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的教育》导读课(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2019-10-09朱美仙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爱的教育名著意大利

朱美仙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爱的教育》的作者、作品、译者、译作及其主要内容,学习阅读外国名著的基本步骤、方法。

2. 阅读《我们的老师》,简要概括故事情节,尝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学习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小说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名著阅读的基本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以《我们的老师》为例,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味人物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对话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PPT1 世界地图)同学们,这两年网上有一句话非常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同学们,世界那么大,从中国走向世界各地,我们可以借助什么交通工具?

生:飞机、船、高铁、汽车、火车。

师:很好,谢谢你。世界那么大,我们可以乘坐飞机、汽车、火车、高铁等。几乎所有的交通工具,我们都想到了。不过,在美国,有一个女诗人,她告诉我们不一样的方法。我们来读一下她的诗。全班齐读。(出示PPT2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生(齐读):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静静地打开一本书吧/阅读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静静地打开一本书吧/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

师:狄金森告诉我们,周游世界一个更为节俭的方法是什么?

生:读书。

师:非常好。大家都读到了。读书是一种可以让我们穿越古今中外的很好的办法。今天,就让我们拿起一本书,走进一个遥远的国度,认识一群外国的朋友,接受一场别样的教育。这本书的名字叫?

生:《爱的教育》。

(出示PPT3 《爱的教育》导读课(第一课时))

二、导读:一读封面,二读作者简介、作者序言,三读译者简介、译者的话,四读目录

师:之前大家有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外国名著?(出示PPT4 外国名著怎么读?)

生:没有。

师:哦,大家都没有读过。那么,这节课我们来讨论如何读一本外国名著。

师:读书读“皮”,读报读题。请大家首先把封面上的几行文字读一读,包括书名、作者、译者。

生(齐读):《爱的教育》,意大利,埃·德·阿米琪斯著,王干卿译。

师:好。这本外国名著,我们先从哪里开始阅读呢?

生:作者或书的简介。

师:嗯,都可以。不过,我想问一问,你们去过意大利吗?

生:没有。

师:是的,我也没有去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先去了解一下意大利?请大家速读PPT上关于意大利的文字。1分钟之内。(出示PPT5 【链接】意大利共和国)

生(默读):

简称“意大利”,国土面积为301333平方公里,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组成,人口6074万,主要是意大利人。讲意大利语,个别边境地区讲法语和德语。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罗马,人口277.4万。

意大利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的创始会员国,还是申根公约、八国集团和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意大利共拥有4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意大利在艺术和时尚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米兰是意大利的经济及工业中心,也是世界时尚之都。米蘭时装周是国际四大著名时装周之一(即米兰、巴黎、纽约、伦敦时装周),被认为是世界时装设计和消费潮流的“晴雨表”。

师:我们了解了意大利的基本国情。阅读一本名著,还要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请大家速读《意大利的统一运动》,1分钟。(出示PPT6 【链接】意大利的统一运动)

生(默读):

【背景】①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大部分地区和邦国受外国控制。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把统一提上日程,又为统一创造了客观条件。

【过程】①对奥战争:1859年联合法国对奥作战,1860年基本完成了北部意大利的统一。②加里波第远征:l860年加里波第组成“红衫军”,远征南部两西西里王国,成功后合并于撒丁王国。③1861年意大利北部、南部基本统一,意大利王国宣告成立。④1870年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师:《爱的教育》的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统一运动前后,即1870年前后。为了国家的统一,数万意大利人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历经几十年艰苦的奋斗,终于实现了祖国的统一。

师:这是老师今天带给大家阅读国外名著的第一计,请大家齐读。(出示PPT7)

生(齐读):外国名著怎么读?了解国情第一计。地理政治粗知道,时代背景要清楚。

师:同学们,了解了国情和时代背景之后,我们接着来了解作者、作品。请大家速读作者简介、作者序言,划出作者的主要经历、代表作品及这本书的创作过程。2分钟内。

生默读,做笔记,师巡堂。

师:作者的主要经历、代表作品都在简介中一目了然,下面请大家齐读。(出示PPT8)

生(齐读):埃·德·阿米琪斯(1846-1908),意大利十九世纪最著名的作家。游记有《西班牙》《荷兰》《伦敦记事》《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美国游记》等;社会题材的作品有《朋友们》《爱的教育》《大西洋》,其中《爱的教育》使他成为世界级作家。

