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歌唱的三腔共鸣

2019-10-09黄玉林

艺术评鉴 2019年16期
关键词:共鸣歌唱

黄玉林

摘要:笔者首次提出了“三腔共鸣是歌唱的灵魂”这一概念,从共鸣腔到歌唱的共鸣腔再到人声共鸣成因几个方面介绍了三腔共鸣的原理,就三腔共鸣的原因分别从头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和胸腔共鸣阐明了三腔共鸣的重要性。

关键词:歌唱   共鸣   三腔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083-03

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没有动力就不能发声,气息冲击声带使其振动而发声。因为声的声量很小,并且也不好听,所以不能成为歌唱时的声音,声必须靠共鸣使之成为音,才能成为歌唱的声音,这是声音的音量被扩大并且得到了美化,使音色优美,因此决定歌唱音色的好坏,共鸣是决定性的因素,不管什么歌唱风格(美声、民族、通俗)不管歌唱的高中低音,都要有三腔(头腔、咽腔、胸腔)共鸣,只是三腔共鸣的程度和比例不一样,所以说,三腔共鸣是歌唱的灵魂。

一、三腔共鸣概述

(一) 共鸣腔的概念

我们首先要明白共鸣的原理。一个物体振动时,影响到近旁其他物体,或物体内部的空间,若其他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原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则其他物体会同时振动,从而加强了原物体的振动频率,这种情形就叫做共鸣。共鸣一词有“助振”的含义,助振即帮助振动,原物体振动所发的音量,能借助其他物体的共鸣而加强,若所发出的声音有泛音,而在近旁遇有与此泛音的振动频率相同的另一物体时,则这一物体也能发生共鸣作用而加强原物体的泛音。

(二)人声共鸣成为音的过程

歌唱时,歌者靠来自腹部及膈肌的动力,推动肺由气体沿支气管,器官上升至喉,使喉内的声带振动发声,刚从声带发出的声是很微弱的,没有力量传达到身体后部分的共鸣室,故必经头部的几个共鸣室先起共鸣作用,把声音扩大,才能有相当强大的音量引起身体和其他部分腔体(胸腔、头部各窦室)的共鸣。声从声带发出后,即通过软腭的背后冲上鼻腔,而同时呼气的力量相当强又相当平稳,即声音必跟着呼气一起在鼻腔的后部回稳,而回旋之后会在鼻咽的通道回转到口腔最后再由口透出,合乎理想的共鸣效果,其声音在通过这些共鸣腔体时,由于这些共鸣腔的形状大小配合共鸣条件。步步得到共鸣的助力,到最后由口透出的时候,音质已大大的改进,音量也显著的增强,声音从声带发出,至立刻从口透出。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配合共鸣条件的地方越多,得到共鸣的助力也就越大。

二、三腔共鸣的原因

(一)共鸣的基本作用

共鸣是使声转变成音的过程,歌唱时为什么要共鸣呢?因为共鸣有两大最基本的作用,第一种作用是使音量扩大,气息冲出声带发出声时,其声音很微弱,只有通过共鸣使声成为音,声音的量才扩大;第二种作用是共鸣可使泛音增加从而美化音色,优美的音头部发生振动感,因此色才能使声音成为歌唱时所需要的声音。

(二)三腔的共鸣与高中低音效应

头腔即鼻咽腔,包括鼻腔、鼻咽腔和鼻窦,因为正确的鼻咽腔共鸣中歌者歌唱时头部会发生振动感,因此,声乐里称鼻咽腔叫做头腔共鸣。事实上,略懂人体解剖学的人都知道,头部(脑壳)本身内装有脑髓而没有腔体,其实并不起共鸣作用,高音共鸣作用在鼻咽腔会使声音明亮,丰满富有金属性铿锵的色彩。歌唱时声音进入头腔共鸣后才能更加集中,才能传得远;头腔共鸣有利于声区的统一,母音的一致和音域的扩展,掌握了头腔共鸣以使歌者歌唱的生命力更加持久。著名的巴拉大师曾说过:“谁会运用头腔共鸣,谁就能唱一辈子。”头腔共鸣是假声共鸣。

口咽腔共鸣的作用,口咽腔即口腔口咽腔和喉腔,中音共鸣的作用在口咽腔。口咽腔共鸣可使声音、音色明亮清晰、字音亲切,是歌唱共鸣的重要器官。口咽腔共鸣是混声(真假声混合)共鸣。

胸腔共鸣的作用,胸腔包括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胸腔共鸣作用时,胸部有明显的振动感,它使声音宏亮浑厚而有力,为低音共鸣作用,胸腔共鸣是真声共鸣。

