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阶梯思维方式干预应用于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19-10-10张佳佳顾宇丹施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9期
关键词:存活负性颅脑

张佳佳 顾宇丹 施炜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南通 226001)

颅脑损伤为常见神经外科疾病,其发病率较高。部分患者在受到创伤时会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加重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障碍,若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救治,会威胁其生命健康〔1,2〕。而老年患者因年龄较大,其各项生理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在受到损伤后需给予有效的治疗与干预,以挽救其生命、改善其预后效果〔3〕。常规干预主要采用传统救治流程,为其建立静脉通道、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等,但患者颅脑损伤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常规干预所取得的应用效果不佳〔4〕。降阶梯思维指在急诊临床领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鉴别诊断过程中,按照其疾病严重性,鉴别患者是否存在致命危险因素等,在治疗过程中分清轻重缓急,对于提高整体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得尤其重要〔5,6〕。本研究将降阶梯思维方式干预应用于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中,并探究其对患者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负性情绪与存活预后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给予常规干预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给予降阶梯思维方式干预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平均(75.43±6.54)岁;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3~5分(轻度昏迷)30例,6~10分(中度昏迷)25例,≥11分(重度昏迷)20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8例,跌倒伤23例,重物砸伤16例,其他8例。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60~86岁,平均(75.98±6.78)岁;GCS评分:轻度昏迷31例,中度昏迷26例,重度昏迷18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9例,跌倒伤24例,重物砸伤15例,其他7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 均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及临床表现等确定为颅脑损伤;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合并心、肝、肾及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伴随恶性肿瘤;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等;治疗依从性差。

1.4方法

1.4.1对照组 给予常规干预,即在患者入院后由医护人员采用常规入院治疗流程,将其送至抢救室,并为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氧气吸入,确保其呼吸通畅;对于重症患者,医护人员注意对其进行心电监测,并观察其皮肤、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脱水剂降颅压治疗,同时联络好各科室相关人员,做好患者转运准备。

1.4.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降阶梯思维方式干预,具体如下:(1)医护人员注意在将患者送入抢救室的过程中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对于清醒的患者,及时询问其病情,了解其是否存在腰椎疼痛、背部疼痛、肢体疼痛、颈部僵硬或活动受限等表现;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医护人员注意向患者的陪同人员了解患者受伤原因及过程,了解其是否存在其他合并损伤。(2)医护人员及时将患者送入抢救室,抢救流程与对照组一致,同时注意通知影像室,准备好相关设备,以便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对于高度怀疑肢体、颈椎受损的患者,医护人员及时通知医院CT室,尽快对其进行诊断。(3)对于高度怀疑肢体损伤或颈椎受损的患者,医护人员在进行气管插管过程中注意对患者的损伤部位进行固定,为其选择最适摆放体位,以免出现二次损伤;在给予患者插管时,注意力度轻柔,避免力度过大导致患者乱动而使损伤加重。(4)医护人员负责将患者护送至影像室接受检查,检查部位主要有头颅、颈部、躯干及四肢;对于存在骨折的患者医护人员及时通知骨科与神经外科等科室的医生进行会诊,同时制定好抢救流程。

1.5观察指标

1.5.1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7〕对干预前后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总分为0~100分,其中下肢运动评分总分为0~34分,上肢运动评分总分为0~66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其主要内容包括语言、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意识与反应、水平凝视及步行能力等,总分为4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好。

1.5.2负性情绪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8〕与抑郁自评量表(SDS)〔8〕对干预前后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其中SAS量表标准分≤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量表标准分≤53分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1.5.3存活预后效果 采用GCS评分对干预后患者的存活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恢复良好:GCS评分5分;中度病残:GCS评分4分;重度病残:GCS评分3分;植物生存:GCS评分2分〔9〕。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对比 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存活预后效果对比 观察组干预存活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n=75)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对比分,n=75)

表3 两组存活预后效果对比〔n(%),n=75〕

3 讨 论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内环境稳定性较差,且在出现颅脑损伤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病,使其器官功能衰减,最终导致脑损伤较严重〔10〕。此外,患者在出现颅脑损伤后意思障碍时间较长,极易出现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等障碍,使其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因此需高度重视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11〕。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为降阶梯思维方式干预的应用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了解其病情与临床表现,并通过与其他科室做好工作交接情况,使患者可尽快接受相关检查与治疗等,做到早期针对性治疗。同时在干预过程中避免出现干预措施应用不恰当的情况,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12〕。

颅脑损伤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危重病症之一,在受到损伤后后患者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运动及神经等功能损伤,对其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13〕。临床上针对路南损伤常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患者常因自身疾病、治疗与干预等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会对其正常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给予患者有效、合理地干预措施尤其重要,可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预后效果〔14〕。本研究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原因为降阶梯思维方式干预的应用可协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并将患者及时送至抢救室,使其尽早得到救治,尽可能使患者心安〔15〕。同时对于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医护人员在插管过程中注意插管力度,并做好插管固定、协助其摆放好体位,避免出现二次损伤,减轻其疼痛,进而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

颅脑损伤属于高能量的损伤疾病,患者在患者病后会出现脑血肿、开放性颅脑创伤等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加重其病情。而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生理状况较为特殊,结合其生理功能等使其病情变得较为复杂〔16〕。因此,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有效干预方式。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存活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原因为降阶梯思维方式干预的应用可对患者的症状进行鉴别,了解其病情发展情况,从严重疾病至一般疾病,从发展迅速至发展缓慢的疾病依次进行鉴别,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对其病情进行判断与分析,针对其病情进行有效干预,能够迅速解决患者的各种情况。通过对其病情进行评估,了解其基本情况,进而给予有效干预措施,并根据其病情程度给予针对性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存活预后效果〔17〕。

综上所述,降阶梯思维方式干预应用于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中,可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缓解其负性情绪,并有效改善其存活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存活负性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