师: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爱的教育》。那么,这本书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请女同学朗读“作者序言”。

女生(齐读):这部书特别奉献给九至十三岁的小学生。该书的题目又称“一个小学生一学年的故事”,是由意大利某市立小学一位四年级学生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此书是直接出自他的手笔,并依此出版成书。他日积月累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他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感……希望你们能喜欢它,并从中获益。

师:读得很好。作者序言很明白地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创作过程及主要的内容。一个意大利市立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写的日记,外加他爸爸的批注,就成了这本书。它是一本日记体的儿童小说。(板书:《爱的教育》(意大利)埃·德·阿米琪斯日记+批注)

师:同学们,我又有一个新的疑惑,这本书是由谁翻译并传到中国的?

生:王干卿。

师:王干卿是中国翻译这本书的第一人吗?请大家速读第七页“译者简介”,划出译者的独译代表作、重要获奖成果;速读第8-10页“译者的话”,划出《爱的教育》书名的变更,及其在意大利、中国、世界的影响。(出示PPT9)

学生默读,教师巡堂指导。

师:王干卿的独译代表作大家都划出来。其中王干卿翻译的《爱的教育》曾获得哪些重要的奖项,请大家大声朗读第7页倒数四行。

生(齐读):曾荣获“中国少年儿童文学作品译作”头等奖,1999年“因了解意大利文化和在中国传播意大利文化方面所取得的功绩”,荣获“意大利政府文化奖”。

师:这就是老师推荐大家购买这本书的原因。目前中国共有60多个版本的《爱的教育》,老师比较了十几个不同的版本,专门为大家挑选了王干卿先生翻译的最优版本。请大家将第11页的《官方证书》朗读一遍。

生(齐读):官方证书。该证书授予《爱的教育》的译者王干卿先生,以表彰他在了解意大利文化和在中国传播意大利文化方面所取得的功绩。意大利驻华大使保罗·布鲁尼博士,1999年1月8日于北京。

师:从以上我们了解到,我们手上的这本书,的确是很了不起的,是“著作+译作”的完美结合。

师:这本书在意大利最初的名字叫什么?谁来说说?

生:最初的名字叫《馨儿就学记》,包天笑先生1909年翻译的;1924年,夏丏尊先生翻译这本书,取名《爱的教育》。

师:很好!掌声鼓励!这是这部作品在中国的名字。那么,这部作品最初的名字,在意大利文中叫什么?请大家继续找找。

师:很好,这位女同学找到了。

生:这部作品的名字在意大利文中就叫《心》!

师:很棒!你是在哪里读到的?

生:第8页倒数第2自然段最后一行。

师:很棒!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了解《爱的教育》的作者、作品创作过程、译者、翻译过程。(出示PPT10)对了,还有这部作品创造的奇迹。请大家齐读。(出示PPT11)

生(齐读):1886年在意大利发表,轰动意大利文坛,前两个月再版40余次,迄今销量千万册。在中国,2001年被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阅读书目之一;多次被评为中小学最佳课外读物。在世界范围内,被译成数百种文字和方言,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

师:这本书很厉害啊!我们了解了作者、作品、译者、译作,这是阅读外国名著的第二计。请大家齐读。(出示PPT12)

生(齐读):阅读名著第二计,了解作者及作品。译者译作要认识,历程影响都知道。

师:同学们是不是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读这本书了呢?

生:还有目录!

师:很好。还要阅读目录。(出示PPT13)请大家浏览目录,了解本书的结构和内容,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浏览,教师巡堂指导。

师:在这本书的内容、结构方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在每个月的后半部分,都有一个“每月故事”。

师:很好。

生:七月份没有“每月故事”。

师:你的发现很棒。请问,这本书一共有多少个月?

生:十二个月。

师:十二个月吗?我们把目录中的月份读出来。

生(齐读):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

师:大家读了,一共有多少个月?

生:十个月。

师:对了,十个月。这就是意大利小学一个学年的时间。小主人公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写日记,一共写了一个学年十个月。十个月中有一个月没有“每月故事”,那么,整本书有多少个“每月故事”呢?对,9篇。我们刚才说,这本书的内容是日记+批注,现在还要加上什么?

生:每月故事。

师:很好。你还发现了什么?