在声乐要求上歌唱时三种(腔)共鸣要全起作用,即混合共鸣效果,只不过根据不同声部要求某种共鸣为主而已,如高音声部以头腔共鸣为主,低音声部以胸腔共鸣为主,单独应用一种共鸣,常使音色单调,声音上下不统一和不通畅感觉。从声学上来讲,三种共鸣(或三腔共鸣)对喉原音的作用,既有基音共鸣,也有泛音共鸣,但主要作用是泛音共鸣。因此三腔共鸣声道畅通声音上下统一,音色优美,唱高音明亮而有根基,唱低音浑厚而不暗淡。

三、三腔共鸣的方法

首先要弄清楚吸气与打开腔体及共鸣的关系,歌者在吸气的时候共鸣腔体自然地就随之打开了而形成了共鸣的通道;另外,要明白呼吸与共鸣的关系。只要你把呼吸和共鸣的关系摆对,打开腔体(半打哈欠状态或打哈欠刚开始的状态)与深呼吸是同时发生的,更准确地说是深吸气,有了舒服的深吸气共鸣腔体就打开了,深吸气和打开腔体是一个动作。也就是说在吸气的同时打开腔体,吸气与腔体的准备是一回事儿,不需要另有动作去打开腔体,吸气,后头下降,软口盖(软腭)提上去,这些是一个动作,用这个状态来歌唱,歌者就有了歌唱的共鸣。

歌者歌唱时三腔均要共鸣,现在分别从上部腔体(鼻咽腔、鼻腔、鼻窦)头腔;中部腔体(口腔、口咽腔、喉咽腔)口咽喉腔;下部腔体(气管、支气管、肺)胸腔是如何共鸣的以及如何寻找共鸣加以论述。

(一)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和鼻腔共鸣基本上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有联结关系,在眉心处有一个小窟窿头叫做额窦,它在鼻腔前部的顶上,它与鼻腔不能绝然分开,好比一个是三楼,一个是四楼专门练习头腔是不可能的,只要把鼻腔共鸣找到,音波就会通过骨骼向上面传播的。一般讲的“头声”就是指音波在眉心处的振动。

鼻腔共鸣是指声波通过口腔门齿的传导后送上鼻骨(鼻正中的软骨)而引起的振动。应尽可能把声波放在鼻腔前部去振动,这样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与头腔共鸣联结,波及额窦振动,也利于声波的向外、向远处放射。因此鼻腔一定要通畅,否则鼻腔内壁的血管网(海绵层)的充血就会妨碍声波完善振动。

鼻音与鼻腔共鸣的不同含义:有些人因为概念上模糊,往往把鼻音当成了鼻腔共鸣。那样越练毛病越大,其实它们二者之间是很不相同的。鼻腔共鸣是声波往鼻腔里通过,气流是通畅的。在唱时气流出处同时有两股,一是随着声音自口腔出去,一是自鼻腔穿过通上去到头腔,即声音同时在两处振动。造成鼻音主要原因是声波单独到鼻腔中去振动,而且停留在鼻腔中間,气流堵住通不上去。鼻腔共鸣是增强音响效果,把声音振动幅度扩大。鼻音是有碍声音的放射。二者在音色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二)寻找头腔共鸣的方法

头腔共鸣实际上是打开鼻咽腔的产物。打开喉咙的说法实为打开口咽腔和喉咽腔,要想把声音送进头腔,必须打开鼻咽腔,才能引起头腔共鸣。只有同时打开口咽腔、喉咽腔和鼻咽腔才能从下至上使喉咽腔、口咽腔和鼻咽腔形成一个尽可能长的共鸣管,这个共鸣管就是一个基因管。那么歌者如何才能做到在打开喉咽腔和口咽腔的同时,把鼻咽腔也完全打开,从而获得充分的头腔共鸣呢?

