人才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地方院校在区位、师资、生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这为高质量地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活动造成了困难。对此,国内学者针对地方高校,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育、教学的探索。邓秋霞针对广西省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基于CBI教学理念即基于特定主题或学科内容进行语言教学的理念的教学改革措施;唐淑慧探讨了沉浸式教学在旅游专业双语教育中的应用,提出应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养成和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陆霖、肖曾艳、张西林运用SWOT分析法,对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从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多方面推动改革;吴国琴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特别提出应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实施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等方式,提高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水平。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不同角度的探讨对于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但所探讨的领域依然十分有限,且缺乏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基于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将频次分析、交叉分析与词频分析相结合,从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英语水平角度对双语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进行研究,力图探索分层式教学在双语教学应用中的可能性。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衡阳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湖南省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地方高等学校,其旅游管理专业成立于1994年,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旅游行业精英,目前开设有《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两门双语课,其中《旅游市场营销》双语课程为校级优质课程,至今已开设11届,故以该课程为例来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基础研究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衡阳师范学院2016与2017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共135人。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双语教学认识、双语教学活动评价、双语教学效果评价、参与双语课程意愿、双语教学建议等方面。问卷调查时间为2019年3月28日至4月8日,发放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29份,有效回收率为95.56%。对于前五部分的调查内容,采用频次分析和交叉分析,通过统计数据来验证基于学生英文水平进行分层次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六部分即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建议进行内容词频分析,生成过滤后的高频词,可以找出学生关注的双语教学重点。词云图中越突出的词则表示其所获得的学生关注越多,通过这种方式,本文将进一步完善双语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三)样本概况与分层

在学生对自我英文水平的主观评价方面,认为水平一般的占56.59%,较低的占35.66%,很低的占5.43%;认为较高的为2.33%,认为自己水平很高的为0%,这反映出学生对自身英文水平表现得非常不自信。在英文水平的客观评价方面,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测定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工具之一,在被调查的129人中,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占71.32%,而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只占8.53%。同时,将大学英语课程成绩纳入考量范围,大多数被调查者成绩区间集中在70-79分(44.96%),其次是80-89分(34.11%),90分以上的仅为5人(占3.88%),70分以下的占17.06%。从客观成绩的反映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英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二、双语教学分层评价的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通过调查,有74.42%的学生表示对双语课的了解主要来自教学计划;对双语课授课教师的了解程度,有56.59%的学生表示一般,表示不了解的占24.03%,表示非常不了解的占1.55%。总体看来,大部分学生是被动了解和接受双语课,且对授课教师的了解程度非常不乐观。

在学生看来,开设双语课是有必要和很有必要的占比分别为40.31%和37.21%。参加双语课的学习,有68.22%的学生表明是为了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其次为了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占11.63%。这说明,虽然学生目前是被动了解和接受双语课,但双语课的开设在他们看来是对自己有利的。同时也反映在双语课上,学生更为看重的是外语知识和能力,其次才是专业知识和能力,这种情况在施行双语教学改革中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二)学生对双语教学活动的评价

目前《旅游市场营销》双语课所选用的教材为国外原版国内影印的英文教材,68.99%的学生表示难度适中,25.88%的学生表示偏难,5.43%的学生表示偏易。为了防止学生对教材阅读困难,这门课的授课教师在每次上课前为学生编写了预习讲义以辅助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和理解,发放预习讲义这一环节,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的学生占51.16%和31.78%,说明预习讲义是很受学生认可的。

在教师使用外语授课的比例方面,54.26%的学生认为英文比例应占50%及以上,19.38%的学生选择英文占比50%以下,22.48%的学生认为没有统一标准,3.88%的认为可以全部使用英文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情景模拟法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占82.95%,其次被选择较多的依次为视频教学法(54.26%)和案例分析法(44.19%)。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英文水平层次的学生对双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偏好,本研究对这两个变量做了交叉分析(附表1),结果表明英文水平偏低(60-69分)的学生倾向于情景模拟和视频教学的方法;水平中等(70-79分)和良好(80-89分)的学生倾向于情景模拟、视频教学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而水平较高的(90分以上)的学生倾向于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三)学生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对双语课的接受程度方面,62.79%的学生表示基本上能听懂,6.2%的表示能听懂,仍有31.01%的学生表示听不懂,这一比例与学生对自我英文水平的评价比例基本一致。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不同英文水平与双语课接受程度之间的差异关系,本研究对这两项统计变量进行了交叉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中等至良好水平的大部分学生在双语课上表示基本上能听懂,而处于中等水平以下的大部分学生在双语课上表示听不懂。这说明学生英文水平不一样,对双语课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