师:这本书的目录写着什么?跟其他书的目录有什么不一样?哦,一般的书的目录是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我们的教科书写的是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这本书的目录直接用月份做目录,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直接用月份作为章的名称,这是特点。

师:同学们再来读一读目录,每个月下面的标题。“十月,开学第一天”,读。

生(齐读):开学第一天/我们的老师/不幸事件/卡拉布里亚的孩子/我的同窗好友/宽宏大量的品德/我的二年级的女老师/在阁楼上/学校/帕多瓦的爱国少年。

师:大家从十月的10个故事的标题中,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涉及哪些人?哪些區域?

生:老师、同学、好友、家人。

师:还有哪些人?十一月份。清扫烟筒的孩子,万灵节。烧炭工和绅士,这些故事涉及哪些人?

生:社会上的人。

师:很好。这些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生:学校。

师:除了学校,还有哪里?比如十一月的“万灵节”。这是意大利的一个重要的节日,很多人参加节日活动。

生:社会、外面。

师:是的。学校内、学校外。通过大致浏览目录,我们是不是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师生一起梳理:小说的主人公叫恩利柯。这本书就是通过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视角,讲述他在一个学年里,校内外的见闻、感受,从而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师:目录很重要,可以让我们对书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这是老师带给大家的第三计。(出示PPT14)

生(齐读):阅读名著第三计,浏览目录不可少。结构编排啥特点?主要内容了于胸。

三、导读正文,以《我们的老师》为例

师:同学们,这本书在意大利原名叫《心》,在中国叫《爱的教育》,自夏丏尊先生首译后沿用至今。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领略这份“爱”、这颗“心”的内涵。(出示PPT15 “爱”的字体演变及含义)

师:“爱”的繁体字是象形字。字形就是一个人半弯着腰,双手捧着一顆心,张开嘴,在向对方诉说内心的爱。那么,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人与人之间,老师、同学、亲人之间,是如何表达爱的呢?让我们一起阅读第19页《我们的老师》。请大家边轻读划出描写帕尔博尼先生语言、动作的句子,完成下面的练习:1. 用简单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2. 说一说帕尔博尼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堂指导。

师:帕尔博尼老师主要做了哪几件事情?

生:组织学生做听写练习。

师:很好。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关心生病的长疱疹的同学,原谅那个跳上桌子捣乱的同学。

师:很好。还有吗?听写完后,帕尔博尼老师做了什么?他说了一段话。好,你来说说。

生:向学生自我介绍,希望融入这个班集体,得到学生的喜爱。

师:很好。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的情节梳理一下。《我们的老师》中帕尔博尼先生做了和学生打招呼、做听写练习、原谅捣蛋的学生,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情况、表达自己的心情等。从中可以看出,帕尔博尼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是一个慈祥的人。

生2:宽容的人。

生3:是一个看似严肃、令人敬畏,实际上很关心学生,把学生当作亲人的老师。

师:非常棒!我们已经分析过他怎么关心学生了。现在我们来读一读他对孩子们说的一番话,注意边读边体味帕尔博尼先生的心情。

生(齐读):同学们,我们将在一起生活一年。我们要十分珍惜这一年。你们要好好用功,做到品学兼优,我已经没有家庭了,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我母亲去年去世了,只有我一个人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们,我再没有别的亲人,也再没有别人对我钟爱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思念的了。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真心实意地爱你们,也希望得到你们的爱。我不想处罚任何人,请你们向我表明你们的颗颗真心。我们的班级是个大家庭,你们就是我的慰藉和骄傲。我不要你们做口头上的许诺,事实上,在你们的灵魂深处,我深信你们已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我要谢谢你们了。

师: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是感情不够。老师从先生说的第三句话开始朗读,大家边听边体会一下帕尔博尼先生的心情。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认真聆听。)

师:同学们,爱是什么?爱就是一个人,捧着一颗心,在向你诉说自己内心的爱意。在这里,帕尔博尼老师向全班54个同学表达内心的爱。阅读《爱的教育》,我们也要揣着这样一颗真诚的爱心,才能真正走进这本书里,才能真正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师:帕尔博尼老师的话是否感动了学生?大家齐读最后几句话。

生(齐读):那个站在课桌上的孩子走到老师跟前,用颤抖的声音说:“老师先生,请原谅我吧。”老师亲吻了一下他的前额说:“回去吧,我的孩子。”

师:很好。帕尔博尼先生关于爱的诉说是否获得老师的认可?

