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音乐视阈下的陕北素材钢琴作品风格探讨

2019-10-09白艳

艺术评鉴 2019年16期
关键词:钢琴曲改编

白艳

摘要:我国钢琴音乐体系相对丰富,其中不乏由陕北民歌改编的钢琴曲,在演奏特色与整体风格等方面突出,为我国民族音乐特色钢琴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陕北民歌改编的中国钢琴曲的作品风格展开分析,阐述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意义、形态学与整体演奏风格把握,希望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有积极借鉴作用。

关键词:陕北民歌   改编   钢琴曲   作品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067-02

陕北民歌改编的钢琴曲作品,在中国钢琴曲中占据较大比重,通过深入作品风格的研究,能够让学习者更加全面的了解改编曲,确保原有韵味风格被充分演绎。

一、陕北民歌概述

(一)形成发展

陕北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孕育着享有盛名的中国文明史,在生产劳动中产生了陕北民歌的前身,即劳动号子,以表达劳动者的思想情感,如《老号子》与《榆林号子》等至今被保留的劳动号子。受天灾等环境因素影响,人们对自然現象的敬畏之心更加浓厚,在《延安县志》书籍与《祈雨歌》等保留的歌曲,都有着仪式歌的影子。陕北民歌的流传最早以口头文字形式为主,史料考究难度较大。封建时期认为陕北民歌是村夫俗唱,难以登上大雅之堂。社会性质出现变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性歌曲增多,如《打倒列强》等。直到延安民歌研究会成立后,陕北民歌初步受到重视,何其芳等文艺工作者,实现了民歌采集与创作工作的深入发展。《东方红》歌曲响彻了整个陕甘宁,《白毛女》等作品更是响彻世界。民歌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且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与时代气息浓厚,这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建国后,民歌发展推向高潮,在民歌集成等工作的带动下,留下了宝贵资料。

(二)类型特征

陕北民歌类型多样,如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劳动歌;葬礼孝歌等仪式歌;《泪蛋蛋泡在沙嵩嵩林》等信天游;生活所唱民歌等小调;《扳船的老鞘公过来了》等灶火歌。陕北民歌美学特色突出,特点表现为句式多样、形象鲜明、比兴见长、语言生动等。思想内涵体现在执着追求的纯真爱情,如《清水水玻璃隔着窗子照》等作品;真实反映了挣扎的社会底层人民,如《遭年馑》等作品;记录历史时期人民斗争,如《打倒列强》等作品。

二、钢琴作品的形态学分析

(一)钢琴艺术传入

根据《续文献通考》记录,钢琴在16世纪由利马窦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前后,音乐教育课与音乐社团的成立,实现了钢琴艺术的深入推进,20世纪30年代钢琴音乐创作越发成熟,创作的《摇篮曲》等中国钢琴作品更是响彻世界[1]。

(二)改编作品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基于宗教等类型合唱作品,改编的键盘乐器符号谱,巴洛克时期巴赫的改编方法,浪漫主义时期李斯特等人的钢琴曲改编技法,都为中国民歌钢琴曲的改编奠定了良好基础。从“改”“编”入手分析,前者是指作品演奏、演唱形式,进行钢琴演奏的调改。后者是对多声钢琴织体的重新编配。一是钢琴作品对原有作品的移植,如《山丹丹》等作品。二是加工拓展原作品素材,进行新作品的创作,即传统音乐元素与新作曲技法的有机结合,如《绣金匾》等。为保持中国韵味格调,在曲调上融合了装饰音与和声,如《和平进行曲》等作品,最终实现西方多声音乐系统技术体系与中国曲调的有机结合。

(三)钢琴改编曲目

从普及率高的一类改编曲入手分析,如20世纪50年代,叶露生根据《兰花花》民歌改编的《兰花花的故事》钢琴曲。20世纪60年代,孙亦林根据《人人都说咱们两个好》民歌改编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献给青少年》钢琴曲。20世纪70年代,周广仁根据《三十里铺》民歌改编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钢琴曲;王建中改编的《绣金匾》《翻身道情》《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同名民歌钢琴曲;李瑞星改编的《东方红》同名民歌钢琴曲;汪立三改编的《兄妹开荒》同名民歌钢琴曲等。

从篇幅短小、曲式结构简单、适于初学者的一类改编曲入手分析,如李肇贞改编的《绣金匾》、金爱平改编的《军民团结一家亲》、绍元信改编的《南泥湾》、黎英海改编的《三十里铺》、陈鸿铎改编的《秋收》与《走西口》等同名民歌钢琴曲。

