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2019-10-09汪晨玮何洋

艺术评鉴 2019年16期
关键词:演唱分析艺术特色

汪晨玮 何洋

摘要:歌曲《三十里铺》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是陕北民歌信天游这个音乐品种的代表性曲目之一。对于这样一首十分经典的曲目,本文通过对其艺术特色和演唱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为广大的声乐歌唱者和声乐学习者今后演唱这首歌曲时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资料。

关键词:陕北民歌   《三十里铺》   艺术特色   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034-02

陕西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之上。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曾经优越的自然环境,因为气候的变迁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极大地破坏。但在这种环境之下生活的陕西人却也因此养成坚韧、朴实、勤劳、淳朴的性格。而这一带的音乐也是具有很强地生命力,陕北民歌就是在这样的天时地利条件下形成的。它是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势与陕北人的真性情碰撞的产物,是反映当下陕北人民生活文化的艺术形式,诞生在此地的歌曲,正是这片土地的文化承载者和记录者。

《三十里铺》这首歌曲在陕西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是流传度十分广泛的一首歌曲。它产生于中国近代时期,以陕西省绥德县三十里铺地区发生的真人真事为素材创作而成,也因此得名《三十里铺》。绥德当地一个叫做郝增喜的小伙子和叫作王凤英的女青年两人渐生情愫,偷偷相爱了。但由于当地的人们观念保守,在传统思想的钳制下,两人不得结合。没过多久,郝增喜的父母做主替他与别人定了一门亲事,不明真相的王凤英得知后伤心欲绝。一年后,男孩与定亲对象结婚,王凤英更觉得心如刀割便想一死了之,却因舍不下可怜的父母,未能如愿。他们偷偷相爱的事情,村里人早有议论。擅长编歌的长工常永昌,便萌生了以这对恋人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一首歌曲的想法。到了1942年,郝增喜加入了八路军,跟随队伍离开村庄的那天,凤英站在自家窑洞的崖畔上眺望,满眼不舍的看着郝增喜。郝增喜也一步一回头的望着自己心爱的凤英,依依不舍之情在两人眼中流露。目睹这一幕的长工常永昌马上找到了创作灵感,一首朴素自然却深情流露的爱情歌曲就这样诞生了。后来,常永昌在山上劳作,情之所至时便大声唱起了这首自创的歌曲,恰巧被一个下山的羊倌听到了,便将这首歌到处流传歌唱,再经无数人的口耳相传,就有了家喻户晓的《三十里铺》。

一、歌曲的艺术特色

(一)自由灵活的风格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种歌曲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形式自由灵活。押韵方面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则是几节组成一部分。曲调和节奏也很灵活,简单易唱,每段常有转韵或叠字和衬字。形成这种自由灵活的特点的原因,可能与陕北地区遍布的沟壑地貌有关。陕北地区由于地处高原,人们居住的地方常常相距甚远。因此,在進行言语交谈时,往往需要站在高坡上向远方呼喊,这是为了将声音传得更远。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音高提高,音调拉长,长音调使其更易产生灵活且自由的声韵,也形成了曲调高亢、悠扬、舒展、奔放的音乐风格。

《三十里铺》这首歌就是信天游。它的旋律线条宽广、舒展,节奏自由、灵活,句幅较长。整首歌没有太过复杂的曲式特征。全曲可分为四个较短的乐句构成。在整个作品之中,四度、五度的跳进较为常见,这也是信天游音乐之中较为突出的旋法特征。

(二)音乐表达的二元性

可以看出,这首作品中的歌词表现的是故事的片断,但听众最终可以通过这些片段感受到故事完整的脉络。这种片段式的特点,导致歌曲音乐表述上的二元性。即歌中既有凤英的一般叙述,如:“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也有人物的内心独白,如“有心拉上两句话,又怕人笑话”。