生:是的。

师:同学们,爱是一个人的吗?不是。爱是两个人的,是两颗心的沟通和关联。(板书两颗心)在这节课里,帕尔博尼先生的心和学生的心是相通的。

师:借助《我们的老师》,我们初步感受了《爱的教育》中真诚的爱!希望同学们都怀着这样的一份真心和爱,走进《爱的教育》,认识更多饱含爱的人。除了帕尔博尼先生,还有很多感动我们的人,比如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伦巴第的小哨兵等。这是老师带给大家的第四计。(出示PPT18)

生(齐读):阅读名著第四计,抓住事件理情节。人物特点如何说?有理有据不空谈。语言动作细圈画,人物情感深体会。

四、总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走进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交流了阅读名著的方法。第一计了解国情、时代背景,第二计了解作者、作品、译者、译作;第三计浏览目录了解结构内容;第四计梳理情节把握人物特点。希望这些方法对同学们以后阅读名著有帮助。

师:同学们,《爱的教育》这本书塑造了很多闪光的、感人的人物,那个每天半夜十二点爬起来帮助父亲抄写文件的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那个一边读书一边帮助父亲运柴的科列蒂……还有很多可爱的老师、同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

师: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希望同学们带着我们真诚的爱,阅读《爱的教育》。谢谢大家,下课。

(出示PPT19)作业:阅读《爱的教育》之《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P17-121),完成导学案。

【教学反思】

做孩子阅读的伙伴和导师

——《爱的教育》导读课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在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明确写道“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在实施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多读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还在“附录”中提出了课外读物的建议。的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理应受到老师们的高度重视,理应在学校、班级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但是,在农村的中学,长期以来,课外阅读被搁置一边,学生阅读得不到有效的指引和支援。作为农村基层的语文教研员,十几年来虽然经常呼吁,并坚持每年组织全县的师生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读书征文评选活动等,但是收效甚微,老师们依然把名著导读束之高阁,仅在考试前组织学生读一下名著阅读资料,或者开一张推荐阅读书单便算完成任务了。今年秋季,恰逢省教研室在全省组织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优秀课例征集活动,遂决定自己到学校去上课,希望借此带动一些老师,将名著导读真正落到实处。这就是我上课的初衷。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爱的教育》呢?说来简单。我的女儿正在上小学四年级。语文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编选了《爱的教育》的其中一篇《争吵》。我在陪伴她写作业的时候,重读了文章,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小主人公与好朋友科列帝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争吵,最后重修于好的情节,与孩子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贴近。而恩利柯的父亲对此马上变脸,严肃地教导他,并把尺子折成兩截扔到墙角的细节更引起了我对长期过分宠爱孩子的母亲角色的思考。于是,我顿时懂得了,这本书取名为《爱的教育》的良苦用心,遂上网精心挑选了王干卿先生翻译的《爱的教育》,带着孩子一起阅读。

我们既是母女,又是师生。每天作业完成,我就让她拿出《爱的教育》,一起读,或者默读,或者朗读。然后,在睡觉前,在吃饭的时候,或者在送她上学的途中,我就有意无意地提起这本书,提起书中的人和事。我们的交流是快乐的。她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她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往往会读出不一样的感受,给了我许多的惊喜。有一次,我说我很敬佩帕尔博尼老师,因为他没有亲人,把学生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即使在重病的时候也不忘谆谆教诲前来探望他的恩利柯,是我为人师表的榜样。而孩子呢,她说她喜欢的人很多,比如班里年纪最大的、是非分明、视恶如仇、经常保护弱小的卡罗内。这是情理之中的。但是,她又说,那个每天数钱、最爱钱的卡罗菲也不错。因为我也爱钱。我听了很诧异。当我进一步问她为什么爱钱的时候,她显得很诧异。她没有回答我,却反问道:“难道你不爱钱吗?妈妈。”我被问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我想说,孩子,钱是身外之物。君子生财取之有道。不是自己的钱我绝对不要。但是,我又觉得这样的回答很生硬。于是,选择了沉默。但是孩子那句“难道你不爱钱吗”的问话,一直压在我的心里。