在对双语教学质量的评价方面,学生认为基本满意与很满意的占51.07%,持中立态度的占40.31%,可见《旅游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质量尚可。学生认为影响双语教学效果两大主要因素分别为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各占比34.88%和34.11%。显然,教师选用的方法和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在学生看来非常重要。

(四)参与双语课程的意向

在学生心态方面,40.31%的学生对双语课的学习感到有压力,6.2%的学生认为压力非常大,认为比较轻松和非常轻松的分别占23.26%和1.55%,认为不确定的占28.68%。这说明对双语课的学习,学生是普遍感到有压力的。值得注意的是,英文水平越高的学生,对双语课学习感到的压力呈递减趋势。因此,将英文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可以大大消除学生对双语课学习的压力,进而能营造良好的互动、互助学习氛围。在考核方式上,大部分学生不太希望参与传统的闭卷考试,而倾向于更灵活的小组展示。在考试所用语言方面,学生英文水平越高则越倾向选择使用英文进行考试。

在成绩构成方面,学生所支持的比例最高的为平时和期末考试(查)各占50%;其次是平时占70%,期末考试(查)占30%。在对双语课成绩的预测方面,选择70-79分的占40.31%,60-69分的占31.01%,80-89分的占23.26%,这一比例与学生大学英语课成绩分布比例趋同。

(五)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建议

在学生所提的建议当中,由于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词云图中最显著的词语为“学生”,其次为“课堂”“情景”“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气氛”“氛围”这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分别出现,且处在比较中心的位置(图1)。对于较显眼的“英语水平”,学生详细说明了希望教师考虑整体英语水平,在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齐的情况下如何调动课堂气氛很重要。

图1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建议词云图

(六)调查总结

就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与学生的英文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但语言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想让学生在短期内提升可能性不大。然而对英语水平信心不足、能力层次不齐、对双语学习感到颇有压力但又认为双语学习是有必要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来说,继续推进双语课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跨越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展双语教学改革,针对学生语言能力制定教学方略,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高现有双语课程教学质量。从学生的诸多建议中也不难看出,学生们希望教师可以针对不同英语水平调整教学策略,保证知识的有效传递。

三、分层式教学法在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分层式教学法主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及潜力倾向,科学地把学生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指导、作业和考核方式,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一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践行“因材施教”理念,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营造和调动融洽的课堂氛围,利于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对分层式教学法的理念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和利用,以有效地解决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一)教学对象分层

在分层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可以将学生大学一入学开始根据他们的毕业目标、个性差异和英语水平划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班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可将英文基础较好、自主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分成双语课1班,在教学上多采取启发式和案例分析式;将英文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分成双语课2班,在教学上多采取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将英文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低、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分成双语课3班,在教学上多采取情景模拟和视频教学方式,教师应多加监督。当然,这种分班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每学期学生的成长情况,及时调整班级划分,让学生在所在的班级中能够轻松地融入学习氛围。

(二)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的分层主要依据课程内容难度的高低。以《旅游市场营销》为例,为双语课1班、2班的学生发放全英文预习讲义,3班的学生发放中英双语预习讲义,将重、难点加粗标黑,并要求3班的学生将不懂的英语词、句掌握消化,否侧难以提升语言基础。在教学上,要求1班、2班的学生将重点、难点理解、消化,另外要求1班的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每次课后用英文进行总结;要求2班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情景剧的方式用英文进行展示或组织小组讨论;而3班的学生只要了解重、难点含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情景剧的方式,用中文对特定部分的内容展演出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分层

《旅游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层次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学生对英文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针对不同班级的英文基础,首先限定需要掌握的关键词数量,其次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制定不同的要求,比如“MarketingChanne”(营销渠道)这个关键词,3班的学生只需要理解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种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帮助商品、服务所有权转移的所有企业和个人;2班的学生在理解它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要求用英文举出案例来解释;1班的学生掌握它的英文原义并用英文举出案例来解释。

(四)考核方式分层

教学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最直观、最高效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辅助手段。根据本研究的调查,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对1班采取全英文的闭卷或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对2班采取全英文的开卷考核方式;对3班采取中英文各占50%的开卷(双语题目,采用英文或中文作答皆可)或小组展示的考核方式。在期末总成绩方面,1班、2班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各占50%的方式计总成绩,3班采用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的方式计总成绩。考核方式的分层,既能激发1班、2班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减轻3班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他们对用英文学习专业知识的不自信心理,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逐步提升外语能力和专业知识。

四、结语

对于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双语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途径,它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实践,其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为每个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提升双语教学效果和质量,达到设置双语课的目标,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打开国际视野,在学科领域上有更高的提升。

附表1 不同英文水平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猜你喜欢

双语英文分层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