三、改编曲的创作风格特征

如《兰花花》改编曲是汪立三在1953年,根据《兰花花》同名民歌改编,富有浓厚的戏剧性色彩。钢琴曲改编于20世纪50年代,此时期的钢琴独奏音乐,多以本土音乐的标题性小品等为主进行取材,或是改变了本土音乐性质,也不乏有声乐曲类型的钢琴作品,具有典型的民族性等特征,同时和声与旋律等相对简单。改编曲的同名民歌,通过农村姑娘不满的表达,反映了当时基层群众对地主阶级压迫反抗的精神现象。汪立三通过与叙事曲结构近似的创作技法,完成了近似变奏曲的钢琴曲创作,使得故事原型与思想内涵进一步拓展。在实际演奏中,应当注重每段开头的演奏要求,以推动叙事诗情节的有序进展。改编曲演奏后,让听众对兰花花的人物形象更加透彻的了解,将兰花花的纯真美丽形象,以及悲痛与惊慌等情绪表达到位,更能带动听众情绪变化与情感共鸣。通过变奏曲的创作手法,在和声与节奏的推动下,演绎了激情与反抗情绪并存的故事情节,给人身临其境与流连忘返的气氛烘托效果[2-3]。

如《军民大生产》钢琴曲,是王建中在1974年根据《推炒面》民歌改编,营造了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的氛围。曲调与劳动号子近似,围绕主题改编的钢琴曲,情绪与生机的风格特征并存。改编曲涉及六个变奏,从力度与织体等角度入手,又细分为三大部分,前两段变奏属于第一部分,以调性交替曲调为主,融合了重音、切分节奏等创作技法,营造了工队劳动情景。变奏连接的曲调相对流畅,演奏手法与装饰琶音近似,十六份音符的旋律更加柔情与委婉。三四变奏组成的第二部分,为烘托欢快的女子纺纱劳动情境,以移高五度的曲调为主,旋律也更加明快与跳跃。五六变奏组成的第三部分,以D羽调、D徵交替的曲调为主,变奏逐渐加快,将气氛活跃度推向高潮,带给听众欢快的情感体验。

四、钢琴曲演奏特征

(一)平腔与甩腔

平腔与甩腔是信天游常见唱法,演唱风格与地貌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尤其是在深山沟壑,要想声音传的远与清,就需要借助假声完成。对此,民歌手的真假声转换更加流畅,能够确保高音区长音扎实展现。从甩腔唱法入手分析,与说话拉长音习惯有关,尤其是在呼喊时,会侧重最后字的重音,以此提高音域,并缩短音时值。

(二)衬腔与衬词

在演奏钢琴曲目时,要求扎实弹奏每个音,尤其是模仿衬词的有力度顿音,要求真切清楚弹奏,才能确保模仿到位。

(三)散板

散板指節奏变化与乐曲强弱不固定,但乐句整体变化自由的创作手法。民族音乐的曲调韵味独特且节奏自由,与速度保持不变的西方钢琴音乐不同。散板符号的运用,钢琴曲的旋律更加自由,但在演奏时,还需根据乐感与自身的理解弹奏,确保曲目节奏特征、自由韵味充分展现;对此,在演奏散板段落前,还需根据速度概念充分掌握,不能与西方钢琴音乐趋同。

(四)和声

民歌中的单声旋律,通常被钢琴曲目的多声音乐取代,以此丰富民歌旋律,尤其是和声的转换,能够使得民歌旋律更加多彩,以此对故事情节发展起到助推效果,从而展现出钢琴曲目的作品优势。

(五)装饰音

装饰音有润色旋律功用,得以将民歌韵味充分体现,在改编曲中的应用中,主要涉及短倚音、颤音与波音等形式,以此展现出民歌的热情度与自由度等特征。演奏装饰音时,不仅要注重其点缀作用,还需注重乐曲内涵与音色表达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确保乐曲意境的充分表达。

(六)音调韵味

民歌属于单音、单声音乐,无论是演奏或是演唱,对余音、滑音等单音的表现要求较高,如音量控制等,以此丰富音乐韵味。钢琴不能达到民歌演唱的单音要求时,需要运用装饰音与和弦等创作技法弥补缺陷。

五、结语

基于陕北民歌改编的钢琴曲,主要以民歌思想内涵、旋律为中心,在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最终实现与钢琴艺术的细腻优雅等特征相结合,使得民歌中的生活美好向往与抗战英雄的崇敬之情放大。

参考文献:

[1]刘菁菁.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探究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性特征[J].黄河之声,2018,(11):41-42.

[2]张帆.如何更好地演绎钢琴独奏曲来体现其艺术魅力——以《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为例[J].黄河之声,2017,(05):73.

[3]吴晓韬.当代中国器乐作品创作对陕北民歌的借鉴与融合[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8,(02):43-49.

猜你喜欢

钢琴曲改编
夜的钢琴曲(六)
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