第一,提笑肌面带微笑使声音进入头腔,提笑肌是打开鼻咽腔(头腔)的外在标志,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笑时位置很高很亮,并且有穿透力。

第二,哼唱可以帮助找到头腔共鸣,当然这种哼唱必须是以完全打开喉咽腔、口咽腔和良好的呼吸支持为前提,否则是哼不到头腔里面去的,另外在哼唱时要尽量找到一种晕乎乎的感觉,这说明打开了鼻咽腔真正哼到头上去了。

第三,张小嘴歌唱方式可以迫使喉咽腔和口咽腔、鼻咽腔同时打开,有助于找到头腔共鸣。

第四,微声唱法(或小声练唱)有助于歌者找到头腔共鸣,因为歌唱时过分追求音量很可能会造成气息僵硬,喉咙(喉腔)紧缩,位置过低等问题;歌者自己可能觉得声音很响。但这种声音往往是卡在喉咙(喉腔)里或从口腔直接出来,没有头腔共鸣或头腔共鸣不充分。

第五,说话时也随时运用头腔共鸣。作为歌者不但歌唱时要用气和共鸣位置,平时说话时也要用,如果在声乐课外每天都用上声乐课时的正确方法讲话,就有利于巩固头腔共鸣的姿势;用科学歌唱的方法来说话。

以上几点有助于歌者去寻找头腔共鸣,但是头腔共鸣的好坏与呼吸支持的好坏以及口咽腔、喉咽腔打开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不能离开呼吸的有力支持和完全打开口咽腔、喉咽腔去寻找头腔共鸣。

(三)如何去寻找口咽(喉)腔共鸣

口腔共鸣:口腔既是咬字器官又是共鸣器官。通过它为桥梁,向下联结胸腔共鸣,向上扩展到鼻腔、头腔共鸣。在口腔中声音震动的位置是越靠前上方越好,这样才不影响口腔咬字的灵活性。同时也便于与上面鼻腔共鸣构成联系,便于把歌声向外放射,传送得远。具体的说共鸣部位是在“门齿”。门齿在口腔中是符合我们上面分析产生共鸣“硬、空”的二个条件。声波通过口腔往上打的时候,必须打在“硬”的地方才能响,这硬的地方就是上门牙齿背面及上颚(硬盖),绝对不能打在舌头、腮帮、软颌上,因为是“软”的;也不能扩大打在犬齿、白齿上,因为面积太大、分散,不符合声音需要集中才能上高位置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去联系鼻腔共鸣(与胸腔共鸣的联系,是通过下齿床震动而引起的)。可以把声带比成一面锣,声音是锣槌,门齿背是锣心,敲锣必须敲准锣心,才能敲响。

由于声带所处的部位就是在咽喉中,声带产生的声波最容易就在声带附近的喉咽与口咽壁上去振动。所以咽腔里的肌肉如果过于放松。声带上放出的声波自然就在那里周围的骨头上振动,致使声音放射不出来。如果肌肉挤得太僵硬(喉肌太紧张)塞住不能到前方去了,二者同样使音色闷暗。可见,共鸣问题不仅是声音振动地点问题,振声波同样给震动地点旁边肌肉的松紧程度也是有影响的。

(四)如何去寻找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膛音):躯干部分的胸腔振动体,由于特别大,在这里振动可以得到深厚巨大的声音。这对声音的色彩调节是很重要的,它是低频率振动,起着低音喇叭的作用。可它并不完全只有中、低音声部才应注意的,高音、中音也不能根本不要它,只是运用较少而已。完全不要它的高、中音效果是单薄而狭细的。

(五)寻找共鸣的重要性

在上述各种共鸣腔体中,对于咬字、发声来说,最重要的共鸣腔体就是“鼻腔共鸣”。我们必须在认识上给予充分重视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用上后能使声音通畅有穿透力(一种金属声),音色明亮、华丽,使声音和吐字能统一结合起来,能省力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总之,它能较大程度地解决音量、音域、音色等问题。当歌唱发声时,由于需要较宽广的音域与变化较大的音量,尤其在高音音域中声波的震动需要高频率,要有便于高频率振动的物质条件,而鼻腔、头腔恰恰是各种扩大器中的“高音喇叭”。由于鼻骨、鼻腔体、额窦骨、颊窦骨都是较小的振动体积,便于高音振动。要解决音色问题,就必须声音位置统一。

四、结语

以上是分开来分析各个共鸣部分的作用。它们就好像大大小小的扩音器,对于声带产生的声音都能起放大、加工的作用。同时开放加强了声音共鸣放射幅度。我们通常在发声上所讲的共鸣概念,就是指的这种混合整体的共鸣。孤立强调哪一点都是不正确的。只强调鼻腔口腔不动,又易造成牙关紧张,口腔费力。强调口腔多了,减弱了鼻腔共鸣,造成高音困难,音色单薄不柔和。胸腔全无,声音细小;太多又声音笨重等等。总之,单一共鸣在技术训练上片面的,必须三腔共鸣。

猜你喜欢

共鸣歌唱
渔歌唱晚
我在听你歌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会歌唱的伞
歌唱十月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