那天晚上,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又捧起了《爱的教育》。我重新认真地阅读了《小商人》。我看到,卡罗菲每天都忙着数钱,忙着做各种小交易,经常以物换物,过后又后悔。在我的眼里,这个不爱学习、整天酷似忙碌的杂货商的孩子,的确不太讨人喜欢。但是,恩利柯说:“我喜欢他,他给我带来无限快乐。我们用砝码和称做买卖游戏,他熟悉各种货物的公平价值,懂得秤砣和砣星……”在孩子的眼里,卡罗菲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能带给他不一样的乐趣的孩子。在孩子的面前,我的看法显得多么固执,多么愚昧啊。

再往下读的时候,我看到不小心用雪球砸伤老人眼睛、害怕得要命的卡罗菲,终于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并上门请求老人的原谅,还把他的心肝宝贝集邮册送给老人,祈求老人的谅解。正如恩利柯的父亲所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心肠的孩子。那天晚上,我让女儿读了我读过的关于卡罗菲的故事,启发她思考卡罗菲是否仅仅只是一个爱钱的人。孩子的回答让我欣慰,也让我陷入沉思。平时家长、老师一直反复地诉说孩子们不爱读书,不会读书。其实,我们何尝真正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阅读,在孩子需要指引的时候,给予他及时的支援和帮助呢?

这就是我给县实验中学七年级(11)班的孩子上《爱的教育》导读课的初衷。我并不是以一个资深的教研员的身份,给老师们上一节名著导读示范课,并参加省市级的优秀课例评选;我也不是以一个高高在上的严肃的老师的身份,给学生们一堆所谓的训诫,或者开展一些花哨的活动,诱惑孩子们去阅读。我只是想,以一个喜欢阅读、喜欢《爱的教育》的读者的身份,陪着他们一起走进《爱的教育》,让他们和我一样从中获益;我也只是想以一个母亲的身份,给予他们,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大的孩子们一些必要的阅读的帮助和支援。

本着这样的初心,我依据教我女儿阅读这本书的经验,依据我自己少年时代阅读名著的经验设计了这节课。在我的少年时代,阅读方法是在沉默中摸索的,自己默默地读,默默地想,从没有人问我,你读了什么,也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读。直到那一年,遇到一位刚刚毕业的年轻老师,他鼓励我们去他宿舍的私人书柜借书,并在我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翻到正文时,漫不经心地告诉我,这是不对的。你要试着从封面、序言、目录开始阅读。不要只追求情节。后来,我还从他口中,知道了“跋”,知道了其他的阅读方法。这是我受用一生的指引,支援!从此,我的阅读开始有了步骤、方法。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书中的精彩情节,还有真实的生活中的作者,还有艰难的创作过程,还有一个个在我的青春留下烙印的场景。为此,我不止一次在我的日记本里写下对这位老师的无限感激。当然,也不仅仅是感激。

正是这样的阅读经验,促使我给实验中学的孩子们上了这一节名著导读课:一读封面,二读作者,三读译者,四读目录,五读正文。在正文的阅读中,梳理故事的情节,用心体味帕尔博尼老师的心情、感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节课,就是二十多年前我的老师无意之中给我上的,改变了我的阅读方式,将我引入阅读的明亮之途的那节课。我希望,我和孩子们的分享交流,也能给予他们一些帮助、一些改变、一些光亮,就像我的老师给予我的一样。

课堂交流中有许多惊喜,也有许多遗憾。尤其是我的点拨显得很生硬,有时候又很啰唆,不像一个有着二十年教学经验的中学高级教师,更像一个总是对孩子不很放心、啰唆的母亲。总之,离我自己期待的很远,很远。这些,都不一一赘述。我想用实验中学七年级(11)班语文科任老师赖丽贵老师昨天发给我的一张他的学生的微信截图的内容,结束我的讲述。那个孩子叫张国强,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说:“从未读过一本课外书,从不喜欢读课外书。自从读了《爱的教育》,我居然比较喜欢阅读了。”下班后,我收到赖丽贵老师转发给我的截图,我的眼睛瞬间湿润了。我想,我期待的,陪伴着我们农村中学那些几乎从没有读过名著的孩子,一起真正阅读的心愿,其实已经开始落地了。

亲爱的孩子,这就足够了!亲爱的孩子,你知道吗,那一刻,我的心里,满满的,都是感恩,都是幸福!

[*本案例荣获广东省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选一等奖,系广东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语文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3ZQJK01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爱的教育名著意大利
嗨,我不是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变魔术”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爱的教育》对中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走进陶行知 笃行爱的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爱在字里行间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