因此,这首作品具有 “叙述”与“独白”共存的二元性特点。演唱者需要细细去体会这种表述转换方法。通过不同的方式准确地把人物内心刻画出来。

(三)乡土式的语言

《三十里铺》的歌词使用的是陕北方言,这种语言地方风味十足,具有很强的乡土气息。首先,前文提到的叠字,如“山坡坡里下”“碱畔上灰个塌塌”,其次,陕北方言中特有的字和词,如“我”“哩”“个”“拉(话)”“天配就”等等。

二、歌曲的演唱处理

(一)演唱声腔的处理

《三十里铺》属于较为舒缓、流畅、抒情的一类歌曲。因此在声腔的选择上并不是使用陕北民歌较多的高腔,而是以平腔为主。演唱时以混声为主,来表现凤英的极为质朴的特点,这也符合陕北民歌总体的风格。在整体音乐的把握上,要做到在舒缓抒情和活泼轻快之间有机转换。歌曲的第一个乐段整体上以抒情的旋律、舒缓的节奏为主,每一句第一个字的字头要做到轻咬字,句末处也要做到弱处理。大体为“弱→强→弱”的感觉。而中部乐段与前面乐段稍稍形成了对比,更加活泼和轻快,但这里要特别注意咬字的清晰。最后的结束乐段整体处理上与第一个乐段类似,但是在演唱时要有意地加入一些带有终止感的处理方式。

(二)特色陕北方言的处理

在歌曲中,使用了“哩”和“个”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地道的陕北方言,也是整首歌曲地方特色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演唱中,要注意将这两个字有意识地进行突出,以获得更好的地方语言的韵味。同样还有陕北方言叠词的使用。比如“山坡坡里下”“碱畔上灰个塌塌”这些乐句。陕北方言发音的一些特点包括没有前鼻音,如:“人”要读成“reng”, 还有“言前辙”的音要读成“乜斜辙”,如:“面(miàn)”要读成“miè”等等,这些都体现了陕北民歌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些都是在演唱时需要着重注意的点,建议演唱者在唱之前先学习一下陕北方言的发音,再进行演唱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作品角色性格的准确把握

中国民歌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角色性,即歌唱者在作品中往往要扮演某一个或某一类人,以他们的角度演绎作品中的歌唱内容。这种特点与中国传统的音乐和戏曲对民间音乐审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三十里铺》这首作品在角色定位上属于前一种,全曲都是以主人公凤英的角度来表述的。这就要求歌唱者准确把握凤英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情绪变化。整个故事的陈述顺序以倒叙为主。既要表达出两个恋人对彼此的思念与不舍情深,又要渲染出自然的陕北风情。细腻的拿捏人物的内心活动。表达出作品中的悲情因素,又要表达出对三哥哥的怀念之情。

总之,民歌的表达是建立在其拥有一定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大众性的表达方式。包含了历史文化、地域风俗的多种因素。尽管不同时期对审美的要求有些许转变,但对其审美的核心却是从未改变过的。作为陕北地方风格的代表曲目,《三十里铺》有着浓厚的地方区域性音乐特征,音乐风格十分突出。演唱者要想全面准确地把握这首曲子,还需要从歌曲的表达内容,以及产生歌曲的地理、人文环境之中去体会和感悟,这样才有利于表達这首歌曲。

参考文献:

[1]吕政轩.陕北民歌艺术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2]白宁.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经典演唱的审美审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01):110-115.

[3]王冬梅.刍探陕北民歌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J].音乐创作,2014,(02):170-171.

[4]王克文.陕北民歌艺术初探[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5]孙韶.陕北民歌《三十里铺》背后的故事[J].前进论坛,2009,(12).

[6]马小红.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与风格特征[J].音乐时空,2015,(09).

[7]张智斌.用心灵和技巧唱出陕北民歌的神韵——民歌演唱技巧探究之一[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8]王新惠.陕北民歌演唱技巧探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01).

猜你喜欢

演唱分析艺术特色
高山流水 颂知音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
声乐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梦》歌曲演唱分析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亨德尔声乐作品《让我痛哭吧》的艺术构思
歌剧费加罗婚礼《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