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文化转型不妨从高考喜报开始

2019-10-09黄洪霖

中国德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行政部门受众办学

最近各省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各学校似乎迫不及待地以喜报形式向社会公告学校在高考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高考喜报既成了高中三年工作的展示,也成了学校新工作的预备—为后续工作设定了超越的基点。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总能在各种信息平台上见到千篇一律的高考喜报,除了各种上线人数和上线率的数字外,只剩下一堆格式化的致谢。当见多了各种高考喜报之后,人们逐渐对其视若无睹,即使是知名学校的喜报。知名学校与普通学校的高考喜报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在那些数字的高低上略有差别。这些喜报既没有彰显学校文化,也没有释放教育温度,渐渐成了少数人自我感动的精神图标。当高考喜报成为各个学校的一种普遍宣传行为时,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它逐渐成为一种缺乏学校文化自觉而不得不为的程序化仪式。这种无意识会使学校失去极好的文化宣传机会,甚至可能让学校陷入庸俗高考文化的泥潭而被人嗤之以鼻。

高考喜报到底为何?许多学校未必细细思量过。其实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高考喜报的制作意图,即为什么而作;另一方面是喜报的受众群体是谁,即为何人而作。二者相互关联,受众群体影响了意图的范围,也决定了喜报内容的设计要点。高考喜报的受众群体主要有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当然也包括相关行政部门,受众的多元性决定了喜报制作的多样性。因此,学校在考虑喜报制作时不妨先明确喜报为谁而作。若是针对师生,除了公布成绩之外,致谢部分更应凸显师生的努力,而有些学校却将成绩归功于政府行政部门,如“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在结果归因过程中,学校将成绩归功于各级行政部门,却唯独不见师生的努力,消解了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主体。若面向家长和社会公众,高考喜报则是一次对学校的重要宣传和展示机会,除了以数字形式展示学校的考试成绩之外,可以更加巧妙地将学校文化融入喜报。但是,多数学校对此并不重视或缺乏行动,致使喜报千篇一律。若是针对政府行政部门,喜报则毫无必要,因为政府行政部门本身有途径掌握学校的考试信息,学校可以以书面形式汇报考试成绩。通过分析,高考喜报主要是面向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受众具有广泛性,内容也应具有普适性。而且,通过喜报这种宣传形式可以让社会各界了解和认识学校,高考喜报具有一定的存在合理性。

然而,高考喜报有存在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它在意义上的必然性。因此,当前各学校需要保持冷静的思考。我们需要将高考喜报放置于学校文化的立场进行审视。从本质上来说,高考喜报代表一种学校文化,虽然其内容本身较为简短,却也是学校文化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人们可以感受到学校的价值追求。这就需要学校在此方面有所反思,自觉地把高考喜报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视野中。对于学校而言,文化让教育更有力量。当我们把高考喜报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视野中时,我们便不得不考虑高考喜报如何更好地彰显学校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由此,学校文化的转型不妨从高考喜报的改革开始。

第一,融入学校办学理念。高考喜报中融入办学理念不是把学校的理念、“三风一训”等简单地搬入其中,而是需要巧妙而合理地阐述办学理念与高考成绩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此消解传统观念中把理念与考试割裂或对立的认识误区。喜报之“喜”应在深层次上体现为,学校办学理念经受住了高考的检验,是成功的。

第二,彰显师生主观努力。任何教育理念都离不开行动的诠释,学校办学理念的最好诠释便是师生的行动和努力。因此,高考喜报可以通过简练的叙事,传达考试成绩背后相关个体的努力。如有学校的高考喜报内容有“XXX同学当年中考成绩位居全市19,000名,今年高考居全省文科2,000多名,圆梦高考”,这种前后变化的叙事方式引人思考,让人觉得在这样的学校里,师生的共同努力是能够给学生成长带来无限可能的,从而使喜报显得更有温度。

第三,还原考试本原功能。高考喜报本质是一种考试文化,它传达了学校对考试的态度和价值认识。有品质的学校文化能够正本清源,使人们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和功能。考试具有多样的类型和功能,如高考既具有诊断与评定的功能,也有鉴别和选拔的功能,高考的选拔功能在当前尤为突出。然而,当前的选拔与科举时代的选拔含义是不同的。当前的高考不等于就业,它只是选拔学生到更高一级的学府继续接受专业性的教育。因此,高考,它绝不是终点,更需要人们用一种未来的视野和立场来看待它。由此,高考喜报可以适当提醒受众一个重要信息:高考只是阶段性的暂时评价,理想的实现仍然需要在新阶段和新平台上努力。

第四,淡化精英主义倾向。精英主义倾向在高考喜报中的最典型做法就是公布清华北大的升学率和上榜名單,有些退而求其次公布“985”和“211”高校升学率,学校往往以此为骄傲,仿佛只有这些学生才是未来的栋梁之才。那些知名高校成了大多数中学高考时的终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它意味着更多的学生是失败的,而这恰与时代要求的人才多元化的趋势相悖。因此,从面向更广泛的学生群体而言,高考喜报不妨少一些精英主义的宣传,多一些对成绩处于弱势的学生的关怀,激发他们后续发展的动力。

第五,争取社会积极支持。致谢是高考喜报的基本内容,表达感恩是各个学校普遍的做法。但是对于多数学校而言,致谢只是一种礼貌性或格式化的表达,因为大多数的致谢理由是模糊不清的。而对于处在文化转型时期的学校而言,它更需要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理念等的深度理解,因此,不妨在高考喜报中进一步点明感谢社会对学校在哪些方面的支持,以此让家长和社会更进一步理解学校的需求。

【黄洪霖,福建教育学院校长研修部,讲师,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谷 月

猜你喜欢

行政部门受众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行政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及实现研究
江苏:对虚假鉴定“零容忍”
试论企